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富平

作品数:33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凝固
  • 17篇快速凝固
  • 17篇合金
  • 12篇深过冷
  • 12篇过冷
  • 7篇液相分离
  • 7篇相组成
  • 5篇落管
  • 5篇包晶合金
  • 4篇共晶
  • 3篇枝晶
  • 3篇枝晶生长
  • 3篇三元合金
  • 3篇偏晶合金
  • 3篇微重力
  • 3篇CU
  • 3篇FE
  • 2篇电致变色
  • 2篇射频溅射
  • 2篇急冷

机构

  • 2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安邮电学院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28篇代富平
  • 13篇魏炳波
  • 7篇阮莹
  • 6篇鲁晓宇
  • 3篇冯博学
  • 3篇王伟丽
  • 3篇曹崇德
  • 3篇吕淑媛
  • 2篇徐锦锋
  • 2篇李丽
  • 2篇王海鹏
  • 2篇闫娜
  • 1篇丁建民
  • 1篇张波
  • 1篇梅策香
  • 1篇陈冲
  • 1篇廖霜
  • 1篇段利兵
  • 1篇李强
  • 1篇蒋生蕊

传媒

  • 7篇物理学报
  • 5篇中国科学(G...
  • 3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铸造技术
  • 1篇铸造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有色金属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冷条件下NiAl-Mo三元共晶合金的组织形成机制
2013年
采用单辊急冷技术实现了NiAl-Mo三元两相共晶合金的快速凝固,同时与常规条件下的凝固组织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发现,单辊急冷的合金条带与常规条件的凝固样品均由B2结构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和bcc结构的Mo固溶体两相组成,两相均具有(110)晶面优先生长的趋势,并呈现出(110)NiAl//(110)Mo取向关系.常规条件下得到的微观结构主要由规则的两相共晶组织组成,形成了类似菊花状的共晶胞.而单辊急冷条件下形成的组织结构主要是由近辊面的柱状晶区和近自由面的等轴晶区组成的凝固组织.理论计算发现,合金熔体的单辊辊速由10m/s增大至50m/s后,其冷却速率从1.01×107K/s逐渐增大到2.46×107K/s,冷却速率明显高于常规铸造过程,因而形成了差别很大的凝固组织.随着辊速(冷却速率)的增加,合金条带的厚度从54.4μm减小至22μm,近辊面柱状晶区的厚度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晶粒发生了明显细化.
边文花代富平王伟丽赵宇龙
关键词:快速凝固冷却速率
空间模拟条件下三元Al-Fe-Si包晶合金的快速生长
三元包晶合金的深过冷与快速晶体生长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采用落管无容器处理技术实现了三元Al62.57Fe33.51Si3.92 包晶合金的深过冷与快速凝固,获得直径介于1110~170 mm 的合金粒...
鲁晓宇代富平刘未
关键词:相组成
自由落体条件下Ni-Pb-Si/Ge合金的组织形成规律
2010年
采用落管方法研究Ni-30%Pb-5%Ge和Ni-9%Pb-5%Si偏晶合金的快速凝固。Ni-30%Pb-5%Ge合金形成了"偏晶胞+初生相(Pb)"、"偏晶胞+壳核"、"壳核+α-Ni枝晶"和"均匀弥散"四种凝固组织。实验统计和理论计算表明,小直径合金液滴倾向于形成均匀弥散的两相组织。Ni-9%Pb-5%Si合金形成的凝固组织以初生的α-Ni相枝晶为主,枝晶间和枝晶内均有Pb相分布。随合金液滴直径的减小,α-Ni相枝晶向等轴晶转变,Pb相组织在晶界处逐渐富集。α-Ni固溶体中没有Pb原子固溶,溶质Si原子的含量随液滴直径的减小而增加,溶质截留效应显著。
丁建民代富平
关键词:偏晶合金微重力快速凝固液相分离
三元Fe-Co-Cu包晶合金中壳核组织形成机制被引量:1
2009年
三元Cu50Fe37.5Co12.5包晶合金液滴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发生亚稳液相分离,主要形成由L1(Cu)和L2(Fe,Co)两相构成的壳核组织.在测定固相面和液相面温度以及液相分离临界过冷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壳核组织形成机制,发现分离两液相的界面能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合金液滴沿着半径方向从内向外存在着由小变大的温度梯度.作用于L2(Fe,Co)相上的Marangoni力(FM)随其尺寸增加而增大,L2(Fe,Co)相小液滴在FM力的作用下从外向内迁移过程中逐渐粗化,同时发生碰撞和凝并,进而形成壳核结构的凝固组织.
