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远宁

作品数:13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口译
  • 4篇传译
  • 3篇语言
  • 2篇译员
  • 2篇同声传译
  • 2篇美国法
  • 2篇口译员
  • 2篇交替传译
  • 2篇角色
  • 2篇教学
  • 2篇国法
  • 2篇法庭
  • 2篇翻译
  • 1篇电视
  • 1篇多模态
  • 1篇多模态话语
  • 1篇多模态话语分...
  • 1篇多语
  • 1篇学习者
  • 1篇学习者为中心

机构

  • 12篇中南大学
  • 1篇长沙学院
  • 1篇台州学院
  • 1篇湖南工艺美术...

作者

  • 12篇吴远宁
  • 1篇杨雪菲
  • 1篇胡赟

传媒

  • 2篇中国翻译
  • 2篇求索
  • 2篇外语与翻译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湖南商学院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 4篇2003
  • 1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同声传译的质量评估被引量:2
2003年
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篇章语言学、语用学等多学科领域考察同声传译质量评估的问题 ,提出评估同声传译质量的方法论 ,如问卷 ,以期待对同声传译质量评估从印象式向经验式。
吴远宁
关键词:同声传译
笔记精简对交替传译质量的影响——基于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型视角分析
随着国际之间交流的日益紧密,口译在各种会晤、会议、沟通之间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投注在口译上探究的目光和研究的兴趣也越来越多,口译慢慢发展成熟,有了自己的模式和系统。除开某些直播或现场性质的会议或演说需要用到同声传译,大部...
吴远宁
关键词:口译交替传译
文献传递
论教师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以语言教学为例被引量:3
2003年
本文从教师的视角考察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内涵 ,试图揭示“以学习者为中心”与教师角色之间的关系 ,并就教师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吴远宁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角色教学方式语言教学人文主义
电视同传口译技巧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本文以近年来电视直播节目视频为语料,旨在通过阐明关联理论中明示、推理、语境和最佳关联等重要概念与电视同传的关系,结合电视同传的单向性、大众传媒性、不可预见性和跨文化性四大特点,重点分析电视同传中译员如何在关联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相关口译技巧,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达,同时降低电视观众的信息处理难度。
吴远宁
关键词:口译技巧
“释意理论”在高校非遗艺术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2016年
高校非遗艺术专业在跨文化对外交际的口译过程中遇到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词汇缺失、术语翻译不规范、生硬死译等问题。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口译的特点,通过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释意对等,对高校非遗艺术专业跨文化交际的口译案例进行分析,解决了高校非遗艺术专业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非遗术语、话语、语篇对等问题。
胡赟吴远宁
关键词:释意理论跨文化交际
欧盟的语言选择
2001年
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欧盟内部的语言选择问题 ,并就各种语言选择的利与弊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最后明确了理论。
吴远宁
关键词:欧盟语言选择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域下外宣短视频字幕的翻译方法——以中新社“洋小新”系列短视频为例
2025年
随着当今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短视频逐渐成为对外宣传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阵地,字幕翻译是助阵其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洋小新”是中新社制作的外宣系列短视频,从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分析,其字幕翻译综合运用了回避、折中、强化等策略,以及直译、意译、仿译等翻译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外宣短视频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政治语境,为新时期提升外宣短视频字幕翻译质量、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借鉴和参考。
赵安欣吴远宁刘芬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字幕翻译翻译方法
文本同声传译材料的语言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文本同声传译材料的语言特点是影响口译质量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包括词汇密度高,没有冗长罗嗦成分,较少出现形合现象,句法停顿较多。为提高口译质量,我们建议同声传译大会发言者从发言口语化,多使用意群停顿以及保持适中语速方面做出努力。
吴远宁
关键词:英语翻译口译同声传译语言口语化语速
顺应论视域下《浮生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在Verschueren的语用视角中,文学作品翻译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把《浮生六记》英译本置于语用顺应论视域下,从语境、结构和意识突显性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中外两位译者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如何动态地对语境关系及语言结构做出顺应选择。较好的顺应处理方式证明翻译中的大多数问题在顺应论框架下都能得到很好的解释和解决,为文学翻译活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为中国文化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吴远宁杨雪菲
关键词:《浮生六记》顺应论
关于交替传译的教学
2003年
交替传译要求译员具有很高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本文从语用和认知两个角度探讨了交替传译教学。阐述了对交替传译训练和教学的基本看法。
吴远宁
关键词:笔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