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路球
- 作品数:21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福莫特罗与沙美特罗及沙丁胺醇支气管扩张效应的比较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 比较β2 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沙美特罗和沙丁胺醇扩张支气管的效应。方法 10名轻中度哮喘患者3天内分别吸入福莫特罗(9μg)、沙美特罗(5 0 μg)和沙丁胺醇(2 0 0 μg) ,比较给药前及给药后各时点的1s用力呼气量(FEV1 )。结果 吸入福莫特罗和沙丁胺醇5 min后即引起FEV1 显著增加,而吸入沙美特罗则需15 min后方引起FEV1 显著增加;吸入福莫特罗及沙美特罗12 h后仍可改善FEV1 ,FEV1 改善率分别为17%和16 %。结论 福莫特罗既可作为长效的支气管扩张剂预防和治疗哮喘发作,又可应用于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迅速控制症状,兼具沙丁胺醇及沙美特罗的优点。
- 马真王海澜周路球
- 关键词:沙美特罗福莫特罗沙丁胺醇扩张支气管用力呼气量给药前
- 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温影响的研究
-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亚低温对脑外伤和脑缺血具有肯定的脑保护疗效。但也有极少数研究报道,否认亚低温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入探讨亚低温的作用机制。我们对5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ICP,intra...
- 贾军张浚钟天安叶宇仪立志尹夕龙周路球
-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 文献传递
-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9月选取来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共50名,根据性别年龄匹配选取来我院体检的相应健康对照共50名。分别抽取5ml血液,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硝酸还原酶测定和定量酶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中的VEGF,ET-1和血清中NO水平。[结果]健康组的NO和VEGF显著性高于COPD组,ET-1浓度显著性低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中,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NO和VEGF浓度随COPD严重性增加而降低,ET-1浓度随COPD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并且血管内皮功能与COPD严重程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 马真卓宋明周路球李娜叶春幸
-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VEGFET-1
- 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临床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及早期应采取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治疗的66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6例,良好39例,中残14例,重残8例,死亡5例。结论:SAH患者Hunt分级在Ⅰ级~Ⅲ级者应早期行介入或手术治疗,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介入和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 周路球马真叶宇黄凯雄尹夕龙石小峰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
- 颅脑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和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通过制作大鼠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模型,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动态变化的规律及意义,为今后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颅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颅脑损伤组,每组60只,检测时点为改良Feeney法颅脑损伤模型制作后5h、12h、24h、3d、5d、7d六个时点,在每个时点处死对照组及颅脑损伤组各10只大鼠进行标本制作。采用RT-PCR检测EPO mRNA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阳性细胞数。结果脑损伤组在颅脑损伤后5h开始出现EPO,mRNA及免疫荧光蛋白染色阳性细胞数均在损伤后5d持续升高,在伤后24h至3d达到高峰,5d后出现下降,7d时降至刚损伤后的水平,对照组在各时点mRNA及免疫荧光蛋白染色阳性细胞数均持续表达,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EPO mRNA表达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差异(F=22.368,P<0.01),两组免疫荧光蛋白染色阳性细胞表达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差异(F=19.324,P<0.01)。结论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皮质内EPO可出现短暂性的升高,可能对神经系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 周路球马真石小峰尹夕龙贾军纠智松陈国昌
- 关键词:颅脑损伤促红细胞生成素免疫荧光
- BDNF联合chABC鞘内注射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软骨素酶(ch ABC)鞘内注射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以及脊髓组织中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ch ABC治疗组(C组),BDNF治疗组(D组),联合治疗组(E组),采用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法(CBS)对大鼠术后1周、2周、4周和2个月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脊髓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影响,荧光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前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均正常,术后1~2周,B、C、D、E各组CBS评分降低,但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2个月,C、D、E组CBS评分逐渐降低,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不同时间点Brd U阳性细胞数目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1周,C、D、E组大鼠脊髓组织Brd U阳性细胞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第2~4周,C、D、E组Brd U阳性细胞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A组比较,B组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estin阳性细胞数目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2周、4周、2个月,C、D、E组脊髓组织Nestin阳性细胞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1周,A组星形胶质细胞比例逐渐降低,神经元细胞比例逐渐升高。B组细胞3种细胞比例均较低,随着时间延长,神经元细胞比例缓慢升高,星形胶质细胞比例缓慢下降。C、D、E组脊髓受损后脊髓受损后4周~2个月,C、D、E组神经元比例逐渐升高,星形胶质细胞逐渐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ch ABC鞘内注射后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感觉功能恢复具有一�
- 周路球周路球娄明武欧阳锡华刘政委刘政委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软骨素酶
- 利用锁孔技术行幕下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的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锁孔技术在幕下硬膜外血肿清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创伤性幕下硬膜外血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称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简称A组及B组),A组利用锁孔技术清除硬膜外血肿(必要时使用神经内镜辅助),B组使用传统后颅窝开颅术清除硬膜外血肿,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疗效方面的差别。结果平均手术时间A组为46min,B组为113min(P〈0.01);平均手术出血量A组为81ml,B组为425ml(P〈0.01);两组硬膜外血肿均完全清除,无复发。结论在幕下硬膜外血肿清除术中,利用锁孔技术比传统后颅窝开颅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周路球马真叶宇尹夕龙石小蜂
- 关键词:锁孔技术硬膜外血肿
- 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免疫抑制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及规律,为今后临床病情判定、预后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测定,并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此外,将患病组进行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分层比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RBC-C3bRR、RBC-ICR、RFER及RFI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层后比较,不同损伤程度RBC-C3bRR、RBC-ICR、RFER及RFIR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CD3+、CD4+、CD8+及CD4/CD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层后比较,不同损伤程度CD3+、CD4+、CD8+及CD4/CD8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的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免疫抑制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较为低下,检测这些细胞学指标对判断病情,预后的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周路球马真石小峰尹夕龙贾军纠智松陈国昌孙大勇
- 关键词:脑出血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
- 胸部外伤892例分析
- 2000年
- 洪琼川周路球
- 关键词:胸部损伤病例分析
- 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对照药。试验组及对照组剂量均为每次200mg,每日2次静脉注射,疗程7d~14d。结果: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4%和85.2%,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3%和88.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8.6%和11.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替沙星为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药物。
- 马真卓宋明周路球王辉
- 关键词:加替沙星氧氟沙星下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