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永祥

作品数:55 被引量:289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9篇水稻
  • 11篇穗型
  • 10篇寒地
  • 8篇不同穗型
  • 5篇性状
  • 5篇早粳
  • 5篇早粳稻
  • 5篇粳稻
  • 4篇水稻群体
  • 4篇气候
  • 4篇CO_2浓度
  • 3篇稻穗
  • 3篇冬小麦
  • 3篇叶绿
  • 3篇叶绿素
  • 3篇叶绿素含量
  • 3篇水稻品质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小麦
  • 3篇节水

机构

  • 3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1篇内蒙古民族大...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黑龙江农垦科...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天津天隆农业...

作者

  • 48篇冯永祥
  • 11篇谢立勇
  • 11篇徐正进
  • 7篇吕艳东
  • 7篇郑桂萍
  • 7篇张子军
  • 6篇林而达
  • 6篇韩雪
  • 5篇赵洪亮
  • 5篇郝兴宇
  • 4篇钱永德
  • 4篇姜乐
  • 4篇李金峰
  • 3篇王嘉宇
  • 3篇王贺然
  • 3篇王惠贞
  • 3篇郭晓红
  • 3篇宋桂云
  • 3篇宁大可
  • 2篇刘丽华

传媒

  • 5篇黑龙江八一农...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辽宁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稻米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种子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现代化农业
  • 1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插秧期对早熟水稻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为缓解水资源紧缺,使水稻既能避开用水高峰期,又能充分利用后期的光温条件,充分完成灌浆,2008年5—10月,以早熟品种秋光为试材,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了不同插秧期对秋光灌浆特性的影响研究,并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插秧期的推迟,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长,插秧期对二次枝梗粒的影响明显。整个灌浆过程表明,早熟品种秋光在6月5日插秧有利于节水并能充分灌浆。
肖艳云曹敏建冯永祥谢立勇田立双
关键词:早熟水稻插秧期灌浆特性节水
不同覆盖物保温性及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在大棚育秧的基础上研究了无纺布覆盖、地膜打孔覆盖和不加处理的软盘(对照)3种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纺布覆盖和打孔覆盖育秧与对照相比,在秧龄、株高、叶长、根量和百株干重方面有显著差异,并且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无纺布覆盖和打孔覆盖育秧同对照相比明显提高了苗层温度,但地膜打孔覆盖育秧偶尔会出现35℃的高温,可以通过加大打孔密度、通风,抑制出现高温和秧苗徒长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寒地大棚育秧与地膜打孔和无纺布覆盖相结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育秧方式。
张子军冯永祥
关键词:无纺布育秧
黑龙江地区水稻种植品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前为止,不仅仅是北方等地区较为喜爱食用大米,现在的情况是南方的部分人也开始食用大米。例如:黑龙江省一些地区在种植水稻方面也是很擅长的,水稻的年产量也很高。因此,主要研究如何在现在的基础上更好的提高黑龙江地区水稻种植的品质,从而提升黑龙江省在该行业的竞争能力,提高国家的农业收入,同时增加农民的年收入。
张红雷冯永祥
关键词:水稻水稻品质
寒地水稻产量性状相关及聚类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究影响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相关性状。[方法]应用表型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20个水稻品种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水稻产量相关性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在6个影响水稻产量的主因子中,功能叶因子和产量因子对水稻产量的累积贡献率为96.56%;20个水稻品种被归为3类,显示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结论]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应注意剑叶叶面积和结实率、千粒重的选择。
冯永祥刘沐江汪秀志吕彦东郑桂萍钱永德刘光雷
关键词:超高产育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地膜的安全使用技术研究
于立河于立红焦峰王鹏郭伟冯永祥薛盈文吴金花张玉先袭峰崔丽亚
通过调研和测定摸清了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水稻和大豆田农膜的使用种类、使用量,农膜的使用技术及安全性评价,掌握了常用农膜的成分指标和现状.调查研究了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水稻和大豆田常用农膜使用后的技术处理状况,农膜的降解规律,...
关键词:
关键词:地膜土壤污染治理
寒地早粳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较系统地探讨了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保证一定穗长的基础上,追求较大的单穗重而且结实良好是超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着粒密度高是不利于产量提高的,而较高的每穗实粒数,即良好的结实率是获得高产的主要途径。产量与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保证一定的一次枝梗数,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每穗的二次枝梗数是提高产量的最有效途径。产量与一次枝梗实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提高一、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尤其是提高一次枝梗结实率是寒地水稻超高产育种穗部性状选择的最佳途径。
吕艳东冯永祥郭晓红刘丽华钱永德郑桂萍
关键词:早粳稻穗部性状
寒地早粳稻叶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探讨了叶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各叶位叶片的长、宽均表现为减小的趋势;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小剑叶、倒2叶叶基角,适当增加倒3叶叶基角有利于光能利用,提高群体生物量,从而提高产量,在育种选择时,选择剑叶叶基角、倒2叶叶基角的角度更为有效;在一定范围之内增加倒1、倒2叶鞘的长度,减小倒3叶鞘长度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保持足够的上三叶面积是获得高产、超高产的主要途径,对剑叶和倒2叶叶面积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在进行叶部性状综合评价时,倒二叶面积、单株上三叶面积、倒三叶叶基角和剑叶叶基角4个因子就足以代表17个叶部性状的全部信息量。
吕艳东郑桂萍冯永祥郭晓红张子军刁伟伟赵凤亮
关键词:早粳稻叶部性状
田间配置方式对不同穗型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03年
田间配置方式对不同穗型水稻生理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 ,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辽粳326的上2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奥羽316;品种、行距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行向之间、行向与品种互作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辽粳326比奥羽316高 ,40cm行距高于30cm行距 ,南北行向高于东西行向。行距对群体光合速率影响较大 ,扩大行距对提高群体中午时的群体光合速率有利。
谢立勇冯永祥徐正进
关键词:水稻穗型生理特性辽粳326行距
寒地日光温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关键参数设计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对北方地区日光节能温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寒地日光温室设计中存在15方面的不足。建造日光温室的设计北界为N46.5°;并以大庆地区(N 46°)为例,进行了前窗面倾角棚高、棚距、拱形等方面的设计。
冯永祥
关键词:日光温室
寒地早粳稻秆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较系统地探讨了秆部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节间长度配置上,在一定范围之内,控制倒3节间长度、增加倒1、倒2节间的长度有利于提高产量,并且对倒1、倒3节间长的选择是最为有效的。在节间粗度配置上,在保证倒1节间粗的基础上,增加其下部节间的粗度有利于高产。增加基因型的基部节间重、单位茎鞘长干重、单株干重是有利于高产的。适当增加株高和秆长来提高生物产量可能是今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发展方向。在进行茎部性状综合评价时,基部节间重、倒2节间粗、单位秆长干重和穗颈节长4个因子就足以代表12个茎部性状的全部信息量。
吕艳东郑桂萍刘梦红冯永祥郭晓红汪秀志陈温福
关键词:早粳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