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文玲

作品数:19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细胞
  • 3篇血小板
  • 3篇肿瘤
  • 3篇自体
  • 3篇骨髓
  • 3篇干细胞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血小板功能
  • 2篇血型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输血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单个核
  • 2篇外周血单个核...
  • 2篇细胞分离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治疗

机构

  • 1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作者

  • 14篇周文玲
  • 9篇郝一文
  • 2篇马怡然
  • 2篇金晶纯
  • 1篇宋清斌
  • 1篇金丽
  • 1篇和予馨
  • 1篇程大也
  • 1篇李亚明
  • 1篇王玉婷
  • 1篇任思婳
  • 1篇丁伟
  • 1篇宋倩
  • 1篇王玉亭
  • 1篇张莹

传媒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同位素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磁性粒子进行ABO血型反定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周文玲郝一文王玉婷
关键词:ABO血型磁性粒子反定型试剂红细胞微柱凝胶法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引起A型血型抗原减弱1例报告
2000年
苑秀丽周文玲
关键词: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型抗原病例报告
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传送库存滤白红细胞悬液安全性评估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储存滤白红细胞悬液经Swisslog's TransLogic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传送后的质量变化,评价气动物流系统在临床发送血液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保存10 d、20 d和30 d的滤白红细胞悬液各20份;采用气动物流系统向最远距离站点单次传送,比较传送前、后红细胞制品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K+浓度、乳酸、乳酸脱氢酶、ATP水平的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改变。结果保存期为10 d、20 d、30 d滤白红细胞悬液各组传送前后FHb、K+、LDH、LD、ATP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库存30 d滤白红细胞悬液经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传送后1.22 g/L>FHb最高值<2 g/L,但仍在临床可以接受的溶血范围(《GB 18469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2012国家相关用血标准);传送前、后扫描电镜下异常形态红细胞百分比依次为(44.9±4.5)%、(46.1±4.2)%(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wisslog's TransLogic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传送库存滤白红细胞悬液对其质量影响不显著,可安全用于库存滤白红细胞悬液的传送;但库存30 d滤白红细胞悬液建议人工取血。
马怡然周文玲宋倩刘邑阳郝一文
关键词:红细胞悬液安全性评估
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临床应用及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去除血小板,并进行血小板黏附率、聚集率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检测。结果通过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去除了患者体内增多的血小板,同时单采前、后血小板黏附率、聚集率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表达没有显著变化。结论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可以有效地去除血小板,并且对血小板无异常活化作用。
周文玲张莹
关键词:血小板单采术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功能
稀释性自身输血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与同种输血的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稀释性自身输血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以及与同种输血相比的优越性。方法分组应用自身输血和同种输血,对比术前及术后的血常规和细胞因子。结果两组血常规无明显差异,细胞因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妇科肿瘤患者术中应用自身输血是更具优越性的。
周文玲刘芝
关键词:自身输血同种输血妇科恶性肿瘤细胞因子
利用γ-^(32)P-ATP、^(51)Cr研究蛋白激酶C对血管内皮细胞CD44表达及内皮粘附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γ-32P-ATP5、1Cr示踪法研究了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对血管内皮细胞CD44分子表达及内皮粘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通过测定外源性底物对γ3-2P-ATP的摄入量确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PKC的活性;以γ-32P-ATP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CD44分子的磷酸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4分子的表达;以51Cr标记血小板测定HUVECs的粘附率。结果表明,用PKC激活剂十四酰佛波醇乙酯(Phorbol-myristate-acetate,PMA)作用人HUVECs 30 min,PKC的活性达到最高,CD44的磷酸化达最大,为4 960±136 min-1.μg-1,CD44分子表达及HUVECs的粘附率也达到最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均<0.001。这说明PKC能通过磷酸化作用上调CD44分子的表达,并增强内皮细胞的粘附功能。
郝一文周文玲李亚明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对手术用血量影响作用的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患者血液管理对手术科室围手术期用血的影响。方法统计对比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手术科室等临床用血相关数据。结果用血量前十科室中,手术科室红细胞及冷沉淀总量略高于非手术科室用血总量,且呈逐年下降状态(P<0.05),血小板用量基本持平,红细胞人均用量呈逐年下降状态,非手术科室及手术科室近4年人均血浆用量基本呈微弱下降势态,血小板用量基本持平。手术例均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及冷沉淀用量呈逐年下降状态(P<0.05),术例均血小板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血量前十科室手术例均用血与手术科室下降趋势基本相同。贮存式自体输血自2015年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术中自体输血自2017年起大幅度增长,总体自体输血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通过对我院手术科室实施患者血液管理,可助于管理临床用血,降低血液浪费。
周文玲杨融辉金晶纯肇硕郝一文
关键词:自体输血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实验与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分离及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利用流式分析法检测CD34+细胞数;利用内皮细胞集落培养法观察干细胞的内皮分化能力;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率及下肢血管新生率观察移植治疗效果。结果分离纯化的骨髓液中CD34+细胞浓度为(4.499±0.612)×105/mL,单个核细胞(MNC)浓度为(3.051±0.803)×107/mL,内皮形成集落数为(9.02±3.11),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管新生率达31.25%。结论分离纯化的骨髓干细胞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移植治疗是有效的。
周文玲郝一文宋清斌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下肢缺血性疾病
氧浓度对人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骨髓乏氧环境对完整保持骨髓造血干/祖细胞(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BMHSC)是适宜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中,外周HSC常氧下体外扩增及移植前后,HSC暴露于浓度差别显著的氧环境下,HSC的生物学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值得研究。本研究模仿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HSCT)中BMHSC所经历的氧环境,通过体外扩增及凋亡实验、细胞周期分析及定向分化实验、细胞迁徙实验等来研究氧浓度变化对人BMHSC生物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低于常氧,特别是乏氧的氧环境能使BMHSC扩增更多的较原始的AC133+CD34+HSC和有活性的CD34+HSC,维持较多的干细胞处于G0/G1期,促进各系集落(BFU-E、CFU-GM、CFU-GEMM)的生长,更好地维持HSC的迁徙能力。而暴露于常氧、不恒定且氧浓度变化剧烈的氧环境中的BMHSC,上述功能指标都较低。结论:PBSCT中BMHSC的生物功能与细胞周围氧环境中氧浓度高低及稳定性密切相关,在浓度较低的氧环境下培养BMHSC可能对PBSCT更有益。
郝一文程大也周文玲马怡然王玉亭
关键词:氧浓度骨髓造血干细胞生物功能
三种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本研究比较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的效果及患者血液相关指标的变化。应用CS-3000plus、MCSplus和COBE spectras 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94例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患者单采前后血常规及终产品血常规检测;瑞氏染色后,人工计数MNC;检测单采前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比。结果表明,三组采集的MNC数(×109/袋)分别为3.08±0.79,3.21±1.12和3.22±1.84;Plt下降百分比分别为(6.86±5.70)%,(8.05±5.14)%和(5.89±4.48)%,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应用3种血细胞分离机均可采集到足够量的MNC,满足了培养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临床治疗的要求。
周文玲郝一文
关键词:肿瘤免疫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