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坤全

作品数:84 被引量:196H指数:6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广东省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麻醉
  • 23篇手术
  • 17篇芬太尼
  • 16篇硬膜
  • 16篇硬膜外
  • 11篇异丙酚
  • 11篇丙酚
  • 10篇麻醉处理
  • 9篇镇痛
  • 9篇静脉
  • 8篇手法
  • 7篇术后
  • 5篇休克
  • 5篇血性
  • 5篇硬膜外阻滞
  • 5篇失血
  • 5篇小儿
  • 5篇骨折
  • 4篇腰椎
  • 4篇硬膜外镇痛

机构

  • 83篇肇庆市第一人...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肇庆医学高等...

作者

  • 83篇张坤全
  • 22篇欧阳文博
  • 19篇田丰
  • 19篇刘东辉
  • 15篇何卓文
  • 11篇胡伟民
  • 10篇冯肇洪
  • 6篇姜玉英
  • 5篇叶之毅
  • 5篇卢先卿
  • 5篇王展麟
  • 4篇胡亚明
  • 3篇冼国明
  • 3篇陈永回
  • 3篇陈友明
  • 3篇阮定国
  • 2篇区惠根
  • 2篇张爱宁
  • 2篇李伟彬
  • 2篇区国集

传媒

  • 10篇国际医药卫生...
  • 6篇海南医学
  • 5篇中国煤炭工业...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基层医学论坛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广东医学
  • 3篇海南医学院学...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华临床医药...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肇庆医药
  • 2篇现代医院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淮海医药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7篇2005
  • 18篇2004
  • 17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合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的麻醉处理
2010年
目的:总结复合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麻醉处理和成功救治过程。方法:对76例复合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及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麻醉方法和救治措施,包括: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扩容,维持最低有效灌注压,缩短休克时间;②麻醉选择要求占时短,循环干扰小,又保证氧供和提高有效动脉血氧,同时能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避免或慎用对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和扩血管药。结果:除1例肝肾破裂失血过多死于术中外,3例术后1~3d死于多脏器衰竭,其余72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4.74%。结论:复合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快速有效的液体复苏,及时处理并发症,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王展麟冯肇洪张坤全闫俊香
关键词:复合创伤休克围术期麻醉处理
局部阻滞加手法治疗重症颈椎小关节错位被引量:1
2002年
张坤全胡伟民
关键词:手法治疗
高龄髋关节手术不同椎管内麻醉方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对比高龄髋关节手术最常用的3种椎管内麻醉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此类手术的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从高龄髋关节手术的病例中,随机抽取75例并分成3组,即持续硬膜外麻醉组(Ⅰ组,n=25),重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n=25)和轻比重液单侧腰麻复合硬外麻醉组(Ⅲ组,n=25)。均选L2~3为穿刺点,分别予3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统计3种方法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运动神经阻滞和恢复时间、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Ⅱ组和Ⅲ组的麻醉成功率比Ⅰ组高,麻醉效果更完善;麻醉起效以Ⅱ组最快,Ⅰ组最慢;麻醉平面以Ⅲ组控制得最好;麻醉后低血压以Ⅰ组最多,Ⅲ组最轻。结论:高龄髋关节手术选择轻比重液单侧腰麻复合硬外麻醉的方法最理想,尤其适合于高龄髋关节手术的危重患者。
何卓文欧阳文博刘东辉张坤全田丰
关键词:髋骨折麻醉硬外麻高龄髋关节手术
硬膜外用药加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被引量:2
2003年
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3~4、L4~5、L5~S1椎间,因该部位负重大,活动多,易于发生退行性变。在此基础上,创伤、劳损、着凉等因素使肌肉韧带紧张性增加,椎间盘内压增加,使已退变的纤维环破裂。鉴于上述病变,在硬膜腔麻醉的同时注入营养神经、促进炎症吸收的相应药物,再配给推拿治疗,将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
张坤全胡亚明胡伟民
关键词:硬膜外用药手法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利多卡因
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
2005年
目的:评价曲马多(Tramal)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对晚期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晚期癌痛患者采用PCIA的方法进行镇痛治疗。结果:癌痛完全缓解25例(62.5%),部分缓解15例(37.5%),缓解率为100%。疼痛程度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毒副作用明显减轻。结论:曲马多PCIA治疗晚期癌痛效果确切、方便、安全,且能增强镇静和抗焦虑作用,改善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张坤全蔡悦成
