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德耀

作品数:19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超微
  • 8篇超微结构
  • 7篇细胞
  • 6篇甜菊
  • 3篇愈伤
  • 3篇愈伤组织
  • 3篇分化
  • 2篇叶绿
  • 2篇叶绿体
  • 2篇叶肉
  • 2篇叶肉细胞
  • 2篇糖苷
  • 2篇甜菊糖
  • 2篇甜菊糖苷
  • 2篇脱分化
  • 2篇胃腺
  • 2篇胃腺癌
  • 2篇胃腺癌细胞
  • 2篇腺癌
  • 2篇腺癌细胞

机构

  • 14篇厦门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学院
  • 1篇福建省亚热带...
  • 1篇中国科学院发...

作者

  • 16篇汪德耀
  • 5篇陈睦传
  • 4篇欧阳学智
  • 4篇洪维廉
  • 2篇谢绍萍
  • 1篇吴乔
  • 1篇黄春发
  • 1篇吴乃虎
  • 1篇陈绍潘
  • 1篇杨善民
  • 1篇黄宗平
  • 1篇李祺福
  • 1篇余迪求
  • 1篇李晖
  • 1篇李相印
  • 1篇陈路芸
  • 1篇庄为笕
  • 1篇陈瑞川
  • 1篇李文镇