代富平魏炳波
关键词:液相分离界面能微重力
三元Co-Cu-Pb偏晶合金的快速凝固组织形成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在自由落体条件下实现了三元Co-Cu-Pb合金的液相分离与快速凝固.实验发现,随液滴直径减小,Co51Cu47Pb2合金液滴发生由枝晶→两层壳核→枝晶组织的转变,Co47Cu44Pb9合金液滴的组织形态由壳核组织演化为均匀组织.两种合金的快速凝固组织均由α(Co),(Cu)和(Pb)固溶体三相组成,α(Co)和(Cu)相主要以枝晶方式生长,(Pb)相分布在(Cu)枝晶间.实验与计算表明,(Co)/(Pb)液液界面能远大于(Cu)/(Pb)和(Co)/(Cu)之间的界面能,(Co)和(Pb)相的润湿性较差.根据合金液滴的凝固组织特征,确定了Co-Cu-Pb合金的三种凝固路径,其凝固过程涉及液相分离L→L1(Cu)+L2(Co)、包晶转变α(Co)+L→(Cu)和偏晶转变L(Cu)→S(Cu)+L(Pb).
闫娜王伟丽代富平魏炳波
关键词:液相分离偏晶合金快速凝固
基于LabV IEW的电化学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7
2002年
采用 L ab VIEW方便的图形化程序设计环境开发出了三电极体系中电化学测控系统(ECMS) ,可对极化反应过程进行适时控制 ,并实时采集极化电流与极化电压 ,得出极化曲线 .在兰州大学金属物理实验室 Ni Ox Hy 电致变色薄膜的电沉积制备及其特性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
代富平吕淑媛冯博学李强
关键词:LABVIEW极化曲线
自由落体条件下三元Al-Cu-Ag合金的快速凝固被引量:1
2008年
三元Al-30%Cu-18%Ag合金在自由落体条件下发生快速凝固,形成由θ(Al2Cu),α(Al)和ξ(Ag2Al)三相组成的凝固组织.测定其固相面与液相面温度分别为778和827K,实验获得过冷度最大达ΔTMax=171K(0.20TL).在对过冷行为和形核能力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合金快速凝固组织的演变规律.发现过冷度随合金液滴直径减小而呈指数形式增加,在整个过冷范围内,θ(Al2Cu)相的形核率最大,ξ(Ag2Al)相的形核率最小.当ΔT<78K时,初生的θ(Al2Cu)相生成粗大枝晶;当78≤ΔT≤171K时,θ(Al2Cu)相晶粒细化,与α(Al)两相交替生长;当ΔT≥171K时,形成了以(θ+α+ξ)三元不规则共晶团为主要特征的凝固组织.
代富平魏炳波
关键词:形核快速凝固深过冷
落管中Ni-Fe-Ti合金的快速凝固机理及其磁学性能
2017年
采用落管自由落体方法实现了Ni_(45)Fe_(40)Ti_(15)合金在微重力无容器条件下的快速凝固,获得了直径介于160—1050μm的合金液滴.理论计算表明冷却速率及过冷度随液滴直径减小而增大,并呈指数函数关系,实验获得的最大过冷度为210 K(0.14 T_L).随着过冷度增大,凝固组织中粗大的γ-(Fe,Ni)枝晶逐渐细化,二次枝晶间距减小,溶质Ti在γ-(Fe,Ni)相中的固溶度显著扩展.对不同直径合金液滴的凝固样品进行磁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凝固合金液滴直径减小,其饱和磁化强度增大,矫顽力减小,矩形比下降,软磁性能明显提高.
朱海哲阮莹谷倩倩闫娜代富平
关键词:快速凝固深过冷磁学性能
深过冷Ag-Cu-Ge三元共晶合金的相组成与凝固特征被引量:10
2007年
在Ag38.5Cu33.4Ge28.1三元共晶合金的深过冷实验中,获得的最大过冷度为175K(0.22TE).XRD分析表明,不同过冷条件下其共晶组织均由(Ag),(Ge)和η(Cu3Ge)三相组成.在小过冷条件下,三个共晶相协同生长,凝固组织粗大.随着过冷度的增大,共晶组织明显细化,(Ge)相与其他两相分离,以初生相方式生长,而(Ag)相与η相始终呈二相层片共晶方式共生生长.当过冷度超过80K时,初生相(Ge)由小过冷时的块状转变为具有小面相特征的枝晶方式生长.部分小面相(Ge)枝晶出现规则的花状,花瓣数介于5—8之间,并且过冷度越大(Ge)相越容易分瓣.花状Ge)枝晶的晶体表面为{111}晶面簇,择优生长方向为〈100〉晶向族.
梅策香阮莹代富平魏炳波
关键词:深过冷快速凝固
落管中Fe-Mo-Si三元包共晶合金的快速凝固机制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落管无容器处理技术实现了Fe-27.5%Mo-20.5%Si三元包共晶合金的快速凝固,获得直径介于50~900μm的合金小球,对其凝固机制进行了探讨。理论计算出不同直径液滴在落管中自由下落时的冷却速率和过冷度,实验中获得的最大过冷度达339K(0.21TL)。EDS和SEM测试结果表明,初生相为FeSi,包共晶相为τ1(Fe5MoSi4)和R(Fe2MoSi2)相。当300pm〈D≤900μm时,凝固组织由残余初生相、包共晶相和三相共晶组成;当直径≤300μm时,三相共晶受到抑制。根据晶体生长形态与相图,提出了合金液滴在不同粒径下的两种凝固方式。
李丽鲁晓宇代富平
关键词:深过冷快速凝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