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少开
- 作品数:103 被引量:41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阿维A治疗儿童及青少年遗传角化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观察阿维A治疗难治和泛发遗传角化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估阿维A在儿童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3例难治和泛发角化性皮肤病患者分年龄段进行治疗与观察,阿维A治疗剂量为0.67-1.07 mg/(kg·d),维持量为0.08-0.94 mg/(kg·d)。选择身高与体质量作为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每1-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6-35个月。结果经1-6个月的治疗,临床痊愈率达82.6%,显效率为13.04%,治疗反应最好的依次是大疱性鱼鳞病、板层状鱼鳞病、毛发红糠疹、炎性线状疣状表皮痣、对称性进行性红斑角化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综合征伴耳聋及角膜炎和泛发性汗孔角化病;非大疱性鱼鳞病有效,豪猪状鱼鳞病的治疗反应最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干燥性唇炎65.2%,皮肤瘙痒39.1%,皮肤脆性增加34.8%,口干30.4%,脱发、食欲下降分别为13.0%和8.7%,头疼与听力障碍均为4.3%。随访未见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结论阿维A治疗儿童难治和泛发遗传角化性皮肤病疗效满意,在观察期间对儿童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影响。
- 张锡宝何玉清蔡艳霞罗权王艳芳徐晓李常兴黄振明罗玉武李季汤少开
- 关键词:阿维A角化病
- 2010-2019年广州市梅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4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实施近10年以来,广州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广州市性病发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流行趋势:2010年以来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一期和二期梅毒(称早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态势,其中早期梅毒年平均下降率为10.23%,χ_(趋势)~2检验显示早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稳定下降态势(χ(趋势)2=1 151.262,P<0.001)。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2019年下降至1.6722/10万活产数,达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目标要求;(2)发病年龄以20~39岁性活跃人群及60岁以上年龄组为主,分别占19.72%、21.54%和25.82%;20~29岁(χ(趋势)2=29.243,P<0.001)和30~39岁年龄组(χ(趋势)2=226.798,P<0.001)发病率有稳中下降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呈逐年上升态势(χ(趋势)2=484.085,P<0.001);性别构成20~39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6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梅毒分期中早期梅毒男性高于女性,隐性梅毒女性高于男性。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农村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离退人员、商业服务业为主,分别占31.07%、13.70%、13.64%、12.33%;(3)早期梅毒构成占16.24%,隐性梅毒占81.18%,其它分期占2.58%,且隐性梅毒构成比从2010年71.46%逐年上升至2019年89.84%。结论广州市梅毒控制达到预期目标,但隐性梅毒及老年人群体发病数上升仍然是今后梅控工作面临挑战,应加大对相应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控制梅毒以及其他性病的流行。
- 汤少开杨韵青钟雪莲何婉苹罗权叶兴东朱慧兰王建琴
- 关键词:梅毒
- 广州市性工作者STD/AIDS认知水平和干预效果分析
- 目的:了解广州市性工作者STD/AIDS认知水平和行为状况,并对开展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实施效果及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STD/AIDS认知水平和行为状况,通过健康教育讲座授课,派发宣传资料,有奖抢答等...
- 梁碧华叶兴东汤少开黄雪梅谭学英
- 关键词:STD/AIDS干预
- 文献传递
- 早期亚临床神经梅毒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 杨日东张锡宝程军平曹文苓何玉清林仕英田广南汤少开陶小华蔡川川刘金花叶兴东林路洋梁艳华张文君
- 资料显示:梅毒在中国的再次流行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所见部分患者经久不愈;且缺乏对亚临床神经梅毒敏感性和特异均高的诊断方法。因此探索防治梅毒的新方法是课题组面临的重大课题。课题组于1999年获市科委资助,该成果是...
