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基庆

作品数:1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媒介
  • 1篇当代审美
  • 1篇当代审美文化
  • 1篇学者
  • 1篇隐喻
  • 1篇语境
  • 1篇语言
  • 1篇认识论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方式
  • 1篇审美文化
  • 1篇审美向度
  • 1篇生存论
  • 1篇圣人
  • 1篇时间性
  • 1篇思维
  • 1篇思维模式
  • 1篇众人
  • 1篇网络
  • 1篇乌托邦

机构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乔基庆
  • 2篇屈柳玲

传媒

  • 1篇作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理论界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媒介改变认知——从隐喻看媒介与认识论的关系
2012年
隐喻是引入他物以理解眼前事物的一种方式,它具有中介的性质。而在人与世界之中,媒介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它构成了我们生存的语境。从哲学传统认识论的角度讲,口语文化、印刷书面文化、电力文化塑造了不同的认识论特点。因此,媒介以隐喻的方式构建着我们的认识论,从而构建了人类的存在。
乔基庆
关键词:隐喻语境思维模式
丑之炫魅的超级现代性——当代审美文化的生存论根基
2011年
当代的审美文化明显具有美的泛化和丑的炫魅的二元特征,而丑的炫魅的基础在于新的媒介,尤其是网络的出现对我们的生存所构成的四种模式。自恋—迷恋、启蒙—说教、娱乐—消费、恐惧—焦虑分别构成了丑炫魅的的心理平台、动力机制、社会根基、精神主题,而这也充分印证了媒介对于存在的构成,从而对于审美文化的影响。
乔基庆
关键词:媒介审美文化
虚拟实在的光本体论——对虚拟与现实关系的思考被引量:1
2012年
哲学史上,光构成了我们经验的本体论,柏拉图光的隐喻是从认识论层面的分析,老子的道本体论是从本体论层面对光的分析,奥古斯丁则是从境界论层面对光的分析。这里的光指的是自然光(尤其是太阳光),它参与我们的存在,形成的是光—物—人的模式。虚拟实在也是以光为本体论,但这里的光是人造的电力之光,我们在虚拟实在中所经验到的就是人造光的不同组合,因而在认识论的层次上,光直接进入了我们的意识中;本体论的层面上,它自身构成一个世界;境界论的层面上,构成的是体验,而不是经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虚拟世界同物理世界的关系。
乔基庆
康德直观论析义
2010年
康德的哲学是要为人们的认识确定一个界限,并进而分析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作为其哲学的起点和落脚点,再联系到其感性与知性的两个阶段的划分,康德所谓的直观就有了感性的直观、知性的直观、内容与形式层的三重含义,这是贯穿康德整个哲学的线索。对于这三重含义的运用即是直观的公理的论述,这为他的哲学基础最终立下了普遍必然的前提。康德的这种论述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屈柳玲乔基庆
关键词:感性直观
口语乌托邦——简论口语文化的特点与人们的存在样态被引量:2
2011年
口语是人类最早的交流工具,它以听觉为主,因而塑造成了没有文字时代的存在样态,这些状态包括听觉的沉浸、时间性的当下、衡稳的传统、情景式的在场和互动的交往,这些状态,构成了对现代主义批判的哲学家们思想的乌托邦。尼采的日神精神、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等,都是对于这种同一性、当下性、情景性等的追求。口语文化作为人类原初的文化样态与思维样式,构成了人类思想的乌托邦。
乔基庆
关键词:口语乌托邦
《近思录》中的改过论
2008年
《近思录》是北宋哲学家们的一本格言集,主要包含了从周敦颐到张载的重要言论。基于《近思录》中哲学家们对于心性论的集中探讨,过的由来以及如何改过便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近思录》中,大概提到了三种过的种类,并要求人们从日常生活的视听言貌做起,通过点点滴滴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境界,学以至圣人。
屈柳玲乔基庆
海德格尔时间性的审美向度
海德格尔的时间性思想是贯穿他的哲学的始终的,前期他以时间性为地平线来开启此在的本真的整体的能在,后期则用诗与思来开启存在的澄明的栖居。海德格尔思考时间性的起点在于:以往形而上学的歧误,是把存在当作了存在者来进行思考。其根...
乔基庆
关键词:审美方式时间性
网络的虚拟存在论研究
本文基于存在论的基础地位,要回答网络的虚拟特性对人的存在论的基本构成。通过对于存在论基本论域的分析,得出此在与他者的互构,其根本就在于此在本真可能性的敞开,这是一种自我选择的本质,因而也是一种面向世界、物、他者的一个超越...
乔基庆
关键词:媒介文化存在论
媒介与感知——从人的延伸看媒介对人的构成被引量:2
2012年
马克思说工具是人的延伸,媒介也是人的延伸。作为这种延伸,媒介站立于人与世界之间,它构成了新的自然,是我们与自然对话的新语言,从根本上讲,就是改变了人们的感知比率,从口语文化、到书面印刷文化、到电力文化,都在塑造着人们不同的感知比率。在这个意义上,媒介构成了人的存在。
乔基庆
关键词:媒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