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西花

作品数:50 被引量:391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卒中
  • 13篇脑卒中
  • 9篇康复
  • 8篇肺功
  • 8篇肺功能
  • 7篇卒中患者
  • 7篇脑卒中患者
  • 5篇影响因素
  • 5篇疗效
  • 5篇META分析
  • 4篇运动疗法
  • 4篇疗法
  • 4篇康复训练
  • 4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4篇病患
  • 3篇动功
  • 3篇心病
  • 3篇心肺
  • 3篇腰椎

机构

  • 40篇山东中医药大...
  • 2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0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省地方病...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山东省体育科...
  • 1篇济宁市中医院

作者

  • 48篇刘西花
  • 30篇毕鸿雁
  • 8篇李晓旭
  • 8篇郝世杰
  • 7篇岳寿伟
  • 5篇秦芳
  • 3篇李超
  • 3篇伊长松
  • 3篇高杰
  • 2篇庄贺
  • 2篇林远
  • 2篇任硕
  • 2篇李鑫
  • 2篇高振梅
  • 1篇邱振刚
  • 1篇王丽敏
  • 1篇丁欣利
  • 1篇张鑫
  • 1篇王新陆
  • 1篇王永慧

传媒

  • 9篇中华物理医学...
  • 7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中国康复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康复学报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8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1
  • 2篇2010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快速牵引联合骶裂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影响快速牵引联合骶裂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快速牵引联合骶裂孔注射治疗的2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诱因、职业性质、病程、既往病史、临床症状(JOA得分)、突出类型、突出节段、突出数量、突出大小、椎管或侧隐窝有无狭窄作为自变量,患者疗效作为因变量。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程、椎管及侧隐窝有无狭窄、发病诱因、临床症状(JOA评分)、突出类型、突出位置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椎管及侧隐窝有无狭窄、发病诱因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越长、椎管或/和侧隐窝狭窄、无发病诱因是影响快速牵引联合骶裂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其进行相关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刘西花高杰岳寿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影响因素
一种智能控制的康复训练辅助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的康复训练辅助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与现有技术的辅助系统相比较,本发明的所述辅助系统针对使用者的阻抗拉伸实现相应康复训练的训练装置、对使用者体型特征进行识别进一步调节自身结构的适应调节模块、根据使...
刘西花于子夫毕鸿雁
吸气肌训练联合膈肌抗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联合膈肌抗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肌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吸气肌训练和膈肌抗阻训练,吸气肌训练和膈肌抗阻训练均每日1次,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吸气肌肌力指数、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呼吸肌肌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呼吸肌肌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呼吸训练组患者的吸气肌肌力指数、Fugl-Meyer评分和Berg平衡评分分别为61.80%、75.00分和38.00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Spe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吸气肌肌力指数与FMA评分(r=0.649,P<0.001),Berg平衡评分与FMA评分(r=0.607,P<0.001),吸气肌肌力指数与Berg平衡评分(r=0.475,P<0.005),3者间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吸气肌训练联合膈肌抗阻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吸气肌肌力水平,同时还可促进其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
刘西花杨玉如李晓旭毕鸿雁王静
关键词:脑卒中呼吸肌
快速牵引配合骶裂孔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快速牵引联合骶裂孔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的作用机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且适合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慢速牵引组、快速牵引组和快速牵引加骶裂孔硬膜外阻滞组(联合组),其中慢速牵引组接受1个疗程的腰椎慢速牵引,快速牵引组接受1次腰椎快速牵引,联合组接受1次腰椎快速牵引加骶裂孔硬膜外阻滞。应用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推荐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及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其复发率。结果治疗前,3组JOA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3组的JOA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速牵引组、快速牵引组和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90.7%和94.0%,联合组优于快速牵引组(P〈0.01),快速牵引组优于慢速牵引组(P〈0.01)。随访1年,3组的复发率比较,慢速牵引组最高(20.7%),快速牵引组其次(14.0%),联合组最低(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牵引配合骶裂孔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快速牵引及慢速牵引。
刘西花岳寿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观和客观平衡功能测量的相关性及预测效能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仪测试指标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平衡仪测试指标对BBS的预测效能。方法2022年3月至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脑卒中偏瘫患者66例,采用平衡仪测试患者睁、闭眼静态站立状态下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采用BBS和FMA-LE分别进行评定。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平衡仪指标与BBS评分和FMA-LE评分的相关性,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平衡仪指标对BBS评分的预测效能。结果是否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否吸烟和是否饮酒间,BBS评分和FMA-UE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124,P>0.05)。平衡仪测试中,睁眼运动椭圆面积、睁眼运动长度、闭眼运动椭圆面积、闭眼运动长度均与BBS评分和FMA-UE评分呈负相关(|r|>0.250,P<0.05)。睁眼运动椭圆面积预测BBS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685(P=0.019),睁眼运动长度预测BBS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64(P<0.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睁眼运动椭圆面积、睁眼运动长度、闭眼运动椭圆面积、闭眼运动长度4个平衡测试结果与BBS评分和FMA-UE评分均呈负相关。睁眼站立平衡仪测试指标对BBS评分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王亚楠刘西花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
