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畅
- 作品数:18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四川农村地区看护人营养包认知与喂服行为的关系: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评估四川农村地区营养包喂服现状,探讨营养包认知、自我效能和喂服行为三者之间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10月在四川省2个汉族县、2个藏族县、2个彝族县,共6个样本县的36个乡的108个村,整群纳入6~24月龄婴幼儿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结构式问卷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结果共纳入765名6~24月龄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有效喂服率为54.43%。看护人营养包认知、自我效能和喂服行为分值分别为3.80±1.16、7.96±1.53和0.83±0.38,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在看护人营养包认知和喂服行为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的占比为23.37%。结论营养包认知直接影响喂服行为,营养包认知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喂服行为。
- 刘璐孙畅彭丽梅刘沁欣吴玉菊郑莉周欢
- 关键词:中介效应自我效能
- 2019年南充农村6月龄内婴儿喂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评估四川省南充农村地区6月龄内婴儿喂养方式现状,并探索不同喂养方式的驱动因素。方法于2019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南充抽取837对6月龄内(日龄<183天)婴儿及其主要看护人,450名男婴,387名女婴,月龄为(2.9±1.8)月;主要看护人多为母亲,占95.70%。使用搭载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电子平板录入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收集信息,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婴儿喂养方式、母亲喂养知识、母亲喂养态度、母乳喂养家庭支持情况、周围人群负向支持等相关资料。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排除非母亲看护样本及不泌乳和因疾病不能哺乳的母亲后,将789对母婴纳入回归模型,控制母婴的人口学特征后分析纯母乳喂养相对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南充农村地区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35.13%(294/837)、50.30%(421/837)、14.57%(122/837)。相对于混合喂养,母亲喂养知识高(OR=2.06,95%CI 1.47~2.86)则更有可能进行纯母乳喂养;相对于人工喂养,母亲喂养知识高(OR=2.48,95%CI 1.36~4.54)、母乳喂养态度积极(OR=2.57,95%CI 1.12~5.87)、母乳喂养家庭支持高(OR=3.01,95%CI 1.73~5.24)则更有可能进行纯母乳喂养,有周围人群的负向支持(OR=0.37,95%CI 0.14~0.98)则更有可能进行人工喂养。结论 2019年四川省南充农村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三种方式并存,以混合喂养为主,纯母乳喂养率较低。母亲喂养知识是喂养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母乳喂养态度和母乳喂养家庭支持是人工喂养的主要驱动因素。
- 杜艳叶睿雪孙畅王庆志李玲玲李麟华杜叶繁高洁周欢
- 关键词:婴儿喂养方式影响因素
- 卫生服务利用对四川和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及生长状况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了解四川和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其对婴幼儿营养及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在四川、甘肃两省贫困农村地区抽取24月龄及以下婴幼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血红蛋白水平检测等了解婴幼儿卫生服务利用和生长发育及贫血情况。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婴幼儿营养及生长状况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结果 1065名婴幼儿中,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患病率分别为3. 38%、10. 52%、2. 25%,营养不良率为12. 58%,贫血率为52. 68%。儿童体检率为37. 09%,体检次数达标率为12. 68%;预防接种率为92. 30%,预防接种次数达标率为48. 73%。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利用过预防接种(OR=0. 41,95%CI0. 23~0. 74)、预防接种次数达标(OR=0. 58,95%CI 0. 36~0. 92)是婴幼儿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儿童体检次数达标(OR=0. 52,95%CI 0. 35~0. 79)是婴幼儿贫血的保护因素。结论合理的卫生服务利用与减少四川省、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及生长状况的不良结局有关。
- 孙畅孟莎王庆志叶睿雪吴玉菊曹敏周欢
-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不良贫血卫生服务利用贫困地区
