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凤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行为学
  • 2篇神经行为
  • 2篇神经行为学
  • 2篇鼠脑
  • 2篇尼莫通
  • 2篇脑出血
  • 2篇干预作用
  • 2篇出血
  • 2篇大鼠脑
  • 2篇大鼠脑出血
  • 1篇丹皮
  • 1篇丹皮酚
  • 1篇血流
  • 1篇营养不良
  • 1篇预后
  • 1篇卒中
  • 1篇卒中后
  • 1篇脑血
  • 1篇脑血流
  • 1篇脑血流量

机构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医学院

作者

  • 3篇刘春凤
  • 2篇邵国富
  • 2篇丁卫祥
  • 2篇张志琳
  • 1篇包士尧
  • 1篇周晓宇
  • 1篇沈月平
  • 1篇王少石
  • 1篇郝俊杰
  • 1篇杨江胜
  • 1篇包仕尧

传媒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川芎嗪、尼莫通对大鼠脑出血后局部脑血流量、脑水份含量及神经行为学干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采用立体定向术和新鲜未肝素化血液注入尾状核而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观察用药物干预后的脑出血组较单纯脑出血组在局部脑血流量 (rCBF)、脑水份含量及神经行为学方面的变化。方法 用氢清除法分别测定血肿周围和远隔部位不同时限的rCBF ;用干—湿重法测定两组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的脑水份含量 ;观察两组大鼠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限的神经行为学评分的改变。结果 川芎嗪、尼莫通干预后的脑出血组血肿周围及远隔部位的rCBF明显增加 ,脑水份含量降低 ,神经行为学明显改善 ,与单纯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 0 0 1)。结论 川芎嗪。
丁卫祥包仕尧邵国富刘春凤张志琳
关键词:川芎嗪尼莫通脑出血局部脑血流量神经行为学
脑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调查脑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探讨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438例在社区医院住院的卒中后患者,记录其人口学特征、营养学评定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mRS评分、Barthel指数、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脑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达52.7%;卒中后营养不良的患者中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NIHSS〉4分)的占77.1%,重度残障(mRS评分4~5分)的占70.1%,日常生活重度依赖及完全依赖(Barthel指数0~45分)的占69.7%,感染发生率为34.6%。并发症发生率为55.4%;而正常营养状态患者,相应的比例分别为24.2%、21.3%、19.8%、11.6%和18.8%。结论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营养不良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相关性(P〈0.0001),营养不良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严重,日常生活能力低下,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高,关注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对改善卒中预后有积极作用。
杨江胜王少石周晓宇刘春凤沈月平郝俊杰
关键词:脑卒中营养不良预后
丹皮酚、尼莫通对大鼠脑出血后rCBF、脑水份含量及神经行为学干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0
2001年
目的本实验采用立体定向术和新鲜未肝素化血液注入尾状核而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观察用丹皮酚、尼莫通干预后的脑出血组较单纯脑出血组在rCBF、脑水份含量及神经行为学方面的变化。用氢清除法分别测定血肿周围和远隔部位不同时限的rCBF;用干-湿法测定两组大鼠脑出血后4.12和24小时R1,R2,R3,B4部位的脑水份含量;观察两组大鼠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限的神经行为学评分的改变。结果 丹皮酚、尼莫通干预的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远隔部位的rCBF明显增加,脑水份含量降低,神经行为学明显改善与单纯出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0.01)
丁卫祥邵国富包士尧刘春凤张志琳
关键词:丹皮酚尼莫通脑出血RCBF神经行为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