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
- 作品数:12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季节性水储量变化效应对云南大理地区重力测量结果的影响
- 红河断裂位于滇西三江断裂带的东部,与哀牢山形成的红河—哀牢山断裂带是华南亚板块与印支-巽他亚板块的分界线,也是一条斜贯云南的地质分界断裂。始于洱源经过大理州、元江、红河州后向东南延伸进入北部湾,在陆地上长达上千公里。红河...
- 周新孙文科李辉大久保修平孙少安邢乐林刘冬至申重阳
- 关键词:水储量变化季节性
- 文献传递
- 利用GRACE卫星数据提取苏门答腊地震同震和震后重力变化被引量:6
- 2015年
- 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采用P3M6去相关滤波技术、350km半径的高斯平滑技术与差分方法,提取2004年苏门答腊Mw9.3地震的同震和震后重力场时空演化过程。该地震断层下盘同震重力变化达到4.6μGal,上盘同震重力变化最大值为-8.3μGal,该结果与球体位错理论计算结果在量级和分布形态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震后7a断层下盘重力变化累计达到5.6μGal,超过同震变化信号;而断层上盘震后重力变化只有0.6μGal,仅为同震变化信号的11%。该现象表明,断层下盘所在海洋地层的粘滞性较低,地层相对柔软,其地层在震后由于较大的粘滞性松弛效应而持续变形,并伴随较大的重力变化;而断层上盘所在的地层接近陆地地壳特性,地层相对脆硬,震后受地层的粘滞性响应而导致的重力变化相对较小。
- 张国庆付广裕周新
- 关键词:GRACE卫星高斯平滑粘滞性
- 2011日本Mw9.0地震的同震变形
-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Mw9.0特大地震是人类有地震记录以来的最大地震之一,其产生的巨大海啸给日本造成前所未有的灾难,包括上万人死亡、核泄漏以及地貌的永久变形等。该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向北美板块以8 cm/yr俯...
- 周新孙文科赵斌付广裕董杰聂兆生
- 关键词:同震变形位错理论
- 文献传递
- 2011年日本东北部9.0级地震引起的地球内部同震变化
- 董杰孙文科周新付广裕
- 利用震后黏弹性位错理论研究苏门答腊地震(M_w9.3)的震后重力变化被引量:12
- 2015年
- 本文利用2003—2011年的GRACE RL05数据提取了苏门答腊地震(Mw9.3)引起的震后重力变化,发现断层两侧震后重力变化速率存在明显差异,断层下盘总体变化率为0.55μGal/yr,断层上盘为0.16μGal/yr.基于子断层叠加的编程思想,本文将Tanaka的黏弹球体位错理论配套计算程序(简称黏弹位错程序)加以改造,克服了其近场计算精度不足(甚至错误)的缺陷,可用来研究大地震引起的近场震后位移与重力变化.本文利用改造后的黏弹位错程序计算了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Mw9.3)产生的同震重力变化,计算结果在空间分布和量级上均与利用弹性位错程序计算获得的结果一致,验证了我们对黏弹位错程序进行改造的正确性.最后,结合GRACE卫星观测数据,本文利用Tanaka的黏弹位错理论研究了苏门答腊地区的地幔黏性因子.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幔黏滞性具有显著的横向差异,当发震断层上下两盘的地幔黏滞性系数分别取8×1018 Pa·s和1×1018 Pa·s时,模拟的震后重力变化在总体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上与GRACE卫星观测结果更接近.
