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彬

作品数:66 被引量:210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生物学
  • 15篇农业科学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蛋白
  • 11篇基因
  • 10篇细胞
  • 10篇斑马
  • 10篇斑马鱼
  • 8篇鱼类
  • 8篇红鲫
  • 6篇黄颡
  • 6篇黄颡鱼
  • 5篇蛋白磷酸酶
  • 5篇荧光
  • 5篇酸酶
  • 5篇磷酸酶
  • 5篇金鱼
  • 5篇干细胞
  • 4篇育种
  • 4篇体色
  • 4篇磷酸化
  • 4篇分化
  • 4篇倍性

机构

  • 60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湖南省水产科...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科技职业...
  • 1篇湘南学院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加州大学

作者

  • 60篇刘文彬
  • 43篇肖亚梅
  • 26篇刘锦辉
  • 26篇彭亮跃
  • 14篇刘少军
  • 13篇李万程
  • 10篇刘筠
  • 6篇张轩杰
  • 5篇刘姣
  • 4篇陈合格
  • 4篇张永勤
  • 3篇付虎
  • 3篇郑春兵
  • 3篇陈丽莉
  • 3篇马海立
  • 3篇王道
  • 2篇惠珊珊
  • 2篇邹立军
  • 2篇陈建林
  • 2篇熊振

