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炜 作品数:31 被引量:109 H指数:6 供职机构: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 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更多>>
Illuminance高通量测序分析支气管肺炎婴儿抗生素治疗后肠道菌群变化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炎婴儿抗生素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20例支气管肺炎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40例,1组患儿使用头孢地嗪治疗,记为T组;1组患儿使用头孢地嗪和红霉素治疗,记为TH组;1组患儿未接受抗生素治疗,记为D组。另选取40例健康儿童,记为JK组。抗生素治疗3~5 d后采集患儿粪便标本,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 RNA基因进行DNA测序,分析测序结果的生物信息。结果在属水平上,JK组以未分类拟杆菌S24-7组为优势菌,D组以大肠杆菌志贺菌、肠杆菌、肠球菌为优势菌,这3种菌群的相对丰度均较JK组上调。T组以双歧杆菌、拟杆菌属为优势菌,TH组以双歧杆菌为优势菌,这些菌群的相对丰度均较JK组和D组上调;但T组和TH组大肠杆菌志贺菌、肠杆菌、肠球菌菌群的丰度均较D组下调,且以T组下调更为显著。TH组的Sobs、Ace、Chao 1、Shannon、Simpson指数均较JK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图分析可知,TH组、T组与JK组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相差较大。结论抗生素治疗可造成支气管肺炎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菌群失调,且以复合抗生素使用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更为严重。 朱敏 边高瑞 卢丽 唐炜 卢红艳关键词:支气管肺炎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特点及与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特点及与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D)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入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0例为高胆红素血症组,选取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差异。通过酚酞-葡萄糖醛酸底物法测定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后肠道内的β-GD活性。结果对治疗前高胆红素血症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分布属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有52种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后第3天高胆红素血症组和对照组入组3 d后肠道菌群分布属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有42种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治疗后,埃希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在肠道内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粪便中β-G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后粪便β-GD活性与葡萄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丰度均呈正相关(rs=0.5948~0.7245,均P<0.0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存在差异。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粪便中β-GD活性与差异菌葡萄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丰度呈正相关。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β-GD活性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通过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和β-GD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可能对早期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唐炜 卢红艳 孙勤 许为民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肠道菌群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幽门螺杆菌GGT基因在胃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 2015年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基因,实现GGT基因在人胃癌上皮细胞SGC-7901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本实验从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H.pylori,提取其基因组DNA,对GGT基因进行PCR扩增,将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融合GGT基因全长序列和成熟肽序列,克隆进pcDNA3质粒中,观察GGT基因表达后在人胃癌上皮细胞SGC-7901中的定位,观察SGC-7901细胞形态、生长以及运动性的变化.推测其可能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结果:pcDNA3-GGT-EGFP质粒转染SGC-7901细胞后,在SGC-7901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在显微镜下可见转染的细胞产生明显的病变,细胞由梭形变成圆形、变大、胞核扩大.转染60 h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荧光信号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结论:成功克隆了GGT基因,经酶切和测序验证正确,成功构建了pcDNA3-GGT-EGFP质粒. 唐炜 尹江涛 张尤历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GGT基因 细胞表达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与健康儿童粪便肠道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健康儿童粪便肠道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变化差异,从肠道菌群角度为AS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被诊断为ASD的25名儿童和同期体检的24名生长发育正常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为ASD组和对照组。收集其粪便,采用16S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D组儿童肠道菌群丰富度(Chao1指数及Ace指数)及多样性(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7、2.890、3.353,P<0.05);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增高,拟杆菌门丰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0、5.761、5.970,P<0.05);属水平上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链球菌属丰度显著降低,梭状芽胞杆菌属、萨特氏菌属丰度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40、3.100、3.620、3.500、4.200、4.054,P<0.05);粪便短链脂肪酸中乙酸、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增高,丁酸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40、3.220、2.560、4.100,P<0.05)。相关分析显示双歧杆菌属与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呈负相关(r=-0.422、-0.412,P<0.05)。结论ASD儿童粪便肠道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其中双歧杆菌属减少所致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增高可能与ASD相关。 张瑜 卢红艳 唐炜 郝晓波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 短链脂肪酸 气相色谱技术 防堵静脉儿童留置针 本发明公开了防堵静脉儿童留置针,涉及留置针技术领域,具体为针套和摩擦板,所述针套的内部设置有针头,且针头的左端安装有透明三通外壳,所述透明三通外壳的内部局部固定设置有透明三通,且透明三通的外部设置有限位滑道,所述限位滑道... 孙勤 唐炜幽门螺杆菌GGT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09年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pylori)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基因,实现GGT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从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Hpylori,提取其基因组DNA,对GGT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进pMD18-T载体,酶切和测序验证,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GT,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检测表达产物.结果:成功克隆了GGT基因,经酶切和测序验证正确,成功构建了pET-28a(+)-GGT质粒,高效表达出了68kDa的融合蛋白.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GGT重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GGT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张尤历 唐炜 王文兵 陈慧娟 周武松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Γ-谷氨酰转肽酶 克隆 原核表达 一种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装置及监控管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装置及监控管理方法,包括医院感染监控管理服务器、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院感染检测服务器、微信企业号服务器、智能手机;通过新... 陈潇君 姚静 唐炜 刘妍 孙艳 石磊 邢虎 郭剑峰 潘瑞蓉 徐小阳文献传递 幽门螺杆菌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009年 目的:克隆不同疾病来源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从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Hp,提取其基因组DNA,对GGT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进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与基因库中公布的标准株26695和J99的GGT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分别来源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4种Hp菌株GGT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4种病源的HpGGT序列大小均为1 704 bp,编码56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是61kDa,等电点是9.3,在N端具有信号肽,含有ATP蛋白激酶结合结构域和γ-谷氨酰转肽酶保守结构域。序列比对分析显示,不同来源的Hp菌株GGT具有很高的保守性。结论:GGT在Hp中高度保守,具有分泌作用,可能对宿主细胞产生影响。该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打下了基础。 唐炜 张尤历 王文兵 陈慧娟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Γ-谷氨酰转肽酶 基因克隆 信号肽 四元环丁烷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2024年 光照下[2+2]环加成反应能高效合成复杂化合物,是获得季环化合物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成功合成1例丙烯腈化合物2及其[2+2]光环化四元环丁烷衍生物3,并对其结构,热稳定性与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2]光环化反应降低了分子共轭性;化合物2和化合物3热稳定性良好,常温下呈晶态;化合物2和3与小牛胸腺ct DNA的荧光猝灭机制均为单一猝灭,且光环化四元环丁烷衍生物3对口腔鳞状癌细胞(OSCC)有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_(50))为1.944 mol·L^(-1)。 纪周群 杨婷 顾婷婷 苏景康 唐炜 梁旭关键词:环丁烷 晶体结构 电子结构 环氧化酶-2、p53和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检测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p53和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80例胃腺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0例胃腺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53、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1)COX-2阳性表达率分析,COX-2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0.025〈P〈0.05),COX-2在低分化的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类型的胃腺癌(0.01〈P〈0.025);(2)p53基因表达率在胃癌组织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05),p53基因在低分化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类型的胃腺癌(O.01〈P〈0.025)。(3)Bcl-2基因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05),Bcl-2基因表达率在低分化类型的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类型胃腺癌(P〈0.005)。结论COX-2、p53、Bcl-2与胃癌的发生相关,COX-2和Bcl-2在不同分化类型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53在低分化与高分化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因此可以用来判断肿瘤的预后。 张子房 唐炜 尹江涛关键词:胃癌 环氧化酶-2 P53 B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