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贤土
- 作品数:13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教育管理
- 2007年
-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类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在调查中发现,除了肺癌,与男性的肠癌、女性的乳腺癌想比.CHF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最低的(约25%)。随着众多药物的发展,尽管CHF的治疗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CHF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 方贤土沈心伟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教育管理CHF患者心脏疾病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预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围手术期肺栓塞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对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围手术期肺栓塞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547例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男388例,女159例;年龄18~86岁,中位数42岁。骨折类型:腰椎骨折22例,其中腰椎骨折合并截瘫5例;骨盆骨折53例;股骨干骨折62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胫腓骨骨折49例;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93例;胫腓骨骨折167例;足踝部骨折3例;双下肢多发性骨折36例;全身多发性骨折62例。随访观察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情况、血栓捕获情况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5个月,中位数6个月。所有患者下腔静脉滤器均成功植入预定位置,其中植入永久型滤器63例,临时型滤器177例,可转换型滤器307例;临时型滤器出现移位>2.0 cm者2例;可转换型滤器出现倾斜<15°者155例;永久型滤器出现展开不全者2例;均未出现断裂。选择临时型下腔静脉滤器的患者,其滤器植入时间为(16.7±3.2)d,捕获直径>1.0 cm血栓19例,捕获直径0.5~1.0 cm血栓53例,滤器均全部取出。选择可转换型下腔静脉滤器的患者,其滤器植入时间为(14.9±2.3)d,捕获直径>1.0 cm血栓37例,捕获直径0.5~1.0 cm血栓95例,280例取出滤器,27例改为永久型滤器。术后出现下肢轻度水肿102例,经抗凝治疗后好转;术后1个月出现肺栓塞1例,因患者未按医嘱服用抗凝药物所致;术后2个月出现胸腔及尿道出血1例,经注射维生素K1后痊愈。结论: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预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围手术期肺栓塞,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李涤病王琦方贤土王项潮冯建翔
-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骨折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 36例急性心肌梗死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AMI且心电图表示为等位性Q波的36例患者的心电图,总结等位性Q波的特征。结果36例患者的心电图中,表现为微小Q波19例,R波丢失24例,其中同一病例心电图同时具有两种表现者7例。结论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以下类型:(1)微小Q波。(2)R波丢失。同一病例心电图可同时有多种等住性Q波的表现。早期识别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对于AMI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方贤土李涤病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心电图分析
- 超声检测左心功能评估冠心病的价值被引量:1
- 2005年
- 方贤土
- 关键词:冠心病超声检测
- 胃肠道出血的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 2004年
- 我们通过对4年来在我院收治的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误诊及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进一步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院内或院外发生过误诊漏诊的病例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1~78岁,平均年龄44岁。占同期因消化道出血而住院患者的9.2%。有黑便者9例,占25%;呕血者1例,占2.7%;有黏液血便、滴血性血便者31例,占86.1%;以贫血为主诉者3例,占8.3%。1.2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漏诊的原因,以寻找避免误诊及漏诊的方法。
- 方贤土
- 关键词:胃肠道出血误诊漏诊消化道出血避免误诊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
- 小儿常见后天性心脏病的漏诊和误诊原因分析
- 2004年
- 近年来诊断技术取得很大进展,大大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但是准确地收集病史及系统的体格检查仍然是建立正确诊断的基础,各种诊断技术都有其片面性,必须结合病史及体格检查所见考虑其诊断意义。现将临床常见的对后天性心脏病的诊断错误,列举如下,供同仁参考。1片面依靠心电图诊断近年来各地区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有增多趋势,由于病毒病因学诊断及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组织学诊断难于开展。
- 方贤土
- 关键词:后天性心脏病误诊原因分析组织学诊断心电图诊断心肌活检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与房颤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D-Dime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将10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有无合并房颤发作分为两组:房颤组67例(又分四个亚组:首诊房颤10例,阵发性房颤13例,持续性房颤20例,持久性房颤24例)和不合并房颤发作组(对照组)42例。比较患者的D-dimer、hs-CRP水平。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D-dimer,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持续性房颤组和持久性房颤组D-dimer,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首诊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组D-dimer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与首诊房颤、阵发性房颤相比较,D-dimer,hs-CR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D-dimer,hs-CRP可为早期诊断及进一步预防与治疗并发症提供依据。
- 李涤病王璞方贤土
- 关键词:心房颤动D-二聚体C反应蛋白
- 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及血栓形成的比较被引量:40
- 2016年
-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InterTan髓内钉和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11)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后隐性失血及血栓形成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内固定治的1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DHS组42例,男22例,女20例;InterTan髓内钉组43例,男21例,女22例;PFNA-Ⅱ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7d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等。术后7d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结果术后1、3、7d,DHS组患者的Hb、Hct、TT、PT和APTT数值最小,PFNA-Ⅱ组患者的数值最大;DHS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PLT、FIB和D-二聚体数值最大,PFNA-Ⅱ组患者的数值最小,除InterTan髓内钉组与PFNA-Ⅱ组之间术后7dTT及术后1、7d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项目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髓内钉组、PFNA-Ⅱ组患者DVT的发生率[2.3%(1/43)、0]显著低于DHS组患者[7.1%(3/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中,PFNA-Ⅱ较InterTan髓内钉和DHS在减少术后隐性失血和血栓风险的控制方面更有优势。
- 应霁翀刘观燚张勇方贤土校佰平
- 关键词:髋骨折手术后出血栓塞和血栓形成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律失常
- 2007年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一种以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低通气、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睡眠结构紊乱等为特征的疾病,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最常见。SAHS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全身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近年来,SAH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 方贤土傅卜年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心律失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结构紊乱SAHS睡眠过程
- 心电图T波明显倒置13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非冠心病伴T波倒置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非冠心病13例与确诊冠心病48例进行比较。结果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相比较,在临床特征及心电图改变上有其统计学意义。结论T波明显倒置见于冠心病与非冠心病,非冠心病伴T波倒置的临床特点明显,TNT/INI结果结合近期内ST-T动态改变是对二者进行鉴别的较好指标。
- 方贤土
-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