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亘

作品数:18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正构烷烃
  • 7篇湖泊
  • 7篇沉积物
  • 6篇湖泊沉积
  • 6篇湖泊沉积物
  • 4篇植被
  • 4篇碳同位素
  • 4篇同位素
  • 4篇古植被
  • 3篇页岩
  • 3篇铁元素
  • 3篇气候环境
  • 3篇沥青
  • 3篇古气候
  • 2篇单体碳同位素
  • 2篇低成熟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页岩气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东北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石化石油工...

作者

  • 16篇汪亘
  • 14篇王永莉
  • 10篇王自翔
  • 6篇吴保祥
  • 6篇孟培
  • 5篇徐亮
  • 4篇魏志福
  • 4篇孙丽娜
  • 3篇张婷
  • 2篇张虹
  • 2篇王有孝
  • 2篇高苑
  • 2篇吴应琴
  • 2篇巩俊成
  • 2篇杨辉
  • 1篇徐亮
  • 1篇李尚昆
  • 1篇何大祥
  • 1篇卓胜广

传媒

  • 5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煤炭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北低成熟沥青产气特征及生烃动力学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选择川西北矿山梁地区低成熟沥青,采用封闭金管-高压釜体系,以20℃/h和2℃/h的升温速率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分析了气体产物组分、产率和烃类气体碳同位素组成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沥青具有较强的产气潜力,是一种重要的生气有机母质;甲烷、乙烷和丙烷气体的碳同位素值分别为-50.85‰^-37.53‰、-37.93‰^-13.75‰和-37.10‰^-6.45‰。低演化阶段出现δ13C2>δ13C3,之后,不同碳数烃类气体碳同位素组成关系为δ13C1<δ13C2<δ13C3。沥青热模拟甲烷最终碳同位素值为-37.53‰,轻于川中威远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常规天然气(-32.3‰^-34.7‰)和页岩气(-35.1‰^-37.3‰)的甲烷碳同位素值。川中威远地区常规天然气可能为具较重甲烷碳同位素的干酪根裂解气与具较轻甲烷碳同位素的原油裂解气的混合气。而页岩气中则可能富含更多的原油裂解气,干酪根裂解气相对较少。将生烃动力学结果应用到川中高科1井可见,早—中侏罗世,寒武系烃源岩进入主生油期,生成原油排出,部分进入到震旦系继续生气,侏罗纪进入主生气期及其在早白垩世后期进入生气末期,气态烃转化率达94%,比残留在寒武系中的沥青多约20%。
王自翔王永莉吴保祥孙则朋汪亘徐亮朱深圳孙丽娜
关键词:沥青生烃动力学生烃史
东北地区向海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以松嫩平原西部向海1 420cm湖泊沉积物剖面为研究对象,根据AMS 14C年代信息建立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年代序列;结合沉积物类型、有机质丰度,重点对样品中正构烷烃及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等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通过综合对比各气候指标,重建该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向海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表明其主要来源于低等菌藻类生物和高等植物;正构烷烃的高碳数部分呈现明显的奇碳优势,高碳数部分主峰碳主要为nC31,指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且草本高等植物输入丰富;长链正构烷烃(nC27、nC29、nC31)稳定碳同位素整体呈偏正的趋势,并利用二元模式估算出湖区主要高等植被类型以C3植物占绝对优势,末次冰消期到全新世大暖期C4植物相对生物量增加;末次冰消期以来,研究区气候环境变化较不稳定,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气候冷干的末次冰消期,气候冷湿的早全新世,气候暖干的中全新世大暖期前期,气候温暖湿润的中全新世大暖期后期以及气候温凉变干的晚全新世。
孟培王永莉王自翔汪亘王有孝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末次冰消期古环境
甘肃大桥金矿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探讨被引量:6
2016年
通过对甘肃大桥金矿硅质岩野外及岩石学特征、主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该矿区硅质岩的成因特征,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硅质岩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为75.59%~93.00%,Al/(Al+Fe+Mn)平均值为0.82;大部分微量元素与克拉克值相比处于亏损状态,而Au、Ag、As、Sb、Hg等微量元素富集;稀土元素EREE平均值为88.68μg/g,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其占ce值为0.68~1.21,JEu值为0.77-1.32,LREE/HREE值为2.76~23.32,平均值为14.54,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La/Ce)N平均值为1.22,(La/Yb)。平均值为2.33。地球化学数据在反映大桥金矿硅质岩成因上具有不一致性,但是通过与国内金矿床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并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可以初步判定大桥金矿硅质岩沉积环境靠近大陆边缘,使得该套硅质岩既受到了海底热液作用,同时又受到了陆源沉积作用的影响,属于热水沉积与正常沉积的过渡类型。然而硅质岩对于该矿床中金在矿源层形成阶段的初步富集所起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孙则朋王自翔徐亮汪亘覃雨璐朱贝尔朱深圳吴保祥王永莉
