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百仁
- 作品数:34 被引量:246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基础教育中的班主任工作特征与留岗意愿——以工作满意度为中介变量被引量:23
- 2018年
- 班主任工作特征是影响其留岗意愿的重要组织环境,关乎班主任队伍发展。以Demerouti和Bakker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指导,使用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探讨初中班主任工作特征及对留岗意愿的影响机制。发现,初中班主任工作特征有一定的不对称性,工作要求略高于工作资源;工作特征不仅对留岗意愿有直接效应,其中代表工作要求变量的家长各种要求、成绩与升学压力降低留岗意愿,而所有工作资源变量提升留岗意愿;还通过工作满意度这一中间环节对留岗意愿发挥间接效应。因此,优化工作特征、提高满意度有助于强化班主任留岗。
- 丁百仁王毅杰
-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满意度
- 阶层分化、教养选择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校表现被引量:4
- 2020年
- 家庭教养具有鲜明的阶层特质,农民工内部分化导致该群体的教养选择不同,进而影响随迁子女在校表现。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数据,以家庭教养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不同阶层随迁子女在校表现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首先,随迁子女在校表现总体良好,但梯度性和跳跃性并存,中上层者的在校表现优于平均水平;其次,随迁子女家庭教养伴随其阶层地位提高而愈好,表现为高阶层者的教育期望较大、生活管教较严和情感沟通较多;最后,随迁子女家庭教养选择不仅对其在校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还充分解释了该群体在校表现的阶层差异,构成完全中介变项。因此,随迁子女在校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阶层分化带来的教养选择,需要通过提升和优化农民工整体地位,以保障随迁子女教育公平发展。
- 丁百仁王毅杰
-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阶层家庭教养
-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幸福感——一项探索性研究被引量:22
- 2014年
- 本文基于"2012年外出务工人员调查问卷"数据,从人的复杂性出发,采用综合解释框架,初步探讨了农民工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幸福感的总体状况"良好",但仍有超过一成农民工表示"不幸福",而且其内部分化较为明显。经济维度的相对收入、收入公平感,职业维度的行业类型、权益保护、心理授权,人际交往维度的社会距离和自我实现维度的自我效能感共同形塑着农民工幸福感现状。此外,农民工幸福感也会因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的不同而呈现个体差异。农民工幸福感是多元需求满足情况的综合反映,而非局限于单一经济诉求。因此,研究农民工幸福感需要关注个体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全面性。
- 王毅杰丁百仁
- 关键词:农民工幸福感城市化
- 老年人自发性群众体育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对安徽10个城市的调查
- 2011年
- 近年来,老年人自发性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也存在着一些阻碍因素。基于老年人体育需求、政府责任、产业化程度三个角度,立足"示范区"的具体实际,着眼老年体育发展的趋势,从意识与行为、计划与市场、福利与营利三组关系入手,探寻老年人自发性群众体育产业化发展模式。
- 陈爱如丁百仁
- 关键词:老年人
- “人的城镇化”理论下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农民工市民化是“虚”的城镇化迈向“实”的城镇化的关键。在“虚”的城镇化下,农民工多处于半城镇化,给他们自身及城乡社会带来诸多发展陷阱。基于“人的城镇化”理论,指出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承担普化国民待遇、习得城市性、去表象化和推进城乡联动发展等使命;同时指出农民工市民化是“人的城镇化”的核心要义,也是其实现途径,结合地方案例和群体特点,提出外部赋权、内部增能及二者互动的前行路径。
- 丁百仁
-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
- 压力、资源与流动老人幸福感被引量:13
- 2020年
- 在人口迁移转变的新时代,流动老人生活质量引发高度关注。本文以幸福感为切入点,在压力过程理论指导下,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流动老人主观生活质量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流动老人生活评价总体良好,幸福感处于中上水平,但城-城流动老人的幸福感优于乡-城流动老人。流动老人在迁移过程中的多重压力显著制约了幸福感,主要表现为经济保障压力和社交生活压力越大,幸福感越低。作为资源代表的家庭关系网和自我效能感均会促进流动老人幸福感,其中家庭关系网的作用更大,且自我效能感在迁移压力与幸福感之间扮演调节和中介的双重保护功能。因此,政府在化解压力的同时,还要开发资源,有效提升流动老人的生活福祉。
- 丁百仁王毅杰
- 关键词:幸福感城乡比较
- 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利用CGSS2010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内在效能感要明显高于外在效能感。社会经济维度的教育程度、阶层地位,政治参与维度的选举投票活动、向村委提建议和政治心理维度的政治认知、政府信任、权威主义的影响显著。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与性别、年龄等密切相关,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
- 丁百仁王毅杰
- 关键词: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政府信任权威主义政治认知政治参与
-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相对剥夺与获得感研究被引量:17
- 2019年
- 获得感是检视流动人口共享发展成果、满足生活需求与否的晴雨表。本文以获得感形塑的"主客二元基础"理论为指导,使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讨了当前我国流动人口获得感的城乡差分及内在机理。结果显示,总体上流动人口获得感位于中等略高水平,但其内部分布深受户籍性质影响,城-城流动人口优于乡-城流动人口。进一步发现,代表"主客二元基础"的社会融入和相对剥夺作为中介于户籍分割与流动人口获得感之间的解释机制显著有效,表现为社会融入越好、相对剥夺越低,获得感越高,且社会融入还通过相对剥夺发挥间接正效应,因而城-城流动人口的较好社会融入和较低相对剥夺有助于其建立更高获得感。基于户籍分割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倡导包容性发展以弥合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进程中的群际分化。
- 王毅杰丁百仁
-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 城市扩张与农民土地价值观念变化——以南京城郊G村为例
- 2019年
-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运用无结构式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南京城郊G村进行调查,以农民和土地关系为切入点,阐述了城市扩张与农民土地价值观念变化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城郊农民的"乡土情结"淡化,土地成为无奈的谋生手段,可替代性极强;城市扩张早期,土地价值观念多元分化,表现为传统土地为本型、土地兼业型、土地脱离型、土地保障型和土地财富型并存。这与其带来的经济意识、转移就业、市民倾向、面子观念、"农民农"现象紧密相关;随着城市扩张加剧,特别是土地征收的到来,城郊农民的土地亲和性将空前加强,土地价值观念也相对趋同,表现为土地的物权与资本意识凸显,而非传统乡土情结意识回归。
- 余庆洋丁百仁
- 关键词:农民乡土情结物权观念
- 由身至心:中国老年人的失能状态与幸福感被引量:23
- 2017年
- 失能是老年人生命历程中的重大负性事件,以往研究对于失能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鲜有探讨。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广义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了失能状态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并引入经济贫困、社会贫困和心理贫困三个中介变量,形成多元中介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检验阐述了失能状态对老年人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失能是晚年幸福的核心掣肘,相比未失能者,失能老年人的幸福感明显偏低。失能不仅直接降低了老年人的幸福感,还通过经济贫困、社会贫困和心理贫困的中介路径间接影响其幸福感。而且,相比经济贫困和社会贫困,心理贫困在失能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更大。
- 丁百仁王毅杰
- 关键词:老年人失能多维贫困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