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洁

作品数:7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地气
  • 2篇气候
  • 2篇降水
  • 1篇地气图
  • 1篇地气图方法
  • 1篇地气相互作用
  • 1篇地球系统
  • 1篇地热涡
  • 1篇地温
  • 1篇孕震
  • 1篇灾害
  • 1篇震前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补偿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波
  • 1篇水汽
  • 1篇水汽输送
  • 1篇太阳辐射
  • 1篇年际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甘肃省水利科...

作者

  • 7篇李洁
  • 3篇高晓清
  • 3篇汤懋苍
  • 3篇惠小英
  • 2篇周长春
  • 1篇李洁
  • 1篇孙栋元
  • 1篇郭维栋
  • 1篇邓晓红
  • 1篇陈文
  • 1篇宋晓谕
  • 1篇胡想全
  • 1篇于波
  • 1篇吴娜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尺度环流变化对华北地区夏季水汽输送的影响被引量:37
2008年
利用我国华北地区25个气象站1951—2006年共56年的月降水资料及1948—2006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 HYSPLIT_4水汽轨迹模型,分析了近50年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量、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及水汽输送轨迹的变化,并探讨了其影响成因。结果表明,华北夏季水汽输送通量及其轨迹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东亚夏季风的南风北界的年际变化对水汽输送有重要影响,南风北界的南撤导致了华北地区水汽输送通量的减少;通过对华北地区降水偏多年和偏少年的比较显示,降水偏多年水汽大部分来自南海,并且输送轨迹较长,水汽主要从西南方向输送到华北,并且偏多年华北上空存在明显的上升运动,偏干年反之。
马京津于波高晓清李洁
关键词:水汽输送气候变化
中亚感热异常对我国西北温度、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利用1954—2004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感热资料和我国西北地区31个测站温度、降水资料,采用SVD分析方法,分析了中亚感热场与我国西北地区温度、降水场的关系。分析表明:(1)4~9月的中亚感热与来年我国西北地区1月的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2)5~7月中亚感热主要影响我国西北的新疆大部、甘肃、宁夏、陕西等地区来年1月的温度。(3)5~6月、7~9月、10~12月中亚感热分别影响我国西北7月、10月和来年2~3月降水。(4)5~6月中亚感热与7月我国西北的甘肃中南部、新疆东南部和阿勒泰地区的降水呈负相关关系。
周长春高晓清陈文惠小英李洁
关键词:SVD分析
敦煌地区辐射的年际变化特征及我国西北地区辐射的模拟
本文利用2001年1月-2007年12月敦煌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试验的辐射观测资料与同时段的NCEP资料对比分析了敦煌站辐射资料的区域代表性;并对敦煌站各辐射量的年际变化作了初步分析;然后利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四个辐射量(...
李洁
关键词:太阳辐射年际变化小波分析西北干旱区数值模拟
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灾害预测的探讨
自然灾害的预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效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就必须首先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系统—地球系统。本文通过对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地球系统的能源和运转方式,指出地热涡和地冷涡是地面气候系统的重要成员。利用全球地磁场资料,分...
高晓清汤懋苍惠小英李洁
关键词:自然灾害地球系统地热涡
文献传递
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补偿成本测度与分区被引量:13
2018年
以渭河流域甘肃段为实证研究区域,利用INVEST模型和入户调查等方法计算区域新增水源涵养量及土地利用转化成本,考虑生态系统损失风险后,采用福利成本法,在县域尺度上,对渭河流域的生态补偿潜在对象进行空间甄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补偿效率系数空间差异明显,最高的渭源县为1.26,最低的甘谷县为0.46;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渭河流域划分为优先补偿区、次级优先补偿区、潜在补偿区,以此为根据对研究区进行分批补偿;区域补偿对象进行空间筛选后,项目效率可提高40.54%。
李洁李洁宋晓谕吴娜胡想全邓晓红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渭河流域
2007年地气图方法预测总结和北京奥运期间降水预测被引量:3
2008年
对2007年做出的各项气候预测进行了回顾,汛期预报中预测的西北大部、淮河流域和福建3块多雨区基本正确,它们都是根据地气图的基本原理预测得到。月降水预报取得平均70.5分的好成绩,这得益于地气系统的活动规律较单纯;年度预报则基本上失败了,这是因为2008年1月我国发生了6.9级强震,破坏了地气系统的正常运行规律,使预报准确率大为降低。最后还对2008年8月的月降水预测进行了讨论。
汤懋苍李洁周长春
关键词:地气图气候预测
强震前的“干热异常”与地温、降水波及应变弱停被引量:21
2010年
对近30年出现在中国西部及邻区的14次MS≥6.9强震前1年多内的地温场和降水场进行了分析。发现有如下共同规律:①在震前1年左右东亚地区会出现干热异常(3.2 m地温升高,同时降水距平为负值),持续时间约为2-6个月,最大干热面积可达2-4×106km^2;②在震前0.5-1年左右我国的月降水距平%图和3.2 m地温距平的月际变温图上,可看到波长小于1 000 km的地温波和降水波,可称为"超低频应力密度波(应变波)",它是致使岩石破裂的力源;③在震前0-2个月应变波的波长会停止缩短,振幅变小,且波动方向可有一个近90°的旋转,是"应变弱停"的表现。以上可视为孕震三步曲。依据上述统计事实本文提出了强震成因的假设:地外核中有一股热力极不稳定的Benard上升流体对其上的壳幔层形成顶托,造成地温升高,对流热传导系数变小,形成干热异常;岩石圈中脆性层的应力不断增大,致使出现不稳定波(应变波);出现"应变弱停"时意味着强震即将爆发。
汤懋苍惠小英郭维栋李洁
关键词:强震孕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