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胜

作品数:36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兵器科学与技...
  • 4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战斗部
  • 11篇环形切割器
  • 10篇串联战斗部
  • 8篇数值模拟
  • 8篇值模拟
  • 7篇装药
  • 7篇聚能
  • 6篇射流
  • 6篇聚能装药
  • 6篇仿真
  • 5篇优化设计
  • 5篇数值仿真
  • 5篇反舰
  • 4篇导弹
  • 4篇环形射流
  • 3篇药型罩
  • 3篇前级
  • 3篇毁伤
  • 3篇毁伤效果
  • 3篇反舰导弹

机构

  • 2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7篇李永胜
  • 22篇王伟力
  • 6篇傅磊
  • 6篇宋之勇
  • 4篇许诚
  • 4篇姜涛
  • 4篇乔勇军
  • 3篇姜颖资
  • 2篇谢晓方
  • 2篇吕进
  • 2篇白连建
  • 1篇吴世永
  • 1篇刘晓红
  • 1篇赵曦
  • 1篇唐伟峰
  • 1篇孙锦
  • 1篇车延文
  • 1篇王海生
  • 1篇余迅

传媒

  • 5篇海军航空工程...
  • 3篇弹箭与制导学...
  • 3篇飞行力学
  • 3篇工程爆破
  • 1篇价值工程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爆破
  • 1篇火炸药学报
  • 1篇防护工程
  • 1篇火工品
  • 1篇鱼雷技术
  • 1篇兵器装备工程...
  • 1篇2008年全...
  • 1篇全国飞行力学...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串联战斗部前级环形切割器的设计与试验被引量:24
2011年
为验证在现有导弹战斗部前端加装环形聚能装药的可行性,采用数值模拟对环形切割器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靶场切割试验对毁伤效果进行初步检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环形切割器对厚靶板切割效果显著;环形切割器在30°攻角下对40 mm靶板具有很强的切割效果。该结论为新型串联战斗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王伟力李永胜田传勇
关键词:串联战斗部环形切割器数值模拟
前级环形切割器对后端靶板影响的数值仿真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ANSYS/LS-DYNA软件进行了环形切割器爆炸后对后端靶板的毁伤及环形切割器壳体的破裂过程的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环形切割器爆炸后对后端靶板的毁伤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环形切割器壳体的端部形成的破片和内侧形成的聚能侵彻体,而聚能侵彻体对靶板的破坏最为严重;基于环形切割器的串联战斗部设计中,需考虑两级战斗部隔爆设计。
宋之勇王伟力李永胜白连建傅磊
关键词:环形切割器串联战斗部ANSYS
环形切割器对随进战斗部影响的仿真研究
2012年
为研究串联战斗部前级装药对后级随进战斗部的影响,验证在现有导弹战斗部前端加装环形聚能装药的可行性,利用ANSYS/LS—DYNA软件进行了环形切割器对随进战斗部影响的数值仿真,在不同的前后级距离、不同初始速度条件下,得到了随进战斗部壳体和装药的最大应力值及其所在位置及随进战斗部的速度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间距的增大,随进战斗部装药所受的最大压力急剧下降,而两级战斗部间相对速度达到600m/s时,装药将被引爆。研究结果为串联战斗部的隔爆设计提供了依据。
李永胜王伟力宋之勇姜颖资傅磊
关键词:环形切割器串联战斗部冲击波数值模拟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翻译系统建模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翻译系统,通过跟踪用户头部位置和姿态的变化将飞机座舱的辅助信息实时显示在头盔显示器上,以软件的形式实现了进口飞机座舱设备的汉化。系统建模包括对系统整体架构的描述和各分系统的数学解决方案:座舱分系统采用将各仪表部件抽象为空间平面的方法来建模,文章介绍了在座舱和跟踪器两种坐标系下的平面方程建立方法;为统一参考坐标系,文章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坐标变换矩阵进行参数估计。
