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疼痛
  • 2篇治疗癌痛
  • 2篇肾上腺
  • 2篇肾上腺皮质
  • 2篇肾上腺皮质激...
  • 2篇手术
  • 2篇疼痛综合征
  • 2篇皮质
  • 2篇皮质激素
  • 2篇气管
  • 2篇气管插管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综合征
  • 2篇麻醉
  • 2篇内分泌
  • 2篇内分泌变化
  • 2篇激素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激素

机构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延边大学医学...
  • 1篇延边大学

作者

  • 12篇柴玫
  • 5篇熊君宇
  • 4篇严相默
  • 2篇魏志义
  • 1篇孙庆祥
  • 1篇王洋
  • 1篇田嘉欣
  • 1篇郑鑫
  • 1篇邵彦
  • 1篇蔡秋萍
  • 1篇张延钧
  • 1篇蔡晓

传媒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延边大学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下垂体阻滞治疗癌痛和非癌顽痛效果与内分泌变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脑下垂体阻滞治疗癌痛和非癌顽痛效果与内分泌变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研究生柴玫导师严相默教授目的:观察脑下垂体阻滞治疗癌性疼痛(简称癌痛)和非癌顽固性疼痛(简称顽痛)的效果,调查与内分泌激素变化的相关性,并探讨可能的治痛机制。...
柴玫
关键词:癌痛疼痛治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文献传递
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麻醉处理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8例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及其管理经验。[方法]对8例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人的麻醉资料进行分析。在充分术前准备的基础上,采用单纯全麻5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3例。全麻诱导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罗库溴铵及气管内表麻,术中根据PETCO2和PaCO2调节呼吸参数,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微量泵泵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者,给硬膜外试验剂量后全麻诱导,术中间断经硬膜外导管给予局麻药。肿瘤切除前,使用酚妥拉明降压,必要时加用硝普钠,肿瘤切除后,减浅麻醉,加快输液,使用多巴胺或复合去氧肾上腺素维持循环。[结果]在探察、分离肿瘤过程,血压均有升高,尤以单纯全麻更为明显。肿瘤切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降低,给予多巴胺或复合去氧肾上腺素很快可以恢复血压在安全范围,8例术终均清醒拔管。[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恰当的麻醉选择和管理,严密的监测是可以保证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顺利完成。
魏志义柴玫熊君宇
关键词: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麻醉血管活性药物
脑下垂体阻滞术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5例报告被引量:1
2005年
柴玫严相默
关键词: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凯纷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研究
2013年
胸科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剧烈,而临床上术后镇痛常用的阿片类副作用较多。减少术后镇痛副作用、提高镇痛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占重要地位。我们就凯纷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郑鑫张延钧柴玫田嘉欣王洋
关键词:肋间神经阻滞胸科手术镇痛
20例肺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麻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20例肺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麻醉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例肺癌患者,手术胸腔镜进胸腔即单肺通气,潮气量8-10 mL/kg,频率14-16次/min,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并根据SpO2、PETCO2及时调整呼吸参数。病肺切除后充分吸引,恢复双肺通气。[结果]所有患者单肺通气30 min后SpO2均〉95%PETCO2〈45 mm-Hg,手术时间120-180 min,单肺通气60-120 min。[结论]掌握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加强单肺通气的术中管理,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柴玫熊君宇
关键词:单肺通气低氧血症
可弯曲喉罩与气管插管在眼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可弯曲喉罩在眼科手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6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可弯曲喉罩组(F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各30例,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F组插入可弯曲喉罩,T组插入气管插管,然后机械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插入可弯曲喉罩或气管插管前(T1),插入后1 min(T2),5 min(T3),拔出喉罩或气管插管前(T4),拔后1 min(T5),5 min(T6)记录SBP、DBP和HR;分别于插入可弯曲喉罩或气管插管后即刻(T1),30 min(T2),60 min(T3),90 min(T4),拔出喉罩或气管插管前(T5)记录气道峰压(Ppeak)、PetCO2和SpO2;并观察拔管期间并发症,烦躁、恶心、咽痛、呛咳、返流情况。[结果]T组T2时SBP、DBP、HR均较T1时显著升高(P<0.05),T5时SBP、HR均较T4时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T2时SBP、DBP、HR,T5时SBP、HR T组显著高于F组。F组在T1-T5期间SBP、DBP、HR无明显变化。两组Ppeak、PetCO2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组与F组比较,烦躁、呛咳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相比,眼科手术使用可弯曲喉罩可使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通气功能良好,并发症更少。
柴玫邵彦熊君宇
关键词:可弯曲喉罩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通气功能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高龄高危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对水中毒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在高龄高危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0例高龄高危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CVP组,均在联合阻滞下行TUR-P,术中连续测定CVP及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当CVP>12 cmH2O时,行血气分析,并对症处理。[结果]对照组TUR-P综合征症状较重,CVP组症状轻。对照组血钠(108.5±10.3)mmol/L明显低于CVP组(125±8.7)mmol/L,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龄高危患者,CVP监测在TUR-P中有预防作用。
柴玫熊君宇
关键词:CVP高龄高危TUR-P
琥珀酰明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5
1999年
蔡晓孙庆祥蔡秋萍魏志义柴玫
关键词:琥珀酰明胶血液流变学麻醉
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择期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择期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SLIPA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均静脉复合全麻,观察置入成功率、术中漏气率、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气变化、术中返流及术后咽痛情况。[结果]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反流。两组咽痛发生率相似。术中漏气率SLIPA喉罩组30%,气管插管组0%,血流动力学方面SLIPA喉罩组在插罩前后、拔罩前后MAP、HR无明显波动,而气管插管组在插管前后、拔管前后MAP有明显波动。血气方面SLIPA喉罩组PaCO2在手术60min时升高,增加潮气量后回落,而气管插管组在手术30 min时降低,减少潮气量后恢复正常。[结论]SLIPA喉罩血流动力学稳定,置入无需喉镜,成功率较高。但是,SLIPA喉罩术中有漏气现象,气道密闭性略差,有CO2蓄积倾向。短时间内不影响通气,但长时间手术建议血气监测。
柴玫熊君宇
关键词:SLIPA喉罩气管插管全麻
脑下垂体破坏治疗癌痛和非癌顽痛效果与内分泌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2005年
目的观察脑下垂体破坏治疗癌性疼痛和非癌顽固性疼痛的效果及与内分泌激素变化的相关性,并探讨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随机选择癌痛患者和非癌顽痛患者各10例,均用静吸复合全麻,在C型臂引导下进行脑下垂体破坏操作,分别于术前、术后1小时、术后1天晨、术后3天晨抽取肘静脉血,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并用VAS法评定止痛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两组患者ACTH、GH、TSH在术后1小时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天晨开始下降,术后第3天晨基本降至术前水平。(3)激素变化与VA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脑下垂体破坏对癌痛患者和非癌顽痛患者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柴玫严相默
关键词:癌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