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晋

作品数:80 被引量:493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帕金森
  • 15篇帕金森病
  • 12篇病患
  • 10篇卒中
  • 9篇帕金森病患者
  • 9篇阿尔茨海默病
  • 8篇量表
  • 8篇痴呆
  • 7篇脑卒中
  • 6篇康复
  • 6篇急性
  • 5篇脑出血
  • 5篇老年
  • 5篇病例
  • 4篇认知功能障碍
  • 4篇神经心理
  • 4篇神经心理学
  • 4篇缺血
  • 4篇疗效
  • 4篇脑缺血

机构

  • 6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医院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铁一局集团...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 1篇铜川市妇幼保...

作者

  • 72篇乔晋
  • 32篇屈秋民
  • 16篇韩建峰
  • 14篇罗国刚
  • 14篇武成斌
  • 13篇杨剑波
  • 13篇张辉
  • 12篇郭峰
  • 12篇曹红梅
  • 8篇杨华
  • 7篇韩雪梅
  • 6篇张振馨
  • 6篇李正仪
  • 5篇彭宇
  • 5篇邓美英
  • 5篇杨养贤
  • 5篇赵松珍
  • 5篇秦星
  • 4篇霍康
  • 4篇李信民

传媒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临床心理...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5岁以上自然人群中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4
2004年
目的 了解 55岁以上自然人群中帕金森病 (Parkinson sdisease ,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 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基础 ,采用非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分析 55岁以上自然人群中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评估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对危险性。结果  55岁以上自然人群中 ,PD组和非帕金森病 (noParkinson sdis ease,NOPD)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 2 7.78%、5.55% ;年龄调整的发生率分别为 16.2 0 %、9.87%。与同一自然人群中NOPD组比较 ,PD组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但主要增加低年龄组 (55~ 74岁 )中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 (OR =8.59,95%CI :3 .13~ 2 3 .80 ) ;而且PD是低年龄中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6.2 7,95%CI :2 .3 5~ 19.2 7;OR =5.50 ,95%CI :1.52~ 19.94)。年龄调整的MMSE分值的均值PD组明显低于NOPD组 (P <0 .0 0 1)。结论 PD主要增加低年龄 (55~ 74岁 )中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性 。
乔晋屈秋民郭峰杨剑波韩建峰罗国刚张辉武成斌
关键词: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
乌司他丁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治疗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抗感染、化痰、营养支持和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A(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0.3万U/Kg体重静脉注射Q8h,观察组B(高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给予1.2万U/kg体重静脉注射Q8h,两组均从入院时开始,连续注射7天。分别比较各组的住院时间、咳嗽减轻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A和B的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95.8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观察组A和B的住院时间、咳嗽减轻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B以上指标均明显短于观察组A(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B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A(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加快改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a和HMGB-1水平有关。
霍康李昊王宁乔晋罗国刚屈秋民韩建峰
关键词:乌司他丁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发病的关系:1:1配对观察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代谢变化与其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来源于1997/200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九五”攻关课题“老年性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确诊的西安地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很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且随访超过两年,年龄>55岁者共27例,按严格的1∶1配对的原则,选择27例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同性别,年龄相差小于3岁、同等文化程度,同居住地健康的老年人作对照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脂的差异,将各因素进行Logistic全因素分析、等级相关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筛查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7例患者和27例健康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脂比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对照组在血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这些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3±0.2),(1.2±0.2)mmol/L,t=2.74,P<0.05]。②相关性分析:经过排除了混杂因素后,血清载脂蛋白A仍然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通过等级相关分析,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rs)为0.357,P=0.008;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与血清总胆固醇(rs=0.441,P<0.05)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s=0.553,P<0.05)水平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与血清总胆固醇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并建立直线回归方程:Y=-2.0391+0.737X。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载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其水平逐渐增高,排除其他混杂因素后依然如此,提示载脂蛋白A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韩建峰屈秋民郭峰杨剑波乔晋武成斌马爱群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胆固醇载脂蛋白A类
