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杰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人工诱导猪链球菌氟喹诺酮耐药株的靶位突变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以4株临床分离的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敏感的猪链球菌2型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递增药物浓度的方法分别诱导了其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的菌株,按CLSI推荐方法测定了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对亲本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的MIC,测定了亲本株和诱导耐药株的生长曲线,并采用PCR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了诱导耐药株的DNA回旋酶(GyrA和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和ParE)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和氨基酸序列变化。结果表明:浓度递增法成功诱导了猪链球菌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性,其MIC分别由0.5 mg.L-1上升至128 mg.L-1;与敏感株比较,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诱导的耐药菌在gyrA和gyrB,或parC和parE耐药决定区的氨基酸序列有突变,除了已报道的与氟喹诺酮耐药相关的ParC的Ser79Phe,GyrA的Ser81Arg,GyrB的Asp315Asn、Ser285Leu和Glu354Lys及ParE的Pro278Ser点突变外,在诱导菌中还出现了一些不曾报道的突变位点和氨基酸缺失,如GyrA的Gln118His和ParE的Asn297Tyr突变,GyrB的288~291位和ParC的62位氨基酸缺失。结果提示:逐步增加药物浓度可以诱导猪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性,并导致主要靶位发生突变。
- 张雨菡姚杰陆承平王丽平
- 关键词:DNA回旋酶
- 临床分离猪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被引量:2
- 2009年
-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作为质控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7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猪链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LSI)的临界浓度作为判断标准,判定了猪链球菌对7种药物的耐药性;并分别在外排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利血平存在的情况下,测定红霉素、泰乐菌素对分离菌MIC的影响。微量稀释法测定的MIC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菌株以耐药菌为主,耐药谱型达11种;对磺胺间甲氧嘧啶(100%)耐药性最为严重,对红霉素(39.5%)、泰乐菌素(31.6%)、恩诺沙星(28.9%)、环丙沙星(28.9%)耐药性次之,而氟苯尼考和氨苄西林对所选菌株均敏感。在外排泵抑制剂存在时,抗菌药物对部分分离的耐药菌MIC下降,提示猪链球菌存在与抗菌药物耐药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以上结果提示,国内分离的猪链球菌对临床常用的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在临床选用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菌株的耐药性问题,以免延误病情造成治疗失败。
- 姚杰王丽平
- 关键词:猪链球菌微量稀释法耐药性外排泵抑制剂
- 猪链球菌2型多重耐药膜相关蛋白筛选
- 猪链球菌2型现有的耐药机制多局限于研究某一机制的个别基因及蛋白,难以解释细菌多重耐药产生的全部现象,更不能全面揭示细菌多重耐药的分子基础及机制。为此,我们拟采用人工诱导的方法,在实验室诱导出猪链球菌2型多重耐药菌株,在此...
- 姚杰
- 关键词:猪链球菌多重耐药蛋白质组学荧光定量PCR蛋白筛选
- 猪链球菌2型多重耐药菌株的人工诱导
- 2011年
- 采用6种常用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38株猪链球菌2型进行敏感性检测,从中选择3株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的菌株,采用体外递增药物浓度的方法分别诱导成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按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LSI)推荐的方法测定了红霉素和环丙沙星对同一亲本的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测定在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存在的情况下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的MIC变化情况。微量稀释法测定的MIC结果显示:在所选的6种抗生素中,氟苯尼考和氨苄西林对临床分离的38株猪链球菌的作用最好,抑菌率都为100%,红霉素及环丙沙星有一定作用,耐药率分别达39.5%(15/38)和28.9%(11/38),而磺胺间甲氧嘧啶、四环素的抑菌效果最差,耐药率达100%。浓度递增法成功诱导了猪链球菌2型菌株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其MIC值分别由0.001 8 mg/L上升至128 mg/L。在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存在的情况下,抗菌药物对部分猪链球菌2型菌株的MIC值下降。结果提示:逐步增加药物浓度可以诱导猪链球菌2型菌株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而且猪链球菌2型菌株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耐药性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有关。
- 胡弘历姚杰顾昊旻黄珊邹曜宇王丽平
-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微量稀释法外排泵抑制剂
- 红霉素与四环素耐药基因在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中的检测
- 为了解临床分离的48株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分布,用微量稀释法测定48株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β-内酰胺类及头孢类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建立PCR方法对耐药菌株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
- 李英霞郭大伟李洪恩姚杰苏利娅王丽平
- 关键词:猪链球菌红霉素四环素耐药基因临床分离株微量稀释法
- 文献传递
- 猪链球菌2型多重耐药膜相关蛋白的筛选
- 猪链球菌2型现有的耐药机制多局限于研究某一机制的个别基因及蛋白,难以解释细菌多重耐药产生的全部现象,更不能全面揭示细菌多重耐药的分子基础及机制。为此,我们拟采用人工诱导的方法,在实验室诱导出猪链球菌2型多重耐药菌株,在此...
- 姚杰
- 关键词:猪链球菌多重耐药蛋白质组学荧光定量PCR
- 文献传递
- 红霉素与四环素耐药基因在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中的检测被引量:8
- 2009年
- 为了解临床分离的48株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分布,用微量稀释法测定48株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β-内酰胺类及头孢类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建立PCR方法对耐药菌株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B/C、mefA/E、msrD、mphB、23S rRNA,L4,L22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O、tetL、tetK及与Tn916转座子相关的int和xis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1株2型猪链球菌中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为3.23%,17株9型猪链球菌红霉素耐药率为88.24%,泰乐菌素、磷酸替米考星、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为70.59%。48株猪链球菌对四环素均耐药,但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均敏感。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主要以ermB为主,占75%(12/16),mefA/E、msrD占25%(4/16),16株红霉素耐药菌株中,tetM、tetO、int、xis的检出率分别为25%(4/16)、62.5%(10/16)、31.25%(5/16)和31.25%(5/16),没有检测到ermA、ermC、mphB、tetL、tetK。所有红霉素耐药菌株均未检测到23S rRNA、L4和L22突变。
- 李英霞郭大伟李洪恩姚杰苏利娅王丽平
- 关键词:猪链球菌红霉素耐药基因四环素耐药基因
- 猪链球菌2型多重耐药菌株的人工诱导
- 采用6种常用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38株猪链球菌2型进行敏感性检测,从中选择3株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的菌株,采用体外递增药物浓度的方法分别诱导成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按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LSI)推荐的方法测定...
- 胡弘历姚杰顾昊雯黄珊邹曜宇王丽平
-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菌株筛选多药耐药性外排泵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