- 张国庆付广裕周新徐长仪
- 同震垂线偏差变化理论及其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应用
- 孙文科周新
- 川西地区实测自由空气重力异常与EGM2008模型结果的差异被引量:31
- 2013年
- 在四川盆地西部建立了一个由302个观测站组成的区域观测网,并进行了高精度流动重力与GPS观测,其目的是获取区域自由空气重力异常(简称重力异常)的分布特征,并对EGM2008模型在该区域的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区域实测的重力异常总体为负值,由西到东逐步从-160×10-5 ms-2平缓变化到-60×10-5 ms-2左右.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揭示的模型重力异常较好地勾画出研究区域的总体地形分布形态,龙泉山脉以及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边界皆存在明显的模型重力梯度带.研究区东南部的模型重力异常大约为-50×10-5 ms-2左右,但在龙泉山西部成都平原地区,模型重力异常则达到-120×10-5 ms-2左右.在区域观测网内绝大部分观测点上,模型与实测重力异常的差值几乎为一个常数(-10×10-5 ms-2左右),说明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实际重力场的空间分布形态.如果配以一定数量的地面观测数据进行整体调节,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就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实际地球重力场.
- 付广裕祝意青高尚华梁伟锋金红林杨光亮周新郭树松徐云马杜伟吉
- 关键词:GPS四川盆地
- 2011年日本M_W9.0地震震后形变机制与震源区总体构造特征被引量:11
- 2017年
- 本文利用较为完备的球体位错理论,结合4.5年的震后位移数据,优化了2011年日本M_w9.0地震震源区岩石圈弹性层厚度与地幔黏滞性因子,更新了该强震断层余滑时空演化过程.首先,基于日本列岛215个均匀分布的GPS连续观测站震前2年与震后4.5年的观测数据,提取了2011年日本M_w9.0地震引起的震后位移时空变化;接着,依据断层余滑衰减相对较快的特点,利用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对震后3~4.5年的GPS观测数据进行反复拟合,确定2011年日本M_w9.0地震震源区地幔黏滞性系数和岩石圈弹性层厚度的最优解分别为6×10^(18)Pa·s和30 km;然后,从震后3年内GPS观测数据中剔除地幔黏滞性松弛效应,获取了断层余滑对应的震后位移场;最后,利用基于球体位错理论的反演算法,反演了2011年日本M_w9.0地震断层余滑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2011年日本M_w9.0地震引起的断层余滑在震后半年内变化显著,震后2年主震区域余滑基本停止,断层的两端存在一定的余滑效应,断层余滑的累计矩震级达到8.59;地震后4年,地幔黏滞性松弛效应对震后位移场的贡献在总体上超过断层余滑的贡献.
- 刘泰付广裕周新苏小宁
- GRACE卫星重力场同震变化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以日本MW9.0地震为例被引量:5
- 2014年
-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发生MW9.0地震,造成日本岛整体东移、下沉并伴随巨大的质量重新分布。对于海底地震的震中区域,空间观测的GRACE卫星重力数据很好地弥补了GPS、InSAR等形变资料的缺失。利用GRACE卫星月重力场数据计算了地面0.5°×0.5°网格点上的重力变化时间序列,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经验正交函数(EOF)2种方法,提取了同震重力变化,结果显示震中两侧区域的重力变化呈两极分布,其中弧后区域重力下降,最大降幅约6μgal,海沟区域重力增加,最大增幅约3μgal。EOF方法避免了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所需的地震发生时刻等先验信息,但卫星重力信号是由多种地球物理过程引起的重力变化的叠加,EOF结果的可靠性及其反映的真实物理来源往往随着事件的规模、观测时间的长短等而改变。文中第2,3,4主成分主要反映了非构造因素的影响,通过第1主成分空间一致性提取的同震重力变化与位错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因此较真实地反映了地震引起的重力变化特征。
- 张克亮甘卫军周新
- 关键词:经验正交函数最小二乘拟合同震变化
- 哺乳动物下丘脑发育过程中前体细胞的研究
- 神经内分泌下丘脑(neuroendocrine hypothalamus)调控维持个体生存的多方面生理活动,主要包括生长和生殖行为,能量代谢和水平衡,昼夜节律和应激反应。然而,对于下丘脑神经前体细胞的细胞及分子特征仍需进...
- 周新
- 关键词:哺乳动物下丘脑发育过程前体细胞分子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