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姗姗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上皮
  • 4篇上皮细胞
  • 4篇细胞
  • 4篇晶状体
  • 3篇晶状体上皮细...
  • 3篇NF-ΚB
  • 3篇NF-ΚB表...
  • 3篇大鼠晶状体
  • 2篇术后
  • 2篇转录
  • 2篇转录因子
  • 2篇谷氨酰胺
  • 2篇核转录因子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眼晶状体
  • 1篇皂苷
  • 1篇上皮细胞凋亡
  • 1篇神经外科
  • 1篇神经外科术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6篇李姗姗
  • 4篇刘瑜
  • 3篇鲁建华
  • 3篇张文芳
  • 2篇张莹
  • 1篇樊勇
  • 1篇曲来强
  • 1篇王琛
  • 1篇张立平
  • 1篇李春丽
  • 1篇史凯
  • 1篇张英杰

传媒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谷氨酰胺体外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HSP70和NF-κB表达影响的研究
鲁建华刘瑜郑广志张莹李姗姗孙一岚
本课题通过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谷氨酰胺(Gln)体外对晶状体上皮细胞HSP70和NF-κB表达作用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在MEM培养液里培养3,12和24h晶状体上皮细胞HSP70和NF-...
关键词:
关键词:谷氨酰胺晶状体上皮细胞
多黏菌素B联合给药治疗神经外科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静脉注射(IV)联合脑室内注射(IVT)或鞘内注射(IT)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引起的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颅内感染病例。其中,有17例为MDR-AB感染且使用了多黏菌素B治疗,9例采用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治疗。收集此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抗感染治疗方案、脑脊液检查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感染指标、28 d死亡率及并发症等资料,评估其接受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纳入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9[18,60]岁;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直到脑脊液培养报告阳性)中位时间为13.33[2,25]d;多黏菌素B静脉治疗中位时间30.11[16,56]d,IVT/IT注射多黏菌素B中位时间19.78[8,42]d,脑脊液培养转阴中位时间12.56[8,17]d;治疗有效率为88.90%,细菌清除率为100.00%,28 d临床死亡率为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急性肾损伤1例(11.11%),皮肤色素沉着1例(11.11%),未出现明显神经毒性副作用,无其他过敏反应。结论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方案治疗MDR-AB导致的颅内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相对好。
李姗姗侯国阔铁兴华张英杰史倩雲张立平
关键词:多黏菌素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
谷氨酰胺体外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HSP70和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体外对晶状体上皮细胞HSP70和NF-κB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在MEM培养液里培养3,12和24h晶状体上皮细胞HSP70和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谷氨酰胺注射各组HSP70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酰胺注射各组NF-κB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谷氨酰胺能诱导晶状体上皮HSP70蛋白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
刘瑜鲁建华张文芳李姗姗曲来强
关键词:谷氨酰胺热休克蛋白70核转录因子晶状体上皮细胞
手机微波辐射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Bax和HSP70表达影响的研究
史凯郭启英李春丽刘瑜张文芳张莹孙一岚李姗姗
本课题通过ELISA法研究手机微波辐射对晶状体上皮细胞Bax和HSP70的表达的影响,及晶状体上皮细胞Bax和HSP70的表达变化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发生的关系,对两者进行分析后发现Bax和HSP70在辐射性白内障发病...
关键词:
关键词: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七叶皂苷钠体外对大鼠紫外线所致晶状体上皮细胞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在紫外线(ultraviolet,UV)诱导大鼠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中NF-κB的活化表达及七叶皂苷钠(aescinate)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晶状体离体培养,分成UV照射A组,七叶皂苷钠处理B,C,D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紫外线照射后在RPMI1640培养液里培养3,12和24hLEC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UV照射组LECNF-κB表达水平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与晶状体混浊程度呈正相关;高剂量七叶皂苷钠处理组的NF-κB表达水平较UV照射组、低、中剂量处理组明显减低(P<0.01),中剂量处理组的NF-κB表达水平与UV照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处理组的NF-κB表达水平与UV照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紫外线可诱导鼠LECNF-κB的活化;七叶皂苷钠可以抑制LECNF-κB的活化表达并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李姗姗鲁建华张文芳刘瑜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ΚB晶状体上皮细胞七叶皂苷钠紫外线
钉砧系统在肥胖患者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采用钉砧头系统(OrVil)在腔内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2018年1月采用腹腔镜全胃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OrVil腔内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消化道重建治疗28例SiwertⅡ、Ⅲ型肥胖胃癌作为实验组,筛选同期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分级、病理分期、TNM分期、合并症及肿瘤位置等与实验组组患者无明显差异的28例肥胖胃癌作为对照组,并行腹腔镜全胃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开腹辅助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消化道重建时间(48.6±6.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5.7±5.6)min(t=4.193,P=0.000);食管空肠吻合时间(12.5±2.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0.4±3.3)min(t=10.055,P=0.000);切口长度(5.2±1.0)cm,明显短于对照组(10.7±2.1)cm(t=12.469,P=0.000);术后镇痛时间(2.6±0.5)d,明显短于对照组(3.2±0.8)d(t=2.903,P=0.005);肛门排气时间(3.2±0.5)d,明显少于对照组(3.8±0.8)d(t=3.635,P=0.001);进流质饮食时间(3.2±0.6)d,明显少于对照组(4.0±0.6)d(t=4.688,P=0.000);术后住院时间(7.8±1.2)d,明显短于对照组(9.0±1.4)(t=-3.629,P=0.001)。2组术中冰冻切缘阳性率(3.6%vs.10.7%)(χ^2=0.269,P=0.604)和淋巴结清扫数目[(27.0±6.3)枚vs.(27.5±6.3)枚,t=-0.277,P=0.783]无统计学差异。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采用OrVil在腔内进行食管空肠吻合操作,可缩短吻合时间,腹部切口小、疼痛时间短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较早的恢复,加快患者康复的过程。
魏秋亚李姗姗李晓军朱占弟王琛王琛
关键词:肥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