关键词:晚期癌痛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抗焦虑作用
多种轻比重溶液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附797例总结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局部麻醉剂,以轻比重溶液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疗效。方法采用1.5%奴夫卡因、0.1%丁卡因、1%利多卡因、0.2%布比卡因用于临床麻醉观察其效果。结果771例麻醉满意,肌松良好,生理扰乱少,各溶液组麻醉发挥作用时间各有不同。结论由于溶液浓度低,脊神经阻滞程度轻,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田丰沙宜芳张坤全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局部麻醉剂
21例颈椎骨折脱位截瘫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总结21例颈椎骨折脱位截瘫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方法对21例颈椎骨折脱位截瘫患方者实施一系列麻醉处理措施:①头颈部严格制动,避免颈髓继发性损伤;②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其中包括中心静脉置管、快速扩容,维持最低有效灌注压,尽可能不用或少用缩血管活性药;③麻醉诱导要求平稳,循环干扰少,又保证氧供和提高动脉血氧,同时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病人的精神紧张,避免应用损害或抑制心肌的药物,慎用对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④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21例的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85.7%患者康复。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截瘫患者在围术期麻醉处理得当,可大大降低颈椎骨折脱位截瘫患者结的死亡率。
王展麟张坤全冯肇洪欧阳文博
关键词:颈椎骨折截瘫麻醉手术
乌司他丁用于出血性休克危重患者疗效的观察
2015年
目的:研究探讨乌司他丁同于出血性休克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出血性休克危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多巴胺、阿托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乌司他丁1~2 u/k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获得改善。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即AST、LDH、ALT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肾功能各项指标,即BUN、SCr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出血性休克危重患者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对患者的多个器官起到保护作用,有效辅助治疗出血性休克。
欧阳文博张坤全左艳琴冼国明梁建群卢先卿
关键词:乌司他丁血流动力学失血性休克
开胸围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对术后镇痛及镇静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开胸围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对术后镇痛及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左侧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咪唑安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丙酚麻醉诱导,2%~3%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术后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采用帕瑞昔布钠静脉滴注+术中左旋布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术后帕瑞昔布钠肌内注射及舒芬太尼PCIA多模式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围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可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舒适度,而对术后镇静无明显影响。
欧阳文博张坤全左艳琴冼国明梁建群卢先卿
关键词:开胸手术多模式镇痛
3种阿片类镇痛药分别与丙泊酚持续靶控输注用于脊柱手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3种不同的阿片类镇痛药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脊柱手术麻醉,通过统计术中、术后的有关参数,比较其优劣。方法:75例脊柱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Ⅰ组25例),舒芬太尼组(Ⅱ组25例)和瑞芬太尼组(Ⅲ组25例)。诱导时各药靶浓度为:芬太尼3ng/mL,瑞芬太尼4.0ng/mL,舒芬太尼0.5ng/mL,丙泊酚3μg/mL。术中维持:丙泊酚浓度不变,芬太尼2~4ng/mL,瑞芬太尼2~6ng/mL,舒芬太尼0.2~1ng/mL。监测血流动力学、麻醉并发症,进行术后VAS疼痛评分及OAAS意识评分。结果:3组患者的基础MBP、HR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在切皮、椎管内手术各期、缝皮和拔管期时的MAP和HR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Ⅱ组整个麻醉过程的MAP和HR均低于基础值(P<0.05),Ⅲ组参数时有波动;Ⅱ组维持镇痛时间最长,Ⅲ组最短;Ⅱ组在同时间点的OAAS评分Ⅱ组最低,Ⅲ组最高;术后Ⅰ组的恶心呕吐率(PONV)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Ⅱ组延迟性呼吸抑制5例。结论:在脊柱手术中,以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最为理想,并发症最少,但考虑到舒芬太尼的积蓄性,建议提前半小时停药;而瑞芬太尼又优于芬太尼。
何卓文刘东辉欧阳文博李伟彬田丰张坤全周期
关键词:阿片镇痛丙泊酚脊柱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