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上海浦东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开源
作品数:
42
被引量:98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机械工程
理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合作作者
唐洁影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伟弘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占强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曹康敏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中林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3篇
期刊文章
4篇
会议论文
3篇
专利
领域
25篇
电子电信
5篇
机械工程
4篇
自动化与计算...
3篇
理学
主题
12篇
多孔硅
11篇
发光
7篇
光谱
7篇
光纤
7篇
光致
7篇
光致发光
6篇
半导体
5篇
电路
5篇
中继
5篇
中继器
5篇
通信
5篇
光中继
5篇
光中继器
4篇
单片
4篇
单片机
4篇
光纤通信
4篇
硅基
4篇
硅基材料
3篇
电致发光
3篇
线宽
机构
40篇
东南大学
作者
40篇
汪开源
22篇
唐洁影
14篇
徐伟弘
6篇
王占强
4篇
高中林
4篇
曹康敏
2篇
徐伟宏
2篇
刘柯林
1篇
周海平
1篇
晁战云
1篇
黄玉辉
传媒
6篇
光通信技术
5篇
电子器件
5篇
固体电子学研...
5篇
半导体光电
3篇
东南大学学报...
2篇
仪表技术
2篇
自动化与仪表
2篇
半导体杂志
2篇
第六届全国光...
2篇
第五届全国场...
1篇
工业控制计算...
1篇
仪表技术与传...
1篇
传感技术学报
年份
5篇
1997
3篇
1996
9篇
1995
16篇
1994
2篇
1993
3篇
1992
1篇
1989
1篇
1988
共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M/PS/Si/M结构的电致发光
被引量:1
1995年
用阳极氧化工艺制作了多孔硅(PS)膜,采用第二次阳极氧化的方法看到了多孔硅的电致发光现象;并制作了一个M/PS/Si/M类肖特基结构的发光二极管,观察到其电致发光,但其电致发光效率与强度很低,寿命很短,提出了研制实用化的多孔硅电致发光器件的努力方向。
汪开源
唐洁影
关键词:
电致发光
阳极氧化
多孔硅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
被引量:3
1997年
测定了多孔硅的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结果发现其吸收边对应于可见光区域。同单晶硅相比,其吸收边发生了蓝移,并且吸收强烈。由多孔硅反射谱曲线。
徐伟弘
晁战云
汪开源
关键词:
多孔硅
吸收光谱
反射光谱
MCS—51单片机系统失控的快速自恢复方法
被引量:1
1996年
在工业应用现场,单片机系统难免会出现失控现象,本文对MCS-51单片机系统失控的原因进行了归类分析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实用的系统失控的快速自恢复的软硬件措施。
王占强
徐伟弘
汪开源
关键词:
自恢复
微机
多孔硅发光器件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995年
设计了多孔硅电致发光器件,讨论了工艺条件对器件I—V特性影响。试验中已观察到微弱的电致发光。认为利用多孔硅制备可见光发光器件是可行的。
唐洁影
汪开源
关键词:
多孔硅
发光器件
多孔硅发光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22
1994年
从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讨论了量子限制效应,推导出多孔硅有效禁带宽度增量并用量子限制效应和表面态及其物质在发光中作用的理论解释了PS光致发光的实验现象。
汪开源
唐洁影
关键词:
多孔硅
光致发光
量子限制效应
量子力学
一维 PSD 信号调理电路及其应用
被引量:30
1997年
本文介绍了一维位置敏感器件PSD及其信号调理电路,还介绍了一维PSD的信号处理专用集成电路H2476的特点,并给出了一维PSD、H2476在光学三角测距系统中的应用。
王占强
徐伟弘
汪开源
关键词:
集成电路
三角法
PSD
信号处理
测距系统
多孔硅的形成与光致发光谱
被引量:2
1994年
介绍了用阳极氧化腐蚀形成多孔硅的工艺,并分析了它的微结构,实验测定了多孔硅光致发光谱(PL),由PL谱的峰值位于可见光区,不同于Si的带隙能量;用纳米量子限制效应(Q-CE),解释了多孔硅中进入量子线中电子和空穴能量增量为ΔEc和ΔEv,于是多了孔硅有效带宽成为E=E。+ΔE。而E。是Si的带宽为l.08eV,ΔEc和上ΔEv分别为h2/4meq2和h2/4mhq2,由此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汪开源
徐伟宏
唐洁影
关键词:
多孔硅
微结构
光致发光谱
硅
用声表面滤波器作光-光中继器的抽时钟电路
1994年
本文对影响3R光-光三次群光中继器的性能的主要因素抽时钟电路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声表面滤波器(SAWF)作为抽时钟电路的核心器件,实验由SAWF器件得到的时钟抖动较小,最大时钟抖动为0.3us(4.5°),在9连“0”时,时钟性能无明显下降,并具有电路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时钟频率准确等优点。
汪开源
唐洁影
关键词:
光中继器
声表面滤波器
光纤通信
一种0.85μm、10Mb/s PIN-FET厚膜集成光接收器的研制
1994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短距离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器的0.85μm、10Mb/sPIN-FET混合集成光接收器的基本原理。从PIN-FET前置放大器出发,分析了热噪声因子Ζ的大小对接收器电路的热噪声均方电流的影响以及和接收器灵敏度的关系,指出了要改善PIN-FET接收器灵敏度主要是提高品质因素gm/CT2。为照顾到低噪声、宽频带,又兼顾到动态范围,因而采用了跨阻抗放大器的实际电路。电路采用混合集成的厚膜工艺,整个接收器集成于15×10mm2基片上,再安装于23×18×8mm3双列直插式金属管壳内,由光纤引出。经过测试达到的上升、下降时间小于30ns,带宽10Mb/s,最低接收灵敏度-46dBm。
汪开源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前置放大器
光接收器
34Mb/s厚膜混合集成光中继器的研制
1994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34Mb/s混合集成光中继器的设计与制造。光中继器包含有四个混合厚膜集成组件:集成在10×15mm2陶瓷基片上、封装于6脚金属管壳内的光接收前置放大器组件(模块);制作在26×37mm2的陶瓷基片上、并封装于48脚金属管壳内的AGC与主放大器模块;制作在15×27mm2的陶瓷基片上、再封装于24脚金属管壳内的定财提取模块以及制作在10×15mm2陶瓷基片上的LED驱动模块。光中继器接收灵敏度小于-34dBm(误码率10-9),眼图清晰,整机尺寸为145×76×44mm3。
汪开源
关键词:
厚膜电路
集成电路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4页
<
1
2
3
4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