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喜

作品数:26 被引量:33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白桦
  • 6篇植株
  • 6篇小黑杨
  • 6篇花粉
  • 6篇黑杨
  • 4篇杨树
  • 3篇植株再生
  • 3篇种源
  • 3篇离体培养
  • 3篇落叶松
  • 3篇花粉植株
  • 2篇育种
  • 2篇同工酶
  • 2篇嫩枝
  • 2篇嫩枝扦插
  • 2篇扦插
  • 2篇区划
  • 2篇种源区划
  • 2篇组培
  • 2篇桦树

机构

  • 26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吉林省林科院

作者

  • 26篇刘玉喜
  • 12篇詹亚光
  • 11篇陆志华
  • 9篇李莉
  • 8篇齐立志
  • 8篇杨传平
  • 5篇姜静
  • 4篇张培杲
  • 4篇刘桂丰
  • 3篇陶静
  • 3篇任旭琴
  • 2篇李景云
  • 2篇林代斌
  • 2篇张培果
  • 1篇滕文华
  • 1篇陈艳
  • 1篇李俊涛
  • 1篇由香玲
  • 1篇秦泗华
  • 1篇赵文

传媒

  • 15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植物研究
  • 2篇全国林木遗传...
  • 2篇中国林学会林...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木本植物研究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4
  • 4篇1993
  • 2篇1992
  • 4篇1991
  • 3篇1990
  • 2篇198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杨树未授粉子房的离体培养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通过对杨树子房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内部发育状态的观察,从而对附加二种蔗糖浓度、二组激素的MS和BN培养基所形成的8种培养基组合进行了筛选。同时在接种的子房上采用去掉花盘的处理,结果对促进子房开裂效果很好。对所获植株进行了根尖染色体数量检查,在所检查的10株苗中,8株为二倍体、2株为混倍体。据混倍体植株不同染色体数量细胞的分布和比例,认为所获植株来源于配子体性细胞。
詹亚光刘玉喜陆志华
关键词:小黑杨小青杨离体培养雌核发育
日本桦树育种研究概况被引量:1
1999年
桦属在日本有9个种,主要分布在本洲北部,其中日本白桦、日本岳桦和棘皮桦3种桦树最为重要,研究的也较多。自1958年以来主要研究了桦树的抗野兔、野鼠特性,以及桦属种间杂交的后代抗野兔、野鼠性的差异,桦属种间杂交和种内杂交其杂交方式不同对种子产量和成活率等的影响;日本白桦、棘皮桦种源试验;日本白桦无性系的测定与早期选择;棘皮桦材质材性的研究。制定了日本桦树的育种战略。
姜静刘玉喜杨传平
关键词:桦树育种概况抗性选择种源选择无性系
白桦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Ⅰ)被引量:24
1994年
通过白桦嫩枝扦插及移栽试验、对影响插穗生根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使用生根促进剂和枝条的幼化状态对生根率有显著影响。扦插苗的成活率在不同的移栽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用伐根的当年生半木质木萌条扦插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在70%以上。移栽成活率为62.5%。
詹亚光李景云刘吉春李莉滕文华王会仁秦泗华刘玉喜
关键词:白桦扦插繁殖
组培法繁殖落叶松杂种的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利用13年生落叶松杂种休眠顶芽作外植体,采用腋芽增殖途径,分化率最高可达80.6%,由一个外植体进行一次分化培养最多可形成30个腋芽,经继代培养后多数能伸长形成嫩枝,少部分试管苗生根形成了完整的植株。较好的激素组合为BA3+NAA0.2;BA1+NAA0.01;BA2+NAA0.2(单位:mg/L)。细胞分裂素以BA分化效果最好,KT次之。同一杂种不同单株再生个体的能力有很大差别,较好的单株由一个外植体平构形成11.9个腋芽。
李莉陆志华刘玉喜张培杲
关键词:微体繁殖
全文增补中
兴安落叶松种内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地理变异研究
1991年
以14个种源的兴安落叶松种子为材料,采用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①兴安落叶松各种源间过氧化物同工酶的酶带数差异极显著;②按照不同种源过氧化物同工酶的不同谱带频率进行聚类分析,将14个种源的兴安落叶松划分为4个种源区。
李莉杨传平刘玉喜齐立志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过氧化物酶地理变异
全文增补中
小黑杨花粉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被引量:3
1990年
1989年冬笔者对已自行加倍的80株小黑杨花粉植株的休眠芽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发现株间有差异,酶谱可截然分成两类。第一类酶谱与小黑杨原株(花药培养供体)不同,在B带区多了一条带纹即B_2带,此类约占78%。第二类酶谱与小黑杨原株完全相同,此类约占22%。无论株间形态分离还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差异都充分说明这些小黑杨单倍体植株来源于花粉,它们是重组花粉在植株水平上的表现。实验还证明,小黑杨花粉植株休眠芽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是稳定的,可用来鉴定小黑杨花粉植株的无性系,相信用同工酶鉴定杨树无性系会对林业生产起重要作用。
刘玉喜陆志华詹亚光李莉齐立志张培果
关键词:小黑杨花粉培养过氧化物酶
红松成熟胚离体培养器官发生组织学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成熟胚离体培养,先在分化培养基(SH+1-2mg/L BAP+3%蔗糖)培养两周,然后转入无激素培养基(SH+3%蔗糖),在下胚轴和上胚轴陆续形成不定芽。石蜡制片、观察红松成熟胚不定芽的器官发生过程。结果表明:不定芽起源于胚轴的皮层细胞,有的是表皮和皮层细胞同时启动。芽形成全过程可分成四个阶段:启动阶段、芽原基形成阶段、鳞叶原基形成阶段和不定芽结构形成阶段。
刘玉喜唐翠詹亚光
关键词:不定芽
小黑杨花粉植株H_1株系间变异及其选择利用的研究
1992年
小黑杨(Populus xiaohei T.S.Hwang ex C.Wang et Tung)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经14年的生长观察,发现花粉植株间表现出明显分离。选出19个株系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材积生长差异显著。可从中选出优良株系加以利用,并提出杨树单倍体育种程序。
刘玉喜陆志华詹亚光李莉齐立志张培杲
关键词:小黑杨花粉植株
小黑杨细胞培养及植株再生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报道了小黑杨(Populus xiaohei T.S.Hwang ex C.Wang et Tung)细胞培养及植株再生过程,包括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单细胞分离及培养、愈伤组织的再形成及植株再生。试验结果表明:①悬浮细胞的质量是影响细胞培养的根本因子,它主要决定于愈伤组织的质量和振荡培养时间。小黑杨三种类型愈伤组织中只有类型Ⅱ,即淡黄色,表面干燥、疏松的颗粒状愈伤组织适于制备悬浮细胞液,振荡时间一般3—5d。②用液体—固体双层培养法进行小黑杨细胞培养是一成功的尝试。MS培养基大量元素浓度、2,4-D浓度、培养基的pH值是影响细胞分裂生长的重要因子。最佳培养基为附加2,4-D 2mg/L,KT 2mg/L和2%蔗糖的改良MS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③细胞培养再形成的愈伤组织转到分化培养基后能整齐一致地转变成类型Ⅰ愈伤组织,分化率和生根率均达到100%。
陆志华李家儒刘玉喜
关键词:小黑杨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培养植株再生
日本落叶松小孢子发生的研究
1991年
本文描述了日本落叶松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小孢子发生的过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同一孢子叶内有不同步现象,并对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进行了记述和分析。
李莉刘玉喜关成平齐立志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小孢子发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