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大伟

作品数:66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历史地理
  • 9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6篇孙中山
  • 10篇政治
  • 8篇学术
  • 8篇社会
  • 8篇辛亥革命
  • 5篇民族
  • 5篇抗战
  • 5篇国际学术
  • 4篇中国梦
  • 4篇文化
  • 4篇民初
  • 3篇大总统
  • 3篇战争
  • 3篇中立
  • 3篇起义
  • 3篇清末
  • 3篇主义
  • 3篇辛亥革命时期
  • 3篇列强
  • 3篇临时大总统

机构

  • 50篇东华大学
  • 14篇上海社会科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档案馆

作者

  • 64篇廖大伟
  • 2篇高红霞
  • 2篇李健
  • 1篇戴鞍钢
  • 1篇徐勇
  • 1篇邢建榕
  • 1篇李婕
  • 1篇赵宇
  • 1篇罗红
  • 1篇张华明

传媒

  • 7篇史林
  • 6篇近代中国
  • 2篇史学月刊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民国研究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安徽史学
  • 1篇群言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大江南北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四川戏剧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东华大学学报...
  • 1篇南通纺织职业...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在抗战中的大国崛起及其历史启示
2010年
中国抗战艰苦卓绝的坚持,不仅对正义世界做出了贡献,同时也赢得了国际形象与大国地位。 中国坚持抗战4年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从此中国战场的作用迅速凸显,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上升。
廖大伟
关键词:中国抗战历史启示太平洋战争中国战场正义
“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07年
近代以来,城市发展引领着中国社会转型,社会转型以城市发展为先驱,为中心,为标识,为推力。而社会转型的过程,同样对于城市发展有着反馈与推动的作用。在城市化问题和社会转型话题愈来愈受人们普遍关注的当下,出席东华大学与上海市档案馆联合主办的“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的学者们,以城市史与社会史复合研究为视野,分别就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城市管理与城市文化、工商金融与城市比较、社会群体暨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试图探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提供借鉴与启示。
廖大伟邢建榕
关键词:社会转型学术研讨
辛亥议和地点的变动及其原因被引量:1
2000年
廖大伟高红霞
关键词:辛亥革命袁世凯
全文增补中
归国与开局: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心路行迹释意
1911年11月24日孙中山由法国马赛乘大英公司'马尔当'号轮船回国,1途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于斯里兰卡科伦坡换乘'狄凡哈'号英国邮轮,2再经马六甲海峡并陆续停靠槟城、新加坡和香港后,3终在12...
廖大伟
关键词:孙中山历史阐释
略论“九一八”前后的李烈钧被引量:1
2003年
李烈钧将军的一生,是赤诚爱国的一生,是为民主政治勇敢奋斗的一生。对于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民主革命先驱',我们的学术研究还不够,突出表现为已有成果主要集中在他的前半生,而北伐之后则语焉不详。
廖大伟
关键词:政治民主爱国学术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新探被引量:4
2018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生活及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化,宗教信仰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要群体和未来生力军,高校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尤为值得注意。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高校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当中的宗教信仰者比例有上升趋势,其中部分对宗教持有好奇心理,还有对宗教文化以及我国相关宗教法律法规认知模糊者。面对日益凸显的宗教信仰问题,高校应当始终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无神论教育,并不断增加对青年教师与大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廖大伟臧玉燕
关键词:宗教信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从《水竹居主人日记》看日据时期台湾乡村绅权问题
2019年
日据时期,台湾传统的士绅制度破坏殆尽。日本殖民者通过各种方式拉拢留台的知识分子以及地方势力,特别是警保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广大乡村地区出现了所谓"新乡绅"。事实上,"新乡绅"是殖民者与仍处于传统社会的台湾乡村共同需求的产物。而二者常常发生龃龉,具体表现为被纳入政权的知识分子与殖民当局之间关系的隔阂与紧张。"新乡绅"在权势上的弱化部分根源于此。
廖大伟龚赫
关键词:殖民统治绅权
“杀杨儆宋”:杨杏佛被刺问题中的一个误解被引量:3
2004年
蒋介石为何暗杀杨杏佛 ,“杀杨儆宋”说曾长期流行 ,照此杨成了过渡的工具 ,成了用以警示并可替代的牺牲品。其实“杀杨”是必然的 ,此举并非针对宋庆龄 ,主要目的是要扼杀民权保障同盟 ,一举扫除专制道路上的障碍。况且动机只是一个方面 ,还有个人原因也很重要 ,即具体暗杀对象与被选个人的情况有关。在蒋介石眼里 ,杨是一大祸害 ,他曾不顾禁令如实报道苏区 ,现又为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 ,到处营救政治犯 ,做了许多共产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有如此“前因”“后果”的考虑 ,民权保障同盟中最能干最起作用的杨杏佛自然便成了被暗杀的首选。杨杏佛被杀的动机和原因究竟如何 ,关系对他的评价能否如实到位。
廖大伟
关键词:杨杏佛蒋介石暗杀
“纪念孙中山:全球视野与中华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4年
2014年11月12—13日,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台湾和日本约60位学者出席了本次'纪念孙中山:全球视野与中华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共31篇,其中上海学者12篇,广东学者10篇,台湾学者6篇,北京学者1篇,日本学者2篇,30篇在会上进行了发表,所有的论文都切合会议的主题。本次会议的大会报告精彩,小组发言也不逊色。本着探讨孙中山思想,张扬孙中山精神,研究孙中山事功.
廖大伟
关键词:事功学者
讨论综述
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2006年10月28日至30日,上海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中山学社、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孙中山:历史·现实·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青松城大酒店召开。大陆、台湾、香港、澳门...
廖大伟
关键词:孙中山研究共产国际宋庆龄南京临时政府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