- 关键词:
- 关键词:梅毒抗体检测免疫增强治疗
- 广州地区麻风病历史流行村村民对麻风病认知及态度行为的调查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麻风病历史流行村村民对麻风病的认知和态度行为情况,为下一步麻风防治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形式对广州地区麻风病历史流行村262名18岁以上的村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麻风病知识的知晓情况,麻风病知识的来源以及对待麻风病的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结果:麻风病历史流行村村民获得麻风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通过亲朋好友(占69.7%),其次是电视、报纸和网络(占26.26%);对麻风病的传染性、致残性及临床表现知晓率低,回答正确者分别占61.62%、44.44%及36.36%;只有25.26%的村民了解国家免费治疗麻风病的策略;超过50%的村民对麻风病存在恐惧和歧视。结论:广州地区麻风病历史流行村村民对麻风病知识普遍欠缺,对麻风病患者存在恐惧和歧视,今后需要加强对大众进行麻风病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教育。
- 周欣马少吟张伟龙何婉苹高可羡汤少开
- 关键词:村民麻风病
- 外周血PGI_2和T细胞亚群水平与生殖器疱疹复发频率相关性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GH)患者外周血PGI2水平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及患者行为因素与GH复发频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性病门诊收集确诊的GH患者,记录病史及人口学资料并采集GH复发前后患者外周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APAAP)法测定血清中PGI2水平及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SPSS软件分析GH复发频率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H患者复发频率同外周血清PGI2水平及病史分别呈高度正相关(R=0.884)和中度正相关(R=0.59);而与外周血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445)。未发现疲劳、频繁性生活和刺激性食物同GH复发频率有明显的关系。结论GH的病程及外周血清PGI2水平是影响GH复发频率的相关因素,降低外周血PGI2水平可望减少GH的复发。
- 叶兴东戴向农汤少开黄雪梅张锡宝
-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前列环素T淋巴细胞
- 广州市部分门诊病人麻风病认知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部分门诊病人的麻风病知识水平,探索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普通门诊病人和麻风村门诊病人进行麻风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结果:接受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对麻风病和麻风病人仍然存在较大程度的片面认识,恐惧和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麻风村门诊病人在客观认知和包容接纳方面优于所本部门诊病人。结论: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工作不能放松,需多方面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最重要的工作环节是早期发现和治疗麻风病人。
- 何婉苹汤少开杨谦窦菲凌罕毅钟道清高可羡李季张锡宝
- 关键词:麻风病
- 广州市性病防治相关医护人员梅毒规范治疗知识知晓现状调查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各级医院性病防治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梅毒规范治疗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广州市各级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梅毒规范治疗的知识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调查795人,调查人群总知晓率为5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的梅毒规范化治疗知识知晓率比初级职称的医护人员高(OR=2.175,95%CI=1.565~3.024;OR=2.174,95%CI=1.440~3.284);相对于皮肤性病科的医护人员,妇产科、全科等其他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的医护人员梅毒规范化治疗知识知晓率水平较低(OR=0.172,95%CI=0.035~0.834;OR=0.120,95%CI=0.028~0.518;OR=0.072,95%CI=0.017~0.304;OR=0.093,95%CI=0.021~0.414)。结论广州市医护人员整体的梅毒规范治疗水平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培训。
- 庄锦填汤少开何婉苹梁容娇叶兴东
- 关键词:医护人员梅毒知晓率
- 层次分析法评价广州市性病防治工作质量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分析广州市近3年性病防治工作质量,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近3年性病年度工作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市性病工作质量在近年规范的管理之下,改进工作质量,提高了防治工作效率。结论性病防治工作检查考核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保证了全市性病防治工作效率。
- 汤少开罗权张锡宝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 2000-2011年广州地区梅毒疫情报告结果分析被引量:42
- 2013年
- 目的分析2000-2011年11年间广州地区梅毒疫情的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先后收集整理性病疫情网(2000-2003)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疫情网(2004-2011)广州市梅毒疫情资料,分析各类型梅毒的年报告发病率及患者的人口特征现状。结果 2011年梅毒报告发病率为104.61/10万,较2000年上升1.51倍,其间Ⅰ期、II期梅毒发病率年均降低5.28%,而隐性梅毒、胎传梅毒、Ⅲ期梅毒年均分别增长21.56%、18.34%、35.59%。2011年的报告病例中,60.63%的病例来自临床术前检测、咨询门诊和专项调查等,而各医院性病门诊报告的病例数只占39.37%。低学历,低收入人群、60岁以上高龄及性活跃期年龄好发是当前梅毒患者的特征。结论广州地区梅毒疫情上升出现结构性特征,早期梅毒逐年下降,胎传梅毒、隐性梅毒和Ⅲ期梅毒逐年上升,加强梅毒筛查及疫情管理、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是当前梅毒控制的主要任务。
- 叶兴东刘颖戴向农何婉苹高可羡汤少开朱慧兰
- 关键词:梅毒性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