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旺
- 作品数:63 被引量:23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地震局重点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利用多个震源机制解求东大别地区平均应力场被引量:22
- 2011年
- 利用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得到应力张量在地理坐标系下的表达式,进而可计算平均应力张量.通过求平均应力张量的本征向量,即可得到其主轴方向,并由此推断区域应力场方向.利用东大别地区219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比较了不同相似程度和不同起算震级资料得到的主轴方向,认为该方法计算结果非常稳定,主轴方位角的误差小于5°,倾角的误差小于10°.计算结果表明,东大别地区最大主压应力轴σ1的方位角为267°,倾角为5°;最小主压应力轴σ3的方位角为358°,倾角为4°.表明该地区受东西向的水平挤压和南北向的水平拉张作用.
- 刘泽民刘东旺李玲利倪红玉陈安国郑先进
- 关键词:应力张量震源机制解应力场
- 九江M_s 5.7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2005年9月合肥地震台地电阻率出现明显异常变化,11月26日九江、瑞昌交界地区发生M_S 5.7地震,经核实分析,确认该地电异常是九江地震的震兆异常,为今后华东地区分析和确定地电异常提供了重要参考。
- 何康王燚坤刘东旺张军陶月潮
- 关键词:地电阻率九江地震经验公式
- 安徽霍山历史地震调查新进展
- 据史料记载,安徽六安一霍山地区自1336年以来发生过9次5级以上历史地震,其中1917年的6%级地震是安徽省有史记载的最大地震之一,研究区内历史地震不论是强度还是频次在华东地区都是比较突出的。笔者据野外考察,对1917年...
- 刘东旺陈安国王健
- 关键词:地震调查震中位置地震地质
- 安徽及邻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选择安徽及邻区观测精度相对较高的地震资料作为样本,统计分析不同空间范围内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初步讨论了震源深度与地质构造,地壳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及邻区平均震源深度10 km左右。中小地震震源深度在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大体上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深度优势分布为5~15 km。其中霍山地区震源深度优势分布为5~10 km。总体上,安徽及邻区地震多发生在5~20 km地壳的中上部,为浅源地震。
- 李军辉刘东旺洪德全孙盼盼
- 关键词:震源深度浅源地震
- 公元1831年安徽凤台地震宏观震中考察被引量:2
- 2010年
- 公元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安徽凤台曾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史料记载情况基本一致,但现有各版地震目录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存在分歧,震中位置竟多达4处.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作者对该地震进行了实地考察.经综合分析认为,应当对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进行调整,震中位置应改为32.88°N、116.89°E,名称相应变更为"安徽怀远西南地震".同时认为此次地震原来所确定的震级(614)偏大.
- 陈安国刘东旺沈小七邵磊王健
- 关键词:地震活动历史地震地震参数地震考察
- 安徽及邻区地震序列类型的判定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3
- 1998年
- 根据《大中城市震后趋势快速判定工作方案》制定指南,结合采用八五攻关成果中的一些新方法和历史地震资料,对安徽省及其邻近区域地震震型进行了判定,同时简要分析了其分布特征,以求在震后趋势判断上做些有效的工作。
- 刘东旺童远林夏瑞良
-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震
- 金寨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利用安徽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进行地震重新定位,扣除场地响应、非弹性衰减等。反演计算2014金寨地震序列震源参数值,分析研究其特征变化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视应力、地震矩等震源参数随时间变化均呈现震前增强震后明显减弱的趋势,主震时达最大,震后降低到相对较低水平;(2)视应力与地震矩、震级呈明显的正相关,应力降随地震矩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拐角频率与地震矩呈明显的负相关,地震矩的对数与震级呈线性相关,此对深入了解震源参数的物理意义有着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大别山及周边地区的震情判定和趋势预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刘川琴李发刘东旺祝怡红谢庆
- 关键词:视应力应力降地震矩
- 安徽中西部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的对比分析
- 1999年
- 针对安徽中西部地区目前存在的多项测震学指标异常,重点对比分析了该区域1970年以来三个活动时期的地震活动时空特征。认为本活跃期期间(1990年以来)地震活动特征总体上与第四个活动期期间(1970年~1979年)比较类似,但活动水平要低,时间上还将持续1年至1年半左右。
- 刘东旺沈小七
- 关键词:地震活动特征地震
- 地震学综合定量预报方法在华东地区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 2001年
- 本文应用地震学综合定量预报方法 ,结合区域地震活动特点 ,在华东地区进行了分区实际预报效能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华东地区有 5个区域通过 R值检验 ,效果较好 ,有 4个区域未能通过 R值检验 ;并对通过检验的区域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
- 沈小七刘东旺
- 研究地震空区及条带附近地震破裂特征方法的误差讨论
- 2001年
- 较详细地讨论了确定中小地震破裂面方向和环境应力值方法的误差 .分析表明 ,引起破裂方向误差的主要因素是台站包围震中的张角和制作广义方向性函数理论量板的精细程度 .若对于θ角 (台站和震中的连线与主破裂方向之间的夹角 )每隔1 5°给出一条理论曲线 ,当台站包围震中张角大于 6 0°时 ,其误差可小于 1 5°.引起环境应力值τ0 相对误差的主要因素是震级误差 .若震级误差为 0 .3,可引起τ0 的相对误差为 70 % .
- 刘文龙王金周陈宇卫凌学书何小伟刘东旺
- 关键词:地震破裂环境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