膈肌移动度对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预测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的预测效果,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脊髓损伤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肺功能测试系统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身体质量指数(BMI)、病因、病程、损伤平面、残损分级、ASIA感觉或运动评分,采用彩色多普勒测量膈肌移动度。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法分析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因素,并用ROC曲线分析膈肌移动度对肺功能指标的预测效果。结果79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MVV%、PEF%分别为(45.25±25.17)%、(41.72±23.98)%、(62.04±25.74)%、(33.20±18.60)%,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80%)。广义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膈肌移动度是脊髓损伤患者FVC%、FEV1%和PEF%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膈肌移动度对FVC%的预测AUC为0.756(P=0.007),膈肌移动度截断值为5.960,敏感度为0.750,特异度为0.762;膈肌移动度对FEV1%的预测AUC为0.762(P=0.001),膈肌移动度截断值为6.00,敏感度为0.727,特异度为0.779。结论膈肌移动度是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指标的独立影响因素,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训练时以增强膈肌移动度为目的的呼吸训练很有必要。
刘西花马甜甜秦芳杨玉如陈国明毕鸿雁
关键词:脊髓损伤肺功能影响因素
骶神经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作用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全球每年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为10.4—83人/100万人[1]。SCI患者常在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等方面遗留功能障碍[2]。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SC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躯体神经活动之间的协调性丧失.
于子夫马甜甜秦芳门伟业杨晓霞毕鸿雁李晓旭刘西花
关键词:META分析神经源性膀胱躯体神经脊髓损伤磁刺激骶神经副交感神经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躯干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6
2020年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1]。平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障碍中居于首位[2],平衡功能是站立与步行的必要条件。虽然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康复后恢复了步行功能,但是平衡和步态障碍在慢性期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躯干肌群的收缩调整对维持身体正常姿势、坐位平衡和站位平衡具有重要意义[3],脑卒中后患者躯干位置感觉和躯干肌力降低显著影响其平衡功能。有研究报道,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中的抗阻骨盆前方上提和后方下掣能够增强躯干下部肌力,促进早期脑卒中患者的行走[4]。
娄天伟田梦刘彦彬刘西花毕鸿雁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脑卒中后偏瘫早期脑卒中PNF
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至2012年9月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应用RevMan4.2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10篇文献涉及膝关节伸屈度(ROM),7篇涉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Meta分析表明,早期康复组膝关节ROM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后的WMD=17.08,95%CI:15.59-18.57,总体检验结果 Z=22.51,P〈0.000 1;早期康复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后的OR=5.14,95%CI:3.00~8.80,总体检验结果Z=5.97,P〈0.000 01。结论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可较好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
刘西花毕鸿雁柳晓梅林远伊长松高振梅任硕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META分析早期康复训练
有氧运动抑制炎症反应改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心肌纤维化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会引发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等心血管病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重,发病人群逐渐增多。炎症反应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因素,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减轻炎症保护心肌功能。但有氧运动对AS心肌纤维化的保护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氧运动对AS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机制。方法2022年2—8月选取27只8周龄的雄性ApoE^(-/-)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有氧运动组,每组9只。制备AS小鼠模型,对小鼠进行运动训练,Masson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NOD受体3(NLRP3)、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情况,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量。结果Masson染色结果示模型组心肌组织纤维化较对照组明显加重;有氧运动组心肌组织纤维化较模型组明显改善。HE染色结果示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较错乱,细胞形态、大小异常,细胞间隙增大,存在炎性细胞浸润;有氧运动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尚整齐,细胞形态、大小异常,细胞间隙基本正常。模型组NLRP3、IL-1β、TGF-β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有氧运动组NLRP3、IL-1β、TGF-β1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SOD、GSH-Px表达量低于对照组,有氧运动组SOD、GSH-Px表达量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明显改善ApoE^(-/-)AS小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炎性反应、激活抗氧化水平有关。
秦芳马甜甜于子夫刘西花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化有氧运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