- 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成年居民冠心病患病的关联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社区18岁以上居民冠心病的患病现状,探究其关联因素,为社区冠心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10月15日至11月10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成都市锦江区33个社区抽取5220名成年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血液检测。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成年居民冠心病患病的关联因素。结果5220名社区成年居民的冠心病患病率为3.39%,标化患病率为2.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8,95%CI=1.051~1.086,P<0.001)、有抑郁症状(OR=1.639,95%CI=1.037~2.591,P=0.034)、经常锻炼(OR=0.584,95%CI=0.378~0.902,P=0.015)、血压升高(OR=3.529,95%CI=2.344~5.312,P<0.001)、血脂异常(OR=2.152,95%CI=1.291~3.587,P=0.003)以及慢性病核心知识得分(OR=1.144,95%CI=1.066~1.228,P<0.001)是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成年居民冠心病患病的关联因素。结论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成年居民冠心病患病率较高,高龄、有抑郁症状、缺乏锻炼、血压升高、血脂异常以及慢性病核心知识得分较高的城市居民更易患冠心病。
- 刘沁欣孙畅李麟华吴玉菊周奕杉麻佳慧杜艳刘璐周欢
- 关键词:冠心病患病现状
- 西部两省少数民族贫困农村婴幼儿贫血与妇幼卫生服务利用的关联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本研究于2014年10~11月,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贫困农村地区1065名24月龄及以下婴幼儿的贫血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贫血与妇幼卫生服务利用之间的关联。该地区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52.68%(561/1065);调整母亲及婴幼儿社会人口学特征后,与2~5月龄、汉族和母亲不贫血的婴幼儿相比,6~12、13~18、19~24月龄、少数民族和母亲贫血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的OR(95%CI)值分别为11.65(7.09~19.14)、9.91(5.99~16.38)、5.87(3.39~10.16)、1.55(1.10~2.18)和1.52(1.14~2.04);与儿童体检次数不达标、非住院分娩且预防接种次数不达标的婴幼儿相比,体检次数达标、住院分娩且预防接种达标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的OR(95%CI)值分别为0.60(0.38~0.94)、0.71(0.52~0.98)。婴幼儿贫血与妇幼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有关联。
- 孙畅孟莎叶睿雪吴玉菊王庆志曹敏周欢
- 关键词:贫血贫困区
- 营养包信息传播对农村地区不同代际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某省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地区营养包信息传播现状,探究信息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对不同代际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的影响。方法2019年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西南地区某省6个县(2个汉族县、2个藏族县、2个彝族县)的36个乡的108个村,整群纳入6~24月龄婴幼儿的看护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访谈,共纳入816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问卷内容包括婴幼儿及看护人社会人口学特征、营养包信息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看护人营养包喂服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包信息传播对不同代际看护人营养包有效喂服行为的影响。结果看护人营养包信息获取途径有医生(85.66%)、周围人群(15.81%)、纸质材料和大众媒体(4.78%),获取的信息内容包括营养包是免费的(37.50%)、使用方法(49.26%)、好处(57.84%)。看护人营养包知晓率为89.95%、营养包益处知晓率为69.73%、领取率为84.07%、正确使用率为68.26%、营养包总体有效喂服率为49.14%。祖辈看护人营养包有效喂服率(59.07%)高于父辈看护人(45.0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父辈看护人,营养包信息传播途径为医生〔比值比(OR)=2.20,95%可信区间(CI):1.13~4.31)〕,信息传播内容为营养包使用方法(OR=1.80,95%CI:1.19~2.73)、营养包好处(OR=2.40,95%CI:1.61~3.57)是营养包有效喂服的促进因素,而营养包免费(OR=0.58,95%CI:0.38~0.87)是营养包有效喂服的不利因素。对于祖辈看护人,营养包信息传播途径为医生(OR=2.95,95%CI:1.12~7.76),信息传播内容为营养包使用方法(OR=2.86,95%CI:1.34~6.09)是营养包有效喂服的促进因素。结论本研究地区看护人接受的营养包信息传播渠道以医生面对面讲解为主,信息传播内容主要涉及“营养包免费”“营养包使用方法”“营养包好处”三方面。营养包信息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对父辈和祖辈看护人�
- 姚秀春孙畅叶睿雪吴玉菊郑莉周欢
- 关键词:信息传播途径代际差异
- 四川省偏远农村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与其营养包喂服行为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以及营养包喂服行为的现状,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选择6~24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基本特征、看护人的营养包喂服行为,运用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对看护人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5个维度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估。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与其营养包喂服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共调查895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在看护人人格特质方面,外向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01±2.64)分、宜人性维度的平均分为(10.60±1.99)分、尽责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41±2.06)分、情绪稳定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01±2.38)分、开放性维度的平均分为(8.57±2.29)分。在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方面,营养包有效喂服率为53.3%(477/89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看护人的尽责性人格特质(OR=1.08,95%CI=1.004~1.153,P=0.038)是其有效喂服营养包的保护因素。结论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不容乐观,具有高尽责性人格的看护人给其婴幼儿有效喂服营养包的可能性更高。