传媒

  • 5篇厦门大学学报...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Zoolog...
  • 1篇Curren...
  • 1篇Acta B...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4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 2篇1989
  • 2篇1984
  • 1篇198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叶肉细胞内果糖1.6——二磷酸酶(FDPase)的电镜细胞化学定位法被引量:2
1989年
本义在探讨果糖1.6—二磷酸酶(FDPase,EC3.1.3.11)细胞化学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植物叶肉细胞内FDPase的电镜细胞化学定位法。本研究表明:FDPase的最适pH约为8.6;最适底物浓度约为1mM;mg~(+2)是FDPase活性绝对必需的;FDPase是一种膜束缚酶,它特异性地定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应芸书李里焜汪德耀
关键词:植物叶肉细胞电镜
高粱psbA启动子的分离和功能鉴定
我们已经克隆了高梁PSbA启动区并测定具序列。PSbA 5’上游区含有两个类似于原核生物“-35”和“-10”区的启动区元件以及一个类似于核TATA-box的序列。比较研究表明, 高梁(C4 植物)PSbA启动区与其它C...
范天舒施晓梅吴乃虎陈睦传汪德耀
关键词:启动区启动子
文献传递
甜菊不同叶龄细胞叶绿体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4
1984年
从甜菊叶片分离提纯的“甜菊糖苷”,是一种双萜配糖体,在甜菊叶片中的含量为9—12%,其甜度为蔗糖的150—450倍,具有低热量和高甜度的特点。由于它甜味可口,无毒性,在食品工业上可作为饮料、糕点、水果罐头等良好的甜味代用品或填加剂;同时亦是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病患者理想甜味的饮料。
洪维廉陈睦传陈绍潘汪德耀
关键词:甜菊糖苷过氧物酶体
三刺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血淋巴的研究 1.血蓝蛋白的分离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
1984年
鲎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剑尾目、鲎科。由于它在古生代寒武纪时期业已出现,故有“活化石”之称。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有三属五种鲎。我国东南沿海盛产三刺鲎。鲎的血淋巴液中含血蓝蛋白,它是一种高分子量含铜呼吸蛋白,有一定构型,又能与其他分子连接,可作为研究细胞表面分子的标志物(刘黎等,1979);由于它的分子量很大又可作为免疫原(Malley,A 1965)(Lamy,J 1979),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简要报告三剌鲎血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结果。
陈厦山武天爱汪德耀
关键词:细胞表面分子血蓝蛋白免疫原性节肢动物门剑尾目血淋巴
银染巢式RT-PCR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方法
1999年
以Keratin19cDNA的套式引物建立了巢式RT-PCR扩增Keratin19mRNA的体系及PAGE-银染检测扩增产物的方法;对扩增体系进行优化后,分析了扩增特异性及检测敏感性,并对临床样品作了初步检测.结果表明:该扩增体系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10-6μgRNA,即可从105个淋巴细胞中检出1个胃癌细胞;对临床样品检测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显示该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陈瑞川陈路芸乔玉欢邱达泰杨善民汪德耀
关键词:胃癌转移银染淋巴结微转移
HMBA诱导MGc80-3细胞分化过程中纤维粘连蛋白的变化
1993年
以HMBA为诱导剂,以MGc80-3细胞为材料,采用免疫金标-电镜、细胞骨架微丝特异染色等技术,观察到诱导后细胞出现大量的纤维粘连蛋白,其分布与细胞表面微绒毛的消失和细胞膜下微丝束的出现等现象有关,并探讨了这些变化在癌细胞逆转、分化过程的作用和意义。
庄为笕汪德耀
关键词:纤维粘连蛋白细胞骨架诱导分化
亚硒酸钠对人胃腺癌细胞中c-Ha-ras和-cerbB2癌基因及其蛋白的影响被引量:8
1997年
应用细胞原位杂交和免疫胶体金技术,观察亚硒酸钠处理人胃腺癌细胞前后,c-Ha-ras和-cerbB2癌基因转录水平及其产物P21和P185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癌基因在MGcx80-3细胞中活跃表达,亚硒酸钠能抑制c-Ha-ras和-cerbB2癌基因的转录水平及P21和P185癌蛋白的表达,这对于诱导胃癌细胞向正常细胞方向逆转具有重要意义。
吴乔汪德耀
关键词:亚硒酸钠C-HA-RAS腺癌癌细胞癌基因
厚游仆虫染色质复制带的分离及衰老变化
1993年
利用低渗、非离子去垢剂、旋涡振荡等使厚游仆虫大核染色质复制带游离后,通过蔗糖溶液离心及percoll梯度离心,首次分离出生活于海水中的下毛类纤毛虫的复制带,电镜观察了分离方法对复制带结构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年轻与衰老厚游仆虫复制带超微结构及多肽成分差异,证实衰老细胞复制带后带消失,初步发现复制带上某些高分子量多肽呈衰老相关变化.推测这些多肽成分的变化导致核基质结构的破坏,可能是衰老细胞DNA合成减少的重要原因。
李晖汪德耀
关键词:纤毛虫复制带细胞衰老
甜菊愈伤组织生长、分化与甜菊糖苷积累的关系被引量:6
1998年
耐菊(Steviarebaudiana)愈伤组织中甜菊糖苷的积累与愈伤组织的生长呈负相关、与愈伤组织细胞的组织化及转绿呈正相关。愈伤组织芽的分化并不是积累较高水平甜菊糖苷的必要前提。绿色、质地致密、生长缓慢的愈伤组织,不论有芽分化或无芽分化时,其甜菊糖苷含量均较高。在电镜下观察到,这两种愈伤组织细胞具有类似的超微结构特征:细胞高度液泡化;叶绿体发育成熟,光合膜系统结构发达,基质浓厚且含有质体小球;微体具有典型的晶格结构,常与叶绿体紧密相靠。黄色、质地致密、生长缓慢的愈伤组织中甜菊糖苷含量较低,其细胞内质体富含淀粉粒,只有少量分散的片层结构,有的质体甚至完全被淀粉粒所充塞。黄色、质地疏松、生长快速的愈伤组织中甜菊糖苷含量最低,其细胞内质体结构简单,片层稀少。质体的发育和液泡的分化与甜菊糖苷的积累密切相关。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甜菊糖苷含量在于愈伤组织细胞的组织化以及细胞的高度液泡化并具有发育成熟的叶绿体。
谢绍萍欧阳学智洪维廉陈睦传汪德耀
关键词:甜菊甜菊糖苷超微结构
甜菊组织培养物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与脱分代
1995年
含有叶绿体的甜菊(Steviarebaudiana)愈伤组织细胞转移至新鲜培养基后,导致光合片层的逐渐减少或消失,最后叶绿体脱分化形成原质体样的结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光合片层的减少或消失与降解及叶绿体分裂特别是不均等缢缩分裂而致基质组分和类囊体膜稀释有关。这一过程并不完全同步,一些质体含有少量正常的片展而另一些质体含有退化的片层甚至片展结构完全消失。细胞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细胞器大多聚集在细胞核附近,细胞质增加并向细胞中央伸出细胞质丝。同时可观察到原质体。培养7d后,许多细胞呈分生状态,细胞质富含细胞器,充满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此时细胞中的质体大多呈原质体状态。在细胞生长的稳定期,质体内膜组织成基质基粒片层,同时质体核糖体增加。文中讨论了高度液泡化细胞脱分化与细胞中叶绿体脱分化的关系。
谢绍萍欧阳学智汪德耀
关键词:甜菊叶绿体脱分化超微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