传媒

  • 12篇激光生物学报
  • 5篇生命科学研究
  • 5篇水生生物学报
  • 4篇水产学报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解剖学报
  • 1篇Curren...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G1478抑制剂对白鲫体色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鱼类的体色由基本色素细胞相互配合而成,色素细胞主要有4种类型:黑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AG1478是针对酪氨酸激酶(Tyr)的一种新型抑制剂。Tyr是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在黑色素细胞中呈特异性表达。本文主要阐述了白鲫四种色素细胞以及两种不同形态黑色素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探讨了AG1478抑制剂对白鲫早期体色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抑制剂对白鲫早期体色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李华金赵韩唐玲倩彭亮跃刘文彬肖亚梅刘锦辉
关键词:AG1478色素细胞白鲫
白鲫×红鲫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被引量:14
2015年
以雌性日本白鲫和雄性红鲫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了杂交子代合方鲫.对该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形态特征、繁殖特性和遗传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合方鲫的体色为青灰色,外形特征介于父母本之间,表现出杂交特征.合方鲫性腺发育正常,雌雄两性可育,并且具有较高的受精率(90.2%)和孵化率(80.5%),为新品系的繁衍和群体扩大奠定了基础.合方鲫的染色体数为2n=100,DNA含量与亲本一致,是一种二倍体鱼.合方鲫的45S r DNA的ITS区包括ITS-1,5.8S和ITS-2三部分,总长度为884 bp,与亲本序列相似度较高并表现出偏向于父本遗传的特征.同时,杂交子代序列兼有双亲特异碱基位点,表现出重组现象.合方鲫5S r DNA的NTS区具有3种长度类型,序列全长为654 bp,与母本相似度为94.2%,与父本似度为95.1%,杂交子代序列具有明显的重组和突变特征,这些基因重组和突变是品种改良和新品系形成的遗传基础.本研究证明了合方鲫在遗传组成和外形方面都与其亲本有本质区别,是一种有杂种特性的后代,该杂交品种的形成在鱼类遗传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王静肖军曾鸣徐康陶敏张纯段巍刘文彬罗凯坤刘筠刘少军
关键词:日本白鲫红鲫杂交
红斑马鱼体色观察及敲除mitfa基因对其体色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斑马鱼(Danio rerio)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红斑马鱼为小型观赏性鱼类之一。鱼类体色主要是由皮肤或鳞片上的色素细胞的种类和分布决定的。黑色素细胞诱导转录因子(MITF)主要调控动物黑色素细胞发育和分化。本文观察了红斑马鱼成鱼的背鳍、臀鳍、腹鳍、胸鳍色素细胞的组成和分布,跟踪观察了红斑马鱼早期体色发育过程。通过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构建了mitfa基因敲除体系,研究了mitfa基因在红斑马鱼早期体色发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红斑马鱼鳍上分布有红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少量的虹彩细胞,但背鳍有大量的黑色素细胞;2)在红斑马鱼早期体色发育过程中,首先出现黑色素细胞,接着出现黄色素细胞,一个月后,红斑马鱼的黑色素细胞消退,鱼体表变浅红,变色中体表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呈红色、银白色条纹相间分布的成鱼体色;3)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mitfa基因,结果发现,mitfa的缺失导致早期红斑马鱼黑色素细胞显著减少。上述研究结果将为观赏鱼的选育以及建立人工改良鱼类体色有效途径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王梅张永勤黄靖彭亮跃刘文彬肖亚梅刘锦辉
关键词:鱼鳍色素细胞
一种利用热休克法选育雌性三倍体斑马鱼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热休克法选育雌性三倍体斑马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作为亲鱼,进行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将得到的受精卵置于培养皿中在28℃‑29℃条件下静水培养,然后转入40.5℃‑41.5℃的水中...
肖亚梅彭亮跃符文刘少军刘文彬刘锦辉
文献传递
一种确定鱼类卵巢发育关键限速点的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鱼类卵巢发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确定鱼类卵巢成熟优势限速点的方法:选取不同发育阶段的鱼类卵巢为材料进行组织学切片,统计得到鱼类卵巢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卵泡的占比;根据不同类型卵泡的占比情况,利用样条插值和线性拟合...
肖亚梅张广婧万中黄镇刘锦辉符文彭亮跃刘文彬
斑马鱼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诱导方法以及用于该诱导方法的诱导型培养基、iPS培养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斑马鱼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诱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取斑马鱼组织或斑马鱼胚胎,经过体外分离培养获得斑马鱼成纤维细胞,然后用病毒感染斑马鱼成纤维细胞,再对感染后的斑马鱼成纤维细胞进行诱导,经人工挑克隆及传...
肖亚梅赵小阳周勇华彭亮跃蒋明贵刘文彬刘锦辉
文献传递
一种鱼类卵子的体外保存液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类卵子的体外保存液,按体积分数计其包含以下各组分:基础培养液53.63%‑82.87%、鱼血清1.37%‑2.13%和鱼卵巢液15.0%‑45.0%。本发明还公开了鱼类卵子的体外保存液的应用,将离体的成...
肖亚梅彭亮跃何国敏符文刘锦辉刘文彬
顺铂作用于人恶性睾丸生殖细胞瘤NT2细胞后对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
2018年
为了探讨顺铂(cisplatin, CDDP)对人恶性睾丸生殖细胞瘤NT2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用20μmol/L CDDP作用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T2细胞12 h、24 h、48 h,采用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NT2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Sox-2、Oct-4、Nanog的细胞定位以及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同时对肿瘤干细胞耐药相关基因ABCG2的表达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与对照组相比, CDDP处理组细胞变圆且漂浮细胞数量增多,存留活细胞数量随药物作用时长增加而减少;免疫荧光显示Sox-2、Oct-4、Nanog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都显示Sox-2、Oct-4、Nanog在CDDP处理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上调;同时ABCG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CDDP处理组显著增加(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顺铂导致人恶性睾丸生殖细胞瘤NT2细胞的肿瘤干细胞耐药机制加强。
莫艳秀莫艳秀范云鹏李木兰张鹏刘文彬肖亚梅
关键词:干细胞标志物
表观遗传学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7年
表观遗传学是指以不涉及到核苷酸序列的改变、但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遗传的生物现象为内容的生命学科。它通过DNA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4种方式来控制表观遗传的沉默。据此,对表观遗传学涉及的机制、改变的特征及表观遗传学的相关研究进展等方面问题进行综述。
郭新红刘文彬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
蛋白磷酸酶PP-1c在不同倍性鱼6种组织中的分化表达模式被引量:3
2009年
以异源四倍体鲫鲤及其二倍体父/母本(湘江野鲤/红鲫)和子代三倍体湘云鲫等为实验材料,运用W estern-blotting技术及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实验手段,分析了PP-1的催化亚基在上述不同倍性鱼体内的表达模式:蛋白水平检测发现PP-1c在不同倍性鱼的大脑、心脏、肌肉、肾脏、肝脏和性腺6种主要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不同的组织中显示了明显的差异表达模式,而PP-1c在这4种不同鱼的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更显著,其中在异源四倍体鲫鲤中表达最低,在父/母本红鲫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子代三倍体湘云鲫中的表达最高,这种差异性可能从生化的角度说明了子代与父母本之间的变异性。免疫荧光组化实验结果显示,从整体水平来看,4种不同鱼的同一组织中,PP-1c的表达模式是非常相似的,这可能从蛋白和细胞的水平说明了异源四倍体鲫鲤与其二倍体父/母本及子代三倍体湘云鲫之间的遗传相似性。但对于同一组织的不同细胞的具体表达部位是有差异的,具有细胞特异性。
刘文彬刘姣马海立郑春兵付虎袁丹肖亚梅刘少军刘筠李万程
关键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