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沾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歧口凹陷
  • 3篇下奥陶统
  • 3篇凹陷
  • 3篇奥陶统
  • 2篇岩相
  • 2篇岩相古地理
  • 2篇三角洲
  • 2篇生物礁
  • 2篇重力流
  • 2篇古地理
  • 2篇奥陶系
  • 2篇辫状河三角洲
  • 1篇单因素
  • 1篇等深流
  • 1篇等深流沉积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构造
  • 1篇盐岩
  • 1篇岩相古地理演...
  • 1篇氧同位素

机构

  • 10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0篇文沾
  • 9篇何幼斌
  • 8篇罗进雄
  • 7篇苑伯超
  • 4篇曾艳涛
  • 4篇刘忠保
  • 2篇蒲秀刚
  • 2篇裴羽
  • 2篇林常梅
  • 2篇陈长伟
  • 1篇赵俊
  • 1篇罗顺社
  • 1篇高振中
  • 1篇汤睿

传媒

  • 2篇第三届中国能...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2011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丹寨清江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特征及意义
丹寨清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于上扬子地区.寒武纪—早奥陶世,研究区主要为台地环境.自下而上,丹寨清江下奥陶统划分为桐梓组、红花园组和大湾组.经野外实测,将桐梓组划分为23 层,红花园组划分为25 层,大湾组划分为2 层....
裴羽罗进雄曾艳涛文沾何幼斌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以歧口凹陷为背景,通过应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观察到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微相,系统研究了影响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其演化的控制因素.根据模拟实验现象和结果,建立了实验条件下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刘忠保文沾何幼斌罗进雄苑伯超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微相
文献传递
歧口凹陷重力流砂体沉积模拟试验研究
针对歧口凹陷沙一下重力流砂体沉积分布及主控因素认识不足的问题,在对研究区古地貌、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等地质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重力流形成及演化过程.系统研究了重力流沉积砂体形成及演化的主控因素,预...
刘忠保苑伯超何幼斌罗进雄文沾
关键词:沉积学重力流地质构造
文献传递
等深流沉积--一个潜在油气勘探领域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等深流沉积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等深流沉积的粒度范围相当宽广,从泥级、粉砂级至砂级,甚至细砾级,分选性一般为中等至较好,局部为好至很好,常发育各种层理、波痕、侵蚀构造、定向构造以及生物扰动构造等...
何幼斌罗顺社高振中文沾
关键词:油气勘探等深流沉积
文献传递
贵州丹寨清江地区下奥陶统红花园组发现生物礁
贵州丹寨清江下奥陶统剖面位于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清江村,剖面的地质结构简单,界线清楚,下奥陶统自下而上划分为桐梓组和红花园组,厚度分别为104.17m和139.17m。剖面下奥陶统与下伏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与上覆地层中奥陶...
罗进雄何幼斌曾艳涛文沾苑伯超
关键词:奥陶系生物礁
文献传递
贵州丹寨清江地区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瓶筐石生物礁
在野外研究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贵州丹寨清江地区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生物礁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研究红花园组岩石类型较为简单,主要为颗粒石灰岩和礁石灰岩,少量的砂岩,砂岩位于红花园组的底部。颗粒石灰岩中颗粒类型主要为...
罗进雄何幼斌曾艳涛文沾苑伯超裴羽
关键词:奥陶系生物礁
中上扬子地区中、晚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研究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油气勘探工作的基础。对其展开详细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弄清岩相古地理的分布及演化规律,阐明其与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发育的关系,从而指导油气勘探。近十年来,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系的油气勘探在构造、岩石学、沉积相、...
文沾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单因素
文献传递
重力流沉积机理模拟研究初探——以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在对歧口凹陷古地貌、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等地质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沙一下重力流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分析了重力流的搬运沉积特征与影响因素。实验表明,来水特征、湖水位、初始流速、沉积物浓度与泥砂含量、湖区底形、流态等对重力流沉积砂体形成及演化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实际砂体与实验砂体厚度分布对比,滨海4以南、港深78、滨海28以北地区为上倾尖灭砂体有利储层分布区。
苑伯超刘忠保何幼斌文沾罗进雄蒲秀刚陈长伟林常梅
关键词:歧口凹陷重力流主控因素
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岩相古地理演化
罗进雄何幼斌曾艳涛文沾苑伯超赵俊汤睿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2亚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该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区域构造、古地貌和沉积体系等研究基础上,应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研究区孔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沉积微相特征,在实验条件下,孔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可划分为3个亚相、7个微相。实验研究表明,基底沉降、相对湖平面升降、流量及流量变幅、加砂量(物源供给)等是影响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其演化的控制因素。通过实际砂体和实验砂体厚度展布对比分析,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区域。综合歧口凹陷原始地质模型和实验模拟成果,建立了模拟实验条件下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2亚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文沾刘忠保何幼斌苑伯超罗进雄蒲秀刚陈长伟林常梅
关键词:歧口凹陷辫状河三角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