- 田璐孙畅叶睿雪高洁廖颖郑莉沈丽琴周欢
- 正常体质量指数的中老年人腹型肥胖与糖尿病关联研究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明晰我国正常体质量指数(BMI)的中老年人腹型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为该类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糖尿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其中年龄在45岁及以上正常BMI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分析两组的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197例BMI正常(18.5~24 kg/m^(2))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本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6%(585/5197),腹型肥胖率为41.56%(2160/51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在年龄、居住地、是否高血压、是否血脂异常、是否腹型肥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型肥胖者糖尿病发生率为14.21%(307/2160),非腹型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生率为9.15%(278/3037),前者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腹型肥胖、年龄≥60岁老年人、居住在城市、患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结论我国正常BMI的中老年人中,腹型肥胖和糖尿病的患病状况不容乐观,且腹型肥胖可能与糖尿病发生风险升高有关。
- 吴洋洋雷普超李玲玲叶睿雪王庆志孙畅高洁杜艳周欢
- 关键词:中老年人腹型肥胖糖尿病
- 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究四川省偏远农村婴幼儿看护人的营养包喂服行为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5市/州6个县的6~24月龄婴幼儿的看护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式访谈问卷收集看护人的营养包喂服的态度和主观规范、意向,以及喂服行为等信息。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营养包喂服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结果 研究共纳入1 002个有效样本。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有效喂服率为55.49%。模型结果显示:行为态度(β直=0.212,95%CI:0.105~0.327)、主观规范(β直=0.123,95%CI:0.016~0.228)和行为意向(β直=0.162,95%CI:0.093~0.224)可对营养包喂服行为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行为态度(β间=0.044,95%CI:0.023~0.073)和主观规范(β间=0.018,95%CI:0.001~0.040)还能以行为意向为中介对喂服行为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三个理论要素中,行为态度对喂服行为的总效应(β总=0.256,95%CI:0.148~0.366)最大。结论 四川省偏远农村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有效喂服率较低。看护人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均可对其营养包喂服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且二者均能以行为意向中介对喂服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在未来促进营养包有效喂服干预计划中,可通过对婴幼儿看护人及其重要社会关系人物开展健康教育,强化婴幼儿看护人喂服营养包的态度和意愿,从而提高营养包有效喂服率。
- 咸显南王庆志蔡正杰杜叶繁姚秀春孙畅叶睿雪周欢
- 关键词:理性行为理论
- 天津市区中老年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功能调查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调查天津市区中老年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认知功能状况,为下一步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选取天津市区55~94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定认知功能,筛查认知损害者;抽空腹静脉血,酶转换法测定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含量。采用SPSS软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天津市区中老年人血清tHcy含量均值为(15.95±7.29)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E)发生率45.4%,男性HHE均值及发生率高于女性(P〈0.001);MMSE评分均值(26.74±2.71)分,认知损害(CI)发生率为26.0%,男、女之间MMSE评分均值与CI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认知水平随受教育程度提高而提高、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结论天津市区老年人群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认知损害发生率高,值得关注。
- 孔海燕蒋与刚黄承钰房恒通刘静孙畅房红芸庞伟
-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