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昌

作品数:49 被引量:332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化学工程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9篇催化
  • 18篇催化剂
  • 11篇脱硫
  • 8篇脱除
  • 8篇脱硫剂
  • 7篇烷基苯
  • 7篇离子
  • 7篇离子液
  • 7篇离子液体
  • 6篇汽油
  • 5篇液体催化剂
  • 5篇烷基化
  • 5篇链烷基
  • 5篇煤气
  • 4篇乙苯
  • 4篇直链烷基苯
  • 4篇制氢
  • 4篇离子液体催化
  • 4篇离子液体催化...
  • 4篇加氢

机构

  • 29篇北京化工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1篇张金昌
  • 18篇吴迪镛
  • 15篇李成岳
  • 11篇王艳辉
  • 8篇王树东
  • 6篇陈标华
  • 6篇付桂芝
  • 5篇朱景利
  • 4篇朱佐刚
  • 4篇乔聪震
  • 4篇王祥生
  • 3篇李英霞
  • 3篇张玉芬
  • 3篇秦永生
  • 3篇袁权
  • 2篇陆冬润
  • 2篇朱周静
  • 2篇马润宇
  • 2篇王艳辉
  • 1篇王文新

传媒

  • 6篇石油化工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3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化学反应工程...
  • 3篇石化技术与应...
  • 2篇煤气与热力
  • 2篇环境污染治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辽宁化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16篇2002
  • 2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MC-PID控制器在炼油厂减压蒸馏装置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采用闭环系统辨识算法与鲁棒IMC -PID控制器结合设计新的软件包 ,将该软件包用于炼油厂减压蒸馏装置的操作控制 ,生产运行表明 :该软件包在炼油厂减压蒸馏装置中的应用降低了减压炉出口温度的波动幅度 ,提高了产品质量及收率 ,降低了生产每吨成品油的能耗 。
王文新张金昌王艳辉李荣潘立登
关键词:IMC-PID控制器炼油厂减压蒸馏装置
丙烯腈尾气流向变换催化燃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利用 HPA 型催化剂进行了丙烯腈尾气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实验。考察了在不同尾气组成、不同空速及不同换向周期下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反应系统的热波特性、可燃物的转化率等特性。结果表明,在广泛的操作条件变化范围内,可燃物的转化率均能维持在96%以上,即使空速、气体组成在一定范围内短期波动,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反应系统仍然能够维持正常操作,但在可燃物浓度较低且空速、换向周期与可燃物浓度匹配不合理时反应系统将熄火,浓度较高时将飞温。
韦军孙欣欣张金昌李成岳
关键词:丙烯腈催化燃烧尾气处理模型化
负载离子液体合成十二烷基苯被引量:16
2004年
以载体硅胶(SiO2)负载氯铝酸盐室温离子液体[BMIM]Cl-AlCl3,通过改变负载工艺,制得不同的负载离子液体催化剂用于合成十二烷基苯。在间歇操作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和负载离子液体的加入量对1-十二烯转化率和2-位异构体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十二烯的转化率随负载离子液体加入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产物中2-位异构体的选择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与同类未负载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性能相比,采用负载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2-位异构体的选择性从39.1%提高到52.5%。
田小宁乔聪震张金昌李成岳
关键词:离子液体烷基化1-十二烯
高温脱除H_2S/COS热力学可行性分析被引量:6
1999年
利用自由焓极值法基本原理和MATLAB计算语言,对高温脱除H2S/COS 的可行性金属组分进行热力学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Mn 、Fe、Cu、Mo 适合在700K~1000K 温区内进行脱硫反应;Zn适合在400 ~800K 温区内脱硫;Ca、Ba 到1000K 时才具有明显的脱硫性能。结合IGCC 技术及经济分析,Mn 、Fe 是较为理想的脱硫组分。
张金昌吴迪镛
关键词:脱硫热力学分析高温煤气
新型Mn-Fe/Al_2O_3高温脱除H_2S的实验研究(Ⅱ)被引量:4
1999年
本文首先研究了粒度dp=07mm脱硫剂的脱硫反应和再生反应性能。研究表明当Mn∶Fe=2∶1(w)、载体在1000℃焙烧后,脱硫剂有较好的脱硫反应性能,其最佳的脱硫反应温度为550℃,且在710℃、O2浓度低于1083%(v)、空速2000~3000h-1再生条件下,可完全对脱硫剂进行再生;H2S浓度影响脱硫剂的初始脱硫反应速率和穿透反应时间,但对脱硫剂的脱除率和穿透硫容影响不大。并研究了粒度dp=3mm脱硫剂的脱硫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小颗粒脱硫剂的脱硫反应主要为化学反应控制,大颗粒脱硫剂主要为扩散控制。为此对大颗粒脱硫剂进行了工程设计,即采用活性组分非均布脱硫剂。研究表明,非均布脱硫剂明显提高了脱硫剂的平均脱硫反应速率和硫容,同均布脱硫剂相比,非均布脱硫剂再生后具有较好的脱硫稳定性能。
张金昌吴迪镛
关键词:脱硫剂硫化氢煤气化煤气
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催化合成直链烷基苯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在固定床反应器和一定的反应条件下 ,考察了改变苯烯摩尔比对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催化合成直链烷基苯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苯烯比的增加 ,十二烯的转化率和 2位 十二烷基苯的选择性均有所增加。在苯烯摩尔比 4∶1、液体质量总空速 10h-1、温度 12 0℃和液固反应条件下 ,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考察 ,结果显示 ,连续反应 70h后 ,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活性明显下降。利用SEM、FT IR和TG等对失活催化剂进行了基本表征 ,结果表明积炭可能是引起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朱佐刚张金昌李成岳
关键词:直链烷基苯固体酸催化剂失活
水碳比变化对汽油氧化重整制氢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用正辛烷代替汽油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水碳比变化对汽油氧化重整制氢反应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 ,在绝热反应条件下 ,对应确定的反应温度存在一个最佳的氧油比及水碳比 ;实验研究表明 ,在非绝热反应体系中 ,在一定的氧油比及反应温度条件下 ,反应体系的转化率及生成氢的选择性均随水碳比的增加而增加 ,为实现燃料电池汽油制氢自热反应 ,反应体系应在一定水碳比条件下进行 ,实验条件下最佳的水碳比范围是 1.5— 2 .5之间。
王艳辉张金昌吴迪镛
关键词:汽油制氢水碳化
苯加氢制环己烯有机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加氢制环己烯有机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RuCl<Sub>3</Sub>与配体S1反应,摩尔比为1∶1.1~2.0;将Ru-S1与配体S2按摩尔比1∶10~20反应,再与无水碳酸钠和1,3-环二己...
朱景利张金昌李民王艳辉石鸣彦朱周静程光剑崔欣任建平
文献传递
高温气体直接脱除H<,2>S的实验研究
张金昌王树东
关键词:脱硫剂硫容
负载活性炭催化脱除油品中硫化物的研究:Ⅱ.脱硫剂再生被引量:4
2002年
对已制备脱硫性能较好的脱硫剂 (ZBDS)的再生工艺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温度为 1 2 0~1 60℃的固定床条件下 ,分别采用N2 吹扫、水蒸气吹扫以及N2 和水蒸气混合吹扫的方法对脱硫剂进行了再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N2 和水蒸气混合吹扫的方法能对脱硫剂进行较好的再生 ,多次再生后脱硫剂的脱硫性能稳定 ,且再生后脱硫剂的SEM型貌同新鲜脱硫剂相比变化不明显 。
张金昌王艳辉陈标华李成岳
关键词:负载活性炭脱除油品硫化物脱硫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