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至昱 作品数:10 被引量:45 H指数:5 供职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光接触过敏原与黄褐斑的相关性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常见光接触过敏原与黄褐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依循英国光学皮肤病研究组推荐的光斑贴试验操作步骤,从国家化妆品光感性皮炎诊断标准(GBl7149.6-1997)、国家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GBl7149.2-1997)及国家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GBZl8-2002)中筛选出20种常见过敏原。对50例黄褐斑患者及30例正常人对照进行光斑贴试验。结果50例黄褐斑患者中光斑贴试验阳性24例占48.0%,30例正常人对照中光斑贴试验阳性7例占23.33%,黄褐斑患者光斑贴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褐斑患者光斑贴试验阳性率高于正常人。 刘至昱 傅雯雯 胡跃 徐昱关键词:黄褐斑 职业性皮肤病 光感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活化抗原CD69、HLA—DR在寻常性银屑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和皮损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活化抗原CD69和HLA—DR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CF淋巴细胞和皮损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3+T细胞中CD69和HLA—DR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皮损组织中HLA—DR的表达并进行对比。两组统计学分析采用双侧t检验。结果CD69和HLA—DR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70±1.90)%、(8.97±1.79)%,比健康对照组[(1.56±0.95)%、(3.02±1.15)%]明显升高(均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D3+HLA—DR+细胞百分比与银屑病皮损和严重程度评分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r=O.5626,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中HLA—DR表达升高,但表皮中HLA—DR表达降低(均P〈0.05),HLA—DR在健康人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而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则广泛表达于真皮组织。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CF淋巴细胞及皮损中的炎症细胞存在异常活化,外周血CD3+HLA—DR+细胞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陈文娟 顾俊瑛 龚瑜 刘至昱 许辉 熊惠姊 史玉玲关键词:抗原 CD69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紫外线与黄褐斑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09年 黄褐斑的发病与加重和日光暴晒有关,并具有夏重冬轻的特点。近年来研究发现,紫外线的直接作用及间接分子调节能增加皮肤黑素的生成,并且紫外线还可以通过促进自由基的生成而间接产生色斑。多种线索表明,紫外线与黄褐斑的发病存在联系,一般可见光引起的慢性光接触过敏可能也与黄褐斑发病有关。 刘至昱 傅雯雯关键词:黄褐斑 紫外线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7年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大多数轻、中度银屑病患者可以通过局部外用药物有效治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制定的银屑病治疗指南将寻常性银屑病(PV)的治疗分为2个阶段:缓解症状阶段和维持、巩固治疗阶段。药物的疗效不仅和药物本身相关,而且与患者的依从性和对治疗方法的接受度也密切相关。 许辉 费珵雯 顾俊瑛 龚瑜 李秀丽 刘至昱 高飞 史玉玲关键词:银屑病 寻常性 卡泊三醇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乳房外Paget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乳房外Paget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进行ALA-PDT治疗,每2周1次,连续治疗5次。3个月内每2周随防1次,3个月后每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6个月~1年。结果:3例患者经过5次治疗后完全缓解;5例患者部分缓解,其中3例患者肿瘤明显缩小后,给予手术治疗,效果良好;2例患者无反应,但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ALA-PDT是一种疗效好、复发率低、无创伤性的治疗乳房外Paget病的有效方法。 刘至昱 李秀丽 顾俊瑛 高飞 许辉 史玉玲关键词:乳房外PAGET病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一款面霜在非剥脱点阵激光术后修护效果的半脸随机对照试验 202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一款含积雪草叶提取物的舒缓修护面霜在非剥脱点阵激光术后对皮肤修护和舒缓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随机、半脸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32例25~60岁的中国受试者。受试者在接受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后,面部一侧(试验侧)使用试验产品,另一侧为对照侧使用对照产品。通过测量a*值、红区面积占比、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流失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以及皮肤科医生评估和受试者自我评估的方式,对受试者两侧脸的皮肤状态进行了为期7 d的跟踪评估。结果在应用产品后的各个随访时间点,试验侧的a*值、红区面积占比、EI值、TEWL值均显著低于对照侧(P<0.05),而角质层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此外,医生评估的结果表明两款产品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受试者的自我评估结果表明,试验侧在舒缓泛红、紧绷、刺激、瘙痒、刺痛、灼热等方面有着更快且更明显的改善效果。结论研究证实试验产品在非剥脱点阵激光术后对Fitzpatrick皮肤分型为Ⅲ~Ⅳ型的中国人群具有显著的修护和舒缓效果。相较于基础保湿产品,该面霜能有效改善皮肤泛红,舒缓术后面部不适,修护皮肤屏障,且安全性良好,受试者满意度高,有望成为光电术后护理领域的新选择。 徐博涵 覃潇怡 唐泽先 王银娟 范虹 刘至昱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比较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和二氧化碳(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科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就治的111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为特殊部位(尿道口、系带或宫颈部位)的疣体患者,共17例,单用ALA-PDT治疗;余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分别采用ALA-PDT联合CO_2激光治疗和单一CO_2激光治疗。ALA-PDT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CO_2激光治疗根据疣体大小一次或分次清除疣体。3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每1、2、3个月分别电话随访一次。结果单用ALA-PDT组一个疗程结束后的清除率为93.4%(16/17),3个月后总复发率为11.8%(2/17)。联合治疗组和CO_3激光单一治疗组3个月后的总复发率分别为14.9%(7/47)和55.3%(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57,P<0.001)。结论ALA-PDT联合CO_2激光治疗CA疗效确切,复发率低;ALA-PDT可有效治疗特殊部位的疣体,临床适用范围广。 顾俊瑛 史玉玲 李秀丽 李晓建 刘至昱 高飞关键词:尖锐湿疣 CO_2激光 PBL教学方法在七年制医学生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7 2016年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和以往的病例分析不同,具有启发性、引导性、互动性、以问题为中心的特点。研究者以皮肤科临床真实病例为背景,在皮肤科七年制医学生临床见习过程中尝试PBL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学为主和指导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总结PBL教学法的优势与特点,为皮肤科开展PBL新型教学法提供参考。 顾俊瑛 高飞 刘至昱 许辉 史玉玲关键词:PBL教学 皮肤性病学 教学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头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头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头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进行ALA-PDT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5次。3个月内,每2周随访1次;3个月后,每个月随访1次。结果经过5次ALA-PDT治疗后,25例患者中,18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果。浅表型基底细胞癌治疗效果最好,完全缓解率达90%。随访6~19个月,18例完全缓解患者中2例复发,复发率11.1%。结论 ALA-PDT是一种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无创伤性的治疗头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有效方法。 刘至昱 史玉玲 顾俊瑛 高飞 许辉 龚瑜关键词: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光接触过敏原与黄褐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一般常见光接触过敏原与黄褐斑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为日晒与黄褐斑之间可能的关系提供依据。
方法:依循英国光学皮肤病研究组推荐的光斑贴试验方案,从国家化妆品光感性皮炎诊断标准(GB17149.6-1997)及国... 刘至昱关键词:黄褐斑 皮炎 光变态反应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