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昀
- 作品数:7 被引量:6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光敏雄性不育谷子 683小孢子败育途径观察被引量:8
- 2001年
- 对光敏雄性不育谷子 (Setaria italica) 6 83在长日 (>1 5 h)和短日 (=1 0 h)下小孢子的发育途径、花药中花粉总数及游离花粉总数作了观察和统计。发现长日条件下 ,小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造孢细胞和花粉母细胞时期 ,此时 ,有 6 0 %~ 80 %的药室的造胞细胞和花粉母细胞严重收缩 ,细胞结构破坏 ,演变成着色极深的“异常黑块”(埃氏苏木精染色 )。每花药中花粉平均数 ,长日条件下为 6 6 .84,短日照下为 1 1 1 .86 ,差异显著。每视野中的游离花粉平均数 ,长日条件下为 1 3 .73 ,而在短日条件下为 2 0 .1。研究对“异常黑块”的出现与花粉总数大幅度降低的关系作了分析 ,并讨论了“异常黑块”
- 孙春昀范昌发崔贵梅孙毅张福耀何军贤郭骁才
- 关键词:光敏雄性不育谷子小孢子母细胞败育
- 高梁CMS相关DNA片段在质核上的差异分析和克隆
- 植物CMS,在育性上表现为小孢子或花粉败育而大孢子发育正常;在遗传上表现为母性遗传,但某些基因型的细胞核因含恢复基因可使小孢子的育性得以恢复至正常,因此CMS的发生是核质互作的结果。在遗传理论上,CMS是研究核质互作的理...
- 孙春昀
-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总DNAMTDNACPDNASOUTHERN杂交
- 文献传递
- 高粱胞质雄性不育及保持系的RAPD技术优化被引量:10
- 2002年
- 以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 A1Tx6 2 3 A/B,A2 V4 A/B为材料 ,考察了 Mg2 + ,Taq酶 ,d NTP,引物 ,模板等的用量、循环参数及不同的 PCR仪对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 2 5 μL体系中 ,Mg Cl2 2 .0 mmol/L,Taq酶 0 .75 U(1 U=1 μmol/min) ,d NTP0 .1 5mmol/L,引物 1 6 .5 ng,模板 3 0 ng,明胶 0 .0 0 1 % ,KCl5 0 mmol/L,Tris1 0 mmol/L(p H8.3 )为最佳反应混合物组合。对 Peltier Thermal Cycler 2 0 0而言 ,94℃预变性 5 min,94℃变性 1 min,3 5℃退火 1 min,72℃延伸 2 min,最后 72℃保温 5 min,共计 40个循环为最佳扩增条件 ;对 Perkin ElmerCetus DNA Thermal Cycler- 480而言 ,采用 94℃预变性 3 min后 ,前 3个循环 ,94℃变性 1 min,3 5℃退火 1 min,72℃延伸 2 min,后 3 7个循环 ,94℃变性 3 0 s,3 6℃退火 45 s,72℃延伸 1 min,最后72℃保温 5 min的循环程序可获得理想扩增。并阐述了优化 RAPD实验体系的设计原则。
- 范昌发孙春昀孙毅王景雪贾敬芬何军贤郭骁才
- 关键词: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RAPD技术
- A_2型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的胞质DNA和核DNA差异被引量:17
- 2001年
- 以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 V4 (A)及其保持系V4 (B)的总DNA为模板 ,对 184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 ,找到6个其RAPD扩增产物在A/B间存在稳定差异的引物 .将该 6个引物同时扩增A/B的总DNA、线粒体DNA(mtDNA)及叶绿体DNA(cpDNA) .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 12个扩增片段 ,以mtDNA为模板时得到 4个 ,以cpDNA为模板时得到 11个 .结果分析表明 ,在这些扩增片段中 ,有 7个仅仅出现在以胞质DNA为模板的扩增中 ,有 5个在以总DNA和胞质DNA为模板时同时出现 ,即认为这 12个片段来自胞质DNA .另有 7个片段 ,在以胞质DNA为模板时未出现 ,而是仅仅出现在以总DNA为模板的扩增中 ,认为是来自核DNA .来自核DNA的 7个扩增片段中 ,有 5个来自保持系 ,有 2个来自不育系 ,这表明 ,不育系与保持系在核DNA上存在差异 .对A/B核DNA在CMS中的重要性及研究对策进行了讨论 .图 2表 4参
- 范昌发孙春昀郭骁才张福耀牛天堂
- 关键词: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总DNA叶绿体DNA
- CMS高粱保持系叶绿体基因ps1A1和ps1A2片段的克隆与序列比对被引量:12
- 2003年
- 以 15种包括同质异核和同核异质高粱材料的总DNA为模板进行RAPD分析 .196个随机引物中 ,引物Y 19扩增得到一个很有规律的差异片段SAY 192 3 0 0 .该片段只出现在 4个保持系 (B)和 3个恢复系 (R)中 ,而不出现在 6个不育系 (A)和 2个杂种F1中 .进一步对cms A1、cms A2两套 8个材料 (A/B/R/F1)的总DNA、mtDNA和cpDNA用引物Y 19进行扩增 ,发现片段SAY 192 3 0 0 仅在cpDNA得到 .Southern杂交结果证实了片段SAY 192 3 0 0 的叶绿体来源 ,同时也表明在cms胞质中该片段所在区未发生插入、缺失等大的结构变异 .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该片段为叶绿体ps1A1和ps1A2基因的部分序列 .图 6表 2参
- 孙春昀范昌发张福耀牛天堂孙毅郭骁才
- 关键词: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叶绿体基因
- 一种经济实用的目标DNA片段回收法被引量:7
- 2002年
- 介绍了一种经济、实用 ,不需任何特殊设备和试剂的从普通琼脂糖胶中回收目标DNA的新方法。首先用普通琼脂糖电泳使PCR产物分离 ,在长波长紫外灯下切割目标带胶块 ,然后制备一块新胶 ,插上两把相同的大齿梳子 ,形成“加样孔”和“回收孔”。将胶块置于“加样孔”后 ,进行二次电泳 ,并在紫外下时时监测 ,待目标带进入“回收孔”时 ,吸出DNA溶液 ,经无水乙醇沉淀后 ,可用于PCR扩增。
- 孙春昀范昌发牛天堂孙毅何军贤郭骁才
- 关键词:DNA片断回收技术PCR
- 细胞质雄性不育高粱叶绿体ndh D基因的序列变异(英文)被引量:25
- 2002年
- 片段SAAU - 0 2 70 0 特异地扩增自 7种具可育细胞质的高粱材料的总DNA ,含有叶绿体psaC(88bp)和ndhD(192bp)基因的部分序列。该片段与EcoRⅠ +HindⅢ酶切的总DNA、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杂交 ,在总DNA中获得了 0 .74kb的杂交带 ,而在叶绿体中获得 0 .74kb和 0 .4 5kb两条杂交带 ,与线粒体DNA无杂交 ;与经HaeⅢ酶切的总DNA杂交 ,在不育系中获得 4 .9kb的杂交带 ,而保持系的杂交带为 4 .4 5kb。参考GenBank中高粱的近缘物种玉米叶绿体基因组的序列 ,构建了ndhD基因区的酶切位点图谱 ,借此分析得出高粱不育系的叶绿体ndhD基因序列已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与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发生的关系正在探讨中。
- 范昌发孙春昀郭骁才张福耀孙毅牛天堂贾敬芬
-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高粱叶绿体D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