谢晓方乔勇军李永胜
关键词:翻译系统最小二乘法
基于跟踪器的HMD定位方法研究
2004年
头盔显示器(HMD)定位是扩展现实系统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过程,其定位的准确程度直接决定了三维注册的精度.文中以典型的基于六自由度跟踪器和光学透视型HMD的扩展现实系统为例,分双目和单目两种情况详细介绍了HMD的定位方法.
谢晓方乔勇军李永胜
关键词:跟踪器HMD
基于MARKOV过程的反舰导弹突防舰艇编队能力评估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全面评估反舰导弹对大型水面舰艇编队的作战能力,引入Markov模型来模拟不同速度、不同高度的导弹对编队的突防效果。以编队的防空队形为例,假定来袭导弹服从Possion分布,编队的拦截系统对来袭导弹采用"先来先服务"的原则,通过设定合理的参数,得出不同速度、不同高度导弹的突防效果。模拟结论从突防效能的角度验证了当前反舰导弹的两种方向:超低空亚声速和低空超声速。所建立的大型水面舰艇编队拦截模型具有普适性,通过修改相应的参数,可以评估其他类编队的拦截作战效果。
许诚李永胜孙锦
关键词:MARKOV模型突防能力
基于环形切割器的串联战斗部隔爆结构的优选被引量:2
2015年
硬质聚氨酯具有刚度小、材质松散、易于吸收爆炸能量的特点,是一种很好的隔爆材料。为了设计环形切割器与后级随进战斗部之间的隔爆装置,利用LS-DYNA分别进行了圆柱型、圆锥型、球缺型3种聚氨酯隔爆体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球缺型结构既节省材料,又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前级产生的冲击波对后级战斗部的影响。该结论有助于带环形切割器串联战斗部的隔爆设计。
吕进王伟力李永胜傅磊
关键词:聚能装药数值模拟环形切割器隔爆
准静态条件下爆炸作用对舰载机毁伤特性分析
2010年
利用ANSYS建立某型舰载机前机身模型,通过对导弹爆炸冲击作用的分析,并利用LS-DY-NA对舰载机前机身模型进行加载,得出爆炸作用对舰载机前机身的毁伤效果。仿真表明: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形变最大位置在驾驶员舱和机身连接处,压强最大位置在雷达罩侧面中心处。仿真结论有助于从结构和材料方面指导舰载机机身防护。
李永胜王伟力姜涛
关键词:舰载机毁伤效果数值模拟
组合药型罩水介质中成型的数值仿真被引量:4
2015年
为提高鱼雷战斗部对大型舰艇的毁伤能力,提出一种环型-球缺/大锥角组合药型罩作为鱼雷串联战斗部的前级装药结构,其结构由周向的环型药型罩与中心的球缺罩或大锥角罩组合而成。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组合药型罩水介质中的成型机理进行研究,对比分析2种起爆方式下锥角及曲率半径对中心聚能罩水中成型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环型罩在水中可形成环形射流,用于目标外壳体切割;中心罩结构变化对环型罩射流成型影响不大,中心截顶大锥角罩形成的杆式射流形态细长,头部速度较高;球缺罩形成的杆式侵彻体较为粗短,速度梯度较小。
傅磊王伟力李永胜姜颖资
关键词:鱼雷战斗部药型罩数值仿真
爆破炸药环型药型罩设计仿真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在爆破药罩优化设计中,中空环型药型罩能够实现对靶板的大口径切割,可用于串联战斗部前级装药,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环型药型罩内壳体汇聚对后级战斗部造成侵彻毁伤,环形射流对间隔靶板的后续侵彻能力不足。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一种环型-球缺组合药型罩作为新型前级聚能装药,利用LS-DYNA软件对组合药型罩的成型及侵彻双层间隔靶板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对比不同起爆方式及曲率半径下组合药型罩的成型机理。仿真结果显示,环形起爆方式优于中心与环形组合起爆方式;曲率半径由大到小的中心球缺罩可依次形成长杆EFP、杆式侵彻体等毁伤元,高速杆式侵彻体对间隔靶板侵彻效果更好。上述组合式药型罩从结构上消除了原药型罩内壳汇聚形成的侵彻毁伤问题,并对周向的环型罩产生环形射流主要用来对目标外层壳体切开孔洞,中心的球缺罩产生高速杆式侵彻体起到增强对目标间隔结构的后续侵彻毁伤作用,结果为实现目标的多模毁伤效应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傅磊王伟力姜颖资李永胜
关键词:串联战斗部药型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