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利元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鱼礁
  • 2篇人工鱼礁
  • 1篇底栖生物
  • 1篇底栖生物群落
  • 1篇渔业
  • 1篇渔业可持续发...
  • 1篇渔业资源
  • 1篇增殖渔业
  • 1篇生态效应
  • 1篇生物群落
  • 1篇人工鱼礁建设
  • 1篇联合国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海域

机构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山东省海洋水...
  • 1篇烟台大学

作者

  • 3篇孙利元
  • 2篇汤宪春
  • 1篇焦金菊
  • 1篇刘晓东
  • 1篇潘永玺
  • 1篇邱盛尧
  • 1篇鹿叔锌

传媒

  • 2篇齐鲁渔业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增殖渔业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举措被引量:4
2007年
1发展增殖渔业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人类在向海洋索取蛋白的进军中,因盲目追求产量和片面获取经济效益,伴随而生的是无度无序的酷渔滥捕,严重破坏了渔业资源。据联合国统计:世界渔业有25%以上处于过度开发,50%处于充分开发,75%则需要立即行动降低捕捞并保护其衰退的种群。
鹿叔锌汤宪春孙利元刘晓东
关键词:增殖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资源联合国
威海寻山人工鱼礁海域底栖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被引量:4
2010年
2009年4月30日对威海寻山人工鱼礁投放海域5个礁区及1个对照区底栖生物群落进行对比调查。共鉴定出底栖生物31种(礁区31种,非礁区1种),隶属于4门24科,软体、环节、节肢动物门为优势类群,其中软体动物门14科20种,占总种数的64.51%。多种生态学指数计算底栖生物群落的特征值,发现礁区与非礁区在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显著,礁区物种多样性更为丰富,群落结构更趋复杂,建礁效果明显:建礁后礁区底栖生物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礁区平均生物量(95.4 g/m^2)明显高于非礁区(1.78 g/m^2),是后者的53.60倍;非礁区多毛类数量较多,礁区生物平均丰度与非礁区基本持平。礁区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度指数分别为4.34和5.34。McNaughton物种优势度指数显示礁区杂色蛤、凸壳肌蛤、双带核螺等贝类为丰度优势种。Jaceard种类相似性指数仅0.032(<0.5),底栖生物区域性分布较为明显,两区域物种相似度较小。
孙利元潘永玺杨宝清邱盛尧焦金菊汤宪春
关键词:人工鱼礁底栖生物群落
山东省人工鱼礁建设效果评价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海域生物资源,修复海域生态环境的手段,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山东省目前已在全省沿海建成大型人工鱼礁区百余处,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却缺乏一个对建设效果科学评价的体系。本文结合山东省人工鱼礁建设实际,通过海洋调...
孙利元
关键词:人工鱼礁生态效应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