帕金森病筛查量表效度及其分值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研究PD筛查量表分值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筛查帕金森病的效度。方法 以PD筛查量表为筛查工具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筛查西安地区 5 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患者 ,计算PD筛查量表分值的百分位数与均值和年龄、性别分布及不同分界值筛查PD的特异度、灵敏度及预测值。结果 共完成PD筛查量表 4844人 ;PD筛查量表的分值在 5 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呈明显偏态分布 ,其偏度系数为 5 .44± 0 .0 4 ,峰度系数为 34.86± 0 .0 7;男女各年龄组PD筛查量表分值的中位数均为零 ;性别、年龄对PD筛查量表的分值均有影响 (P <0 .0 1 ) ,随着年龄增大 ,PD筛查量表分值的均值逐渐升高 ;以分界值 >1时 ,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 ( 89.5 % ,99.5 % )。结论 在老年人群中进行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时 ,PD筛查量表是较为有效的筛查工具 ,取分界值 >1为较合适的筛查分界值。
乔晋屈秋民罗国刚韩建峰杨剑波武成斌张辉张振馨
关键词:帕金森病筛查量表分值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胡秀丽柴凤莉尤祥运乔晋
关键词: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转归
简易精神状态筛查联合延迟记忆和言语流畅性检查对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①目的探讨简易精神状态筛查(MMSE)联合延迟记忆和言语流畅性检查对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的意义,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②方法使用MMSE、Fuid物体记忆测验(FOM)和快速词汇检测(RVR)量表测定AD患者,选择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各41例,使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估AD患者并利用判别分析和ROC曲线分析AD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和总的准确率及ROC曲线下面积。③结果AD总体认知功能在轻、中、重度阶段呈持续性明显减退趋势(MMSE分值分别为17.71±3.71、13.20±3.55、3.29±4.46);言语流畅性功能变化趋势与总体认知功能损害相似(RVR分值分别为16.58±5.50、10.30±3.09、2.29±4.54);延迟记忆功能在AD早期即出现衰退,在中、重度阶段均已明显衰退(FOM分值分别为9.75.±4.60、5.80±3.85、2.57±3.95)。判别分析各量表诊断AD总准确率依次为FOM>RVR>MMSE,特异度依次为FOM>MMSE>RVR,灵敏度依次为RVR>MMSE>FOM。而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RVR>FOM>MMSE。④结论MMSE与FOM、RVR中1个或2个量表联合应用时,区分AD和正常对照组总的准确率均有所提高,诊断AD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也较单用任何一个认知量表明显增高。
朱建萍朱青乔晋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联合延迟记忆测验对MMSE筛查痴呆准确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联合延迟记忆测验对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筛查痴呆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对流行病学调查抽取的301人,应用MMSE和延迟记忆测验进行痴呆筛查,痴呆诊断按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修订版(DSM-Ⅲ-R)的标准,比较延迟记忆测验与MMSE单独或联合应用筛查痴呆的效度和信度。结果:以MMSE(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为阳性)作为筛查痴呆的指标,其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85.40%、52.43%、47.56%、14.60%;以物体记忆测验进行延迟记忆测试,得分≤10分作为判断痴呆的指标,其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4.45%、92.07%、7.93%、25.55%;将MMSE和延迟记忆测试并联筛查痴呆,其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5.62%、49.39%、50.61%、4.38%;将MMSE和延迟记忆测验串联筛查痴呆,其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64.23%、95.73%、4.27%、35.77%。结论:MMSE和延迟记忆测验并联可显著提高痴呆筛检的敏感性,降低假阴性率,减少漏诊,适用于痴呆流行病学调查;MMSE和延迟记忆测验串联可显著提高痴呆诊断的特异性,降低假阳性率,减少误诊,对早期诊断痴呆有较大帮助。
屈秋民乔晋郭峰韩建峰杨剑波武成斌
关键词:痴呆记忆测验MMSE假阴性假阳性率文盲
神经心理学量表筛查帕金森病痴呆的效度研究
乔晋陆文慧曹红梅秦星
西安地区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调查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 5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 (PD)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于 1 997-0 9~ 1 998-1 2在西安地区调查了 4 850名 55岁以上的老年人。结果 发现 PD3 8例 ,5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 783 .5/ 1 0万。男女患病率分别为 1 0 2 9.4 / 1 0万、60 5.0 / 1 0万 ,男女患病率之比为 1 .70∶ 1 ,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98) ;但同一年龄组 ,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随年龄的增大 ,PD患病率随之升高 ,但女性在 85岁以上未发现 PD患者 ;城市与农村 PD的患病率分别为 63 4 .5/ 1 0万、980 .0 / 1 0万 ,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随文化程度升高 ,男性 PD患病率随之降低。结论 西安地区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 ,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PD患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 ,女性 85岁以上患病率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文化程度对男性 PD患病率可能有一定影响 ,职业对 PD患病率影响不大。
乔晋屈秋民韩建峰杨剑波罗国刚张辉武成斌杨华李正仪邓美英韩雪梅赵松珍于普林张振馨
关键词:帕金森病患病率
卒中后认知功能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和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98例首发卒中患者,简短照料者问卷得分≤56分,卒中发病2周之内,无意识障碍及失语,至少一侧上肢肌力/〉3级,能够完成量表测查者,分别于卒中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卒中后6、12周,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oCA)评定认知功能。结果MMSE测定卒中急性期、卒中后6、12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4.5%、12.1%和9.9%;MoCA测定卒中急性期、卒中后6、12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86.8%、68.2%和3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因素有高龄(B=-0.124)、高血压史(β=-3.705)、低教育程度(β=0.560)和卒中后抑郁(β=4.613)(P〈0.05);而低教育程度(β=0.710)、冠心病史(β=-3.649)、TC水平增高(β=-3.361)、LDL—C水平增高(B=-5.833)和卒中后抑郁(β=-3.612)影响卒中后认知功能恢复(P〈0.05)。结论卒中后12周内认知功能逐渐改善,认知障碍发生率逐渐降低,低教育程度、冠心病史、TC、LDL—C水平增高和卒中后抑郁影响卒中后认知功能恢复。
范清雨屈秋民张虹刘璟洁郭峰乔晋
关键词:卒中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