关键词: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
泸沽湖沉积物铁元素与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关系及意义
<正>近几十年来,通过分析湖泊沉积物中无机、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而反演历史时期区域性气候环境变化状况的方法,已成为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机地球化学方面,利用湖泊沉积有机质来进行古气候/环境重建方面...
王自翔汪亘孙则朋徐亮王永莉吴保祥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铁元素古气候环境正构烷烃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低熟沥青生气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四川盆地低成熟沥青热解实验,分析了气体产物组分、产率和碳同位素组成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古生界低成熟沥青产出烃类气体的能力较高,是一种重要的生气有机质母质;生成的非烃气体总体上具有高氮气、低二氧化碳含量的特点;不同碳数烃类气体之间具有δ13C1<δ13C2<δ13C3的特征。探讨了模拟结果对页岩气成因和聚集成藏研究的意义。模拟页岩气具有低干燥系数和较轻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可能指示地质条件下页岩气有效聚集的良好封闭条件;高含量N2可能是指示页岩气成因和成藏研究的潜在指标;利用甲烷碳同位素进行油气(包括页岩气)成因判识需要注意气体地质保存条件对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影响。
吴保祥王永莉王自翔高苑孟培汪亘
关键词:四川盆地页岩气碳同位素
泸沽湖沉积物铁元素与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关系及意义
十年来,通过分析湖泊沉积物中无机、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而反演历史时期区域性气候环境变化状况的方法,已成为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机地球化学方面,利用湖泊沉积有机质来进行古气候/环境重建方面的研究报道...
王自翔汪亘孙则朋徐亮王永莉吴保祥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铁元素穆斯堡尔谱气候环境
东北地区五大连池湖相沉积物正构烷烃和单体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植被意义被引量:14
2015年
对中国东北地区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带五大连池青石钻孔湖相沉积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检测出丰富的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本文主要讨论了正构烷烃的分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正构烷烃具有前峰型和双峰型两种分布特征,表明其有机质为混合来源,包括低等菌藻类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表明,自35.2ka B.P.以来,nC27/nC31和ACL指标共同记录了东北地区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带的植被以草本为主.对C27、C29和C31长链正构烷烃进行了单体碳同位素测定,并利用二元模式估算了C3和C4植物相对生物量,结果表明,自35.2ka B.P.以来,研究区的植被以C3植物为主.期间在典型冷暖气候事件中,受温度变化的影响,C3/C4植物的相对生物量有明显的变化,在全新世大暖期(6.0ka B.P.),受温度升高影响,C3植物的生物量显著减少,C4植物的生物量则明显增加;而在两次典型冷气候事件(中全新世降温事件8.2ka B.P.和新仙女木事件12.9ka B.P.)时期,受温度降低影响,C3植物的生物量有增加的趋势,C4植物的生物量则相对呈减少的趋势;在末次冰盛期21.0ka B.P.时,受明显低温特征的影响,C3植物生物量高达80.0%,这可能是当时低温的气候特征抑制了C4植物的生长.研究结果对探索我国东北地区C3/C4植物分布格局,并为评估未来气候演化对该地区植被格局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汪亘王永莉孟培王自翔孙则朋杨辉巩俊成张虹吴应琴
关键词:湖相沉积物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
