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伟江

作品数:30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8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单殖吸虫
  • 5篇叶酸
  • 5篇冷驯化
  • 5篇寄生
  • 4篇系统发育
  • 4篇细胞
  • 4篇28S_RD...
  • 3篇线粒体
  • 3篇大绒鼠
  • 2篇胆碱
  • 2篇凋亡
  • 2篇树鼩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中缅树鼩
  • 2篇肿瘤
  • 2篇转录
  • 2篇腺癌
  • 2篇线粒体呼吸
  • 2篇肝脏

机构

  • 27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大理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昌学院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上海三誉华夏...

作者

  • 27篇徐伟江
  • 12篇汪旭
  • 8篇范丽仙
  • 7篇倪娟
  • 6篇王政昆
  • 5篇周滔
  • 4篇孟飞燕
  • 3篇朱万龙
  • 3篇练硝
  • 3篇贾婷
  • 2篇吴暇玉
  • 2篇曹能
  • 2篇郭锡汉
  • 2篇李俊
  • 2篇鲁琳
  • 2篇高微微
  • 2篇寸燕萍
  • 1篇王晗
  • 1篇王海
  • 1篇许冬星

传媒

  • 6篇云南师范大学...
  • 6篇四川动物
  • 5篇癌变.畸变....
  • 4篇国际遗传学杂...
  • 1篇Curren...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营养学报
  • 1篇Zoolog...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澜沧江大鳞高须鱼寄生指环虫属单殖吸虫一新种
2024年
本文记述了位于云南西双版纳澜沧江水系勐腊(补远江)流域段(101°14′2″E,21°24′36″N,海拔570 m)大鳞高须鱼Hypsibarbus vernayi鳃上寄生的指环虫属Dactylogyrus一未定种。自然感染率为76.2%,感染强度为每片鳃3~10枚。未定种虫体平均大小为640µm×129µm,具2对眼点。后吸器由1对D.wunderi型中央大钩、1个长片状联结片和7对边缘小钩构成。交接器由交接管和支持器构成,交接管基部膨大呈球形,随后变细沿支持器直线延伸;支持器直管状,端部分两支为“并指状”,与交接管相联结,像拇指包绕住交接器。上述特征与我国鲃亚科Barbi-nae鱼类上已记录的指环虫(齿形指环虫D.denticulati、倒刺鲃指环虫D.spinibarbichthi、角鱼指环虫D.epalzeorhyn-chus、条纹指环虫D.lineatus)有明显差异。28S rDNA部分序列分析显示,本未定种与寄生于意大利路库玛雅罗鱼Squalius lucumonis上的尹文指环虫D.yinwenyingae亲缘关系最接近,但碱基相似度只有95%。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本未定种为指环虫属科学上一新种,以采集地命名为补远江指环虫新种D.buyuanjiangensis sp.nov.。
邓晋琪常静徐伟江孟飞燕孟飞燕
关键词:单殖吸虫
澜沧江黄尾短吻鱼寄生拟双身虫属一新种被引量:2
2014年
记述了澜沧江水系西双版纳景洪流域段(22°0'28″N,100°47'43″E)黄尾短吻鱼Sikukia flavicaudata Chu et Chen鳃上寄生的拟双身虫属Paradiplozoon一新种。新种全长平均2.539 mm,体前部长平均1.500 mm,体后部长平均0.894 mm,宽平均0.143 mm。半月形口吸盘1对。卵巢椭圆形,位于体后部前端。睾丸1枚,长条状,不分叶,位于卵巢后。新种在固着铗形状、大小顺序、睾丸形态及数目以及肠在体后部的分支情况等与拟双身虫属已记录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鉴于单殖吸虫宿主特异性,认为在澜沧江特有土著鱼类黄尾短吻鱼鳃上发现的该种单殖吸虫为拟双身虫属科学上一未记录种,以采集地命名为版纳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bannaensi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白俊萍王建军李俊徐伟江范丽仙
关键词:单殖吸虫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的指环虫属分子系统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核糖体28S部分序列,对来自中国的22种及国外的35种指环虫属(Dactylogyrus Diesing,1850)单殖吸虫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采用Phylosuite平台构建贝叶斯(bayesian,BI)及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非洲的鲤科(Cyprinidae)、欧洲的鲤科、亚洲(中国)的鲤科和鲈科(Percoidea)鱼鳃部寄生指环虫属单殖吸虫各自聚为独立的进化支,其中,采自中国的指环虫为并系群.ML树显示亚洲的鲤科鱼类寄生指环虫起源最早,另外指环虫属的早期宿主除魚巴系鱼外还包括雅罗鱼支系.两种系统发育树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物种区分关系,说明指环虫属的进化分析受到宿主特异性、采集地、进化历史及分子序列的变异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张丽霞范丽仙张东徐伟江
叶酸缺乏与MTHFRC677T—A1298C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核质桥频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该研究探讨了叶酸缺乏诱发MTHFRC677T—AJ298C联合基因型的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核质桥(nucleoplasmic brides,NPBs)效应。方法分离乳腺癌患者及对照各75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于5种不同叶酸浓度培养基中,采用细胞质阻断微核法及(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别评价NPBs频率和MTHFR联合基因型。结果①病例组及对照组淋巴细胞NPBs频率随叶酸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120nm/L叶酸是维持NPBs最低水平的适宜浓度;②病例组TTAC、TTCC在所有叶酸浓度下,NPBs频率均显著高于CTAC以外的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③对照组677CC与AJ298c所有组合、677CT与J298AA野生型组合的NPBs频率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个体,TTAC个体NPBs频率达最高水平(P〈0.05);④病例组CTAC、CTCC和TTAC个体在低叶酸浓度下NPBs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例组双杂合或任意单杂合与纯合突变联合基因型对叶酸缺乏引起的染色体断裂一重排敏感性高于对照组的相同基因型;叶酸缺乏诱发NPBs的效率高于MTHFR联合基因型。
吴暇玉邹天宁徐伟江倪娟汪旭
关键词:叶酸MTHFR
循环microRNA-21在实体肿瘤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microRNA-21(miRNA-21或miR-21)位于染色体17q23.2的FRA17B脆性区域,具有自主调控基因转录的功能。临床研究表明,miR-21的异常表达与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预后相关,也是目前唯一经鉴定在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一致高表达的mi RNA。鉴于肿瘤组织取材困难、对机体创伤较大,miR-21检测不易在临床应用中推广,循环mi R-21以其取材方便、稳定性好、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等优势已成为一种新型生物标记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及治疗过程的实时监控中具有潜在价值。本文对循环mi R-21在前列腺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中的价值予以综述。
朱钰倩郭锡汉吴暇玉徐伟江汪旭
关键词:实体肿瘤特异性灵敏度
端粒、端粒酶与人类基因组稳定性和健康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段富含GC的重复序列,其功能是保持染色体阿完整性,防止染色体DNA降解、末端融合、缺失和异常重组。在端粒酶不表达的细胞中,端粒随着有丝分裂的进行而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染色体的稳定下降,可导致细胞衰老及凋亡,与人类退行性疾病有关。该文围绕端粒、端粒酶研究的新进展,从端粒与衰老、肿瘤及先天性角化不良等几个方面,总结并讨论了端粒结构与功能维护以及和基因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李晓芳曹能徐伟江汪旭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衰老DNA修复染色体不稳定
EGCG对结肠腺癌细胞株COLO320Alu、LINE-1序列甲基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结肠腺癌细胞株COLO320Alu、LINE-1序列甲基化的影响,探讨EGCG在改变COLO320抑癌基因p16高甲基化的同时,是否会改变全基因组的甲基化模式。方法甲基特异性PCR(MSP)验证20μmol/L的EGCG干预培养COLO320后p16启动子去甲基化作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法(BSP)检测不同浓度EGCG干预培养COLO320后Alu、LINE-1序列甲基化水平。结果20μmol/L的EGCG对高甲基化的Pf6启动子去甲基化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实验所设的EGCG各浓度对Alu、LINE-1序列甲基化水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Alu:P=0.794,LINE-1:P=0.836)。结论EGCG在改变肿瘤细胞株特异抑癌基因高甲基化模式的同时,能够维持全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保持基因组的稳定性。
王晗倪娟刘学民徐伟江汪旭
关键词:EGCG甲基化P16
冷驯化对大绒鼠代谢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主要研究了在冷驯化49天下(5±1℃)横断山的固有种-大绒鼠代谢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冷驯化时间延长,大绒鼠的体重、体温降低;BMR和NST增加,这些说明在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采取适当降低体重和体温、增加BMR和NST产热等途径来维持能量代谢平衡。这种能量对策很可能是横断山小型啮齿动物特殊的能量对策,对其生存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万龙贾婷徐伟江练硝王政昆
关键词:大绒鼠冷驯化代谢率
澜沧江奇额墨头鱼寄生指环虫属单殖吸虫一新种记述
2015年
记述了澜沧江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流域段(22°00.288'N,100°47.430'E)奇额墨头鱼Garra mirofrontis寄生指环虫属Dactylogyrus单殖吸虫一新种:澜沧江指环虫Dactylogyrus lancangjiangensis sp.nov.。宿主鱼类的自然感染率为68%(19/28)。吸虫平均大小为317μm×101μm。后吸器由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联结片和副联结片组成;联结片呈一字形,中部狭窄,两端较宽;副联结片呈月牙形;交接器包括交接管和支持器,交接管基部膨大呈球形,后部缢缩形成细管,并盘曲成3~5圈螺旋;支持器呈复杂棒状,交接管端部从中穿过。本种在后吸器和雄性交接器上与指环虫属已记录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鉴于单殖吸虫具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认为该种是科学上一未记录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肖靖芳李俊孟飞燕王建军徐伟江范丽仙
冷驯化对中缅树鼠句肝脏线粒体呼吸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文章通过测定中缅树鼠句在冷驯化(1h,4h,8h,1d)中肝脏线粒体呼吸状态III和状态IV呼吸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中缅树鼠句对不同冷环境的适应情况及中缅树鼠句肝脏产热的机理及其与质子漏的产热的关系。
王颖王政昆徐伟江杨仁尧许冬星
关键词:中缅树鼩肝脏冷驯化线粒体呼吸质子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