滑溜水压裂液与页岩储层化学反应及其对孔隙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为探究页岩气井压裂作业过程中,滑溜水压裂液对不同沉积环境(海相、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利用盆地深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模拟仪,模拟地层条件(100℃,50 MPa)下滑溜水压裂液注入过程中与不同沉积环境页岩的相互作用实验。通过对比反应前与反应72 h后3套页岩样品矿物组成、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的变化,对不同类型页岩孔隙结构的变化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滑溜水压裂液处理后的不同沉积环境页岩矿物组成和孔隙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海相页岩反应之后,碳酸盐矿物发生溶蚀,形成大量直径为2~8μm左右的溶蚀孔,导致纳米孔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减小。因含有较多的伊/蒙混层矿物,陆相和海陆过渡相页岩遇压裂液容易发生膨胀、分散作用,导致其孔体积及比表面积减小。该实验结果为研究滑溜水压裂液对不同沉积环境页岩储层的物理、化学作用,以及为压裂液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孙则朋王永莉吴保祥卓胜广魏志福汪亘徐亮
关键词:水岩相互作用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湖泊长链烯酮和中位酮的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21年
柴达木盆地地处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和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交汇地带,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是开展古气候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次以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探讨该区长链烯酮和中位酮的分布特征及指示意义。研究表明,青海湖、尕海湖、托素湖和可鲁克湖的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均含有长链烯酮系列化合物,并显示出C37优势模式。其中,尕海湖、托素湖和可鲁克湖具有相近的烯酮比值(C37/C38),暗示这3个湖泊可能具有相同的烯酮母源藻。而柴达木盆地湖泊中C37四不饱和烯酮含量(%C37:4指标)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这与青海湖和已发表的结论相矛盾,可能是由于湖泊中藻类群落结构的差异性而导致的。在可鲁克湖湖边湿地钻取了520 cm的沉积物岩芯,将岩芯的烯酮数据与可鲁克湖和青海湖已发表的烯酮记录进行对比,发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能与采样的位置、烯酮母源藻物种效应和柴达木盆地湖泊的特殊自然条件有关。特别的是,本次研究在湖泊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钻孔中均检测出长链中位酮系列化合物(C31-16-one、C33-17-one和C35-18-one),且其表现为随着碳数增加,化合物丰度明显减小的变化趋势,即C31>C33>C35。通过与正构烷烃参数进行对比,发现C31-16-one可能来源于沉水植物,而C33-17-one和C35-18-one可能来源于高等植物贡献。在“8.2 ka”和“4.2 ka”冷事件中,C31-16-one的含量显著减小,而C33-17-one和C35-18-one增加,暗示中位酮系列化合物可能是指示古气候环境变化的潜在指标。
张婷张婷王永莉汪亘魏志福马雪云汪亘玉晓丽李尚昆
关键词:长链烯酮柴达木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8段砂岩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系统采集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延长组8段沥青砂岩,对砂岩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沥青的母质特征、形成环境和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1)长8段砂岩沥青中高碳数的正构烷烃优势明显,规则甾烷中C_(29)含量相对较高,萜烷系列中四环萜烷含量较高,C_(24)四环萜烷/(C_(24)四环萜烷+C_(26)三环萜烷)的值为0.26~0.52,C_(23)三环萜烷/(C_(23)三环萜烷+C_(30)藿烷)的值分布范围为0.06~0.41,这些都指示研究区长8段砂岩沥青母质来源为混合型,并且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2)砂岩沥青中Pr/Ph为0.67~1.07,同时,沥青中检测出低丰度的β胡萝卜烷,说明沥青形成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较低丰度的伽马蜡烷与C_(30)+藿烷指示沥青的母质形成于淡水或微咸水湖泊环境;(3)长8段砂岩沥青的C31藿烷22S/(22S+22R)、C_(29)甾烷20S/(20S+20R)、C_(29)甾烷ββ/(αα+ββ)和C_(29)重排甾烷20S/(20S+20R)均接近或已经达到平衡值,反映沥青为成熟沥青。将研究结果与已报道潜在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对比,显示出研究区长8段砂岩沥青主要来源于延长组7段烃源岩,表明长7段烃源岩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烃源岩之一。
王自翔王永莉孙则朋朱深圳汪亘徐亮孙丽娜
关键词:沥青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源对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