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林培

作品数:35 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营养化
  • 5篇同位素
  • 5篇气候
  • 5篇湖泊
  • 5篇硅藻
  • 5篇富营养化
  • 4篇植被
  • 4篇水体
  • 4篇花粉
  • 4篇
  • 4篇沉积物
  • 3篇稳定同位素
  • 3篇埋藏
  • 3篇湖泊沉积
  • 3篇湖泊沉积物
  • 3篇环境变化
  • 2篇滇中
  • 2篇演替
  • 2篇氧同位素
  • 2篇营养级

机构

  • 21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云南大学
  • 2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西昌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云南省地质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3篇黄林培
  • 15篇陈光杰
  • 6篇刘园园
  • 5篇沈才明
  • 5篇蒙红卫
  • 5篇陈小林
  • 4篇温雯雯
  • 4篇康文刚
  • 3篇张虎才
  • 3篇李蕊
  • 3篇李平
  • 3篇陈丽
  • 3篇胡葵
  • 2篇张涛
  • 1篇刘晓东
  • 1篇梁红
  • 1篇张文翔
  • 1篇王敏
  • 1篇顾兆炎
  • 1篇陈倩倩

传媒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湖泊科学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科技风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浴仙湖沉积物记录的云南极端干旱事件与生态响应评价被引量:6
2017年
为评价湖库生态环境对极端气候的响应特征,以经历水位明显降低的云南浴仙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多指标分析并结合多变量统计方法,识别了2009—2013年极端干旱事件驱动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模式。其中沉积物粒度显示近百年来湖泊水文条件总体稳定,但在2011年左右粗颗粒物质和中值粒径增大,同期沉积物元素、同位素记录表明水体营养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硅藻群落近百年来以湖泊底栖物种占绝对优势,约2011年开始优势种属Fragilaria被Nitzschia、Navicula等河流水体中常见的物种所替代,且硅藻多样性指标总体增加,而指示水位变化的PCA主轴一解释了硅藻群落结构的主要变化(约55.8%)。总之,极端干旱事件的发生与持续明显改变了湖泊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已成为影响该气候敏感区水资源安全与生态环境功能的重要挑战之一。
胡葵陈光杰黄林培陈小林刘园园卢慧斌陶建霜康文刚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硅藻生物多样性粒度
大理西湖流域开发历史与硅藻群落变化的模式识别被引量:14
2017年
有关云南湖泊的研究长期集中于高原九大湖泊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缺少对中小型水体及多重环境压力胁迫的综合研究.本文以大理西湖为例,结合沉积物记录与现代监测资料,甄别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下硅藻群落结构的长期响应模式及其驱动强度.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理西湖总体处于自然演化阶段;1950年代开始,围湖造田和流域改造的增强导致了水体营养水平增加、水动力条件改变,硅藻优势种由扁圆卵型藻替代为脆杆藻属;而1997年以来营养水平的快速增加和湖泊水动力的改变,促进了浮游藻类大量生长、底栖硅藻持续减少,同时水生植物快速退化、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降低.因此,在长期流域开发的背景下,对云南中小型高山湖泊的有效保护需要评价流域开发类型、强度及全球变暖的长期影响.
康文刚陈光杰王教元胡葵陶建霜刘园园陈小林黄林培赵帅营
关键词:硅藻流域开发富营养化
近百年来湖泊有机碳与无机碳埋藏响应流域开发的协同变化——以石林喀斯特地区为例被引量:4
2022年
有机碳和无机碳的流域输出是湖泊碳埋藏的重要驱动因子,而喀斯特地区无机碳循环具有反应迅速且对人类活动影响敏感的特点.在流域开发持续增强的背景下,喀斯特地区湖泊有机碳和无机碳的来源、含量与埋藏通量可能会出现同步变化的协同模式.本文以云南省石林喀斯特地区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不同的两个中型湖泊(长湖、月湖)开展对比分析,通过对沉积物钻孔的土壤侵蚀强度(磁化率)、流域外源输入(C:N比值)、水动力(粒度)、营养盐(总氮、总磷)、藻类生产力(叶绿素色素)等代用指标的分析,结合监测数据和历史资料重建了两个湖泊环境变化的近百年历史,并定量识别了有机碳和无机碳埋藏响应流域开发的变化特征与协同模式.沉积物磁化率和C:N比值结果揭示了流域地表侵蚀和外源输入的阶段性特征,同时总氮和总磷含量记录了长湖和月湖营养水平上升的长期模式.在流域森林覆被较高(33.43%)的长湖中,全岩和有机质C:N比值分别与磁化率信号呈显著正相关(r=0.95和0.89,P<0.001),且与无机碳和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4,P<0.001和r=-0.52,P=0.01),反映了森林植被退化时流域碳输出的减少对沉积物碳含量的影响.而在流域耕地覆被为主(60.98%)的月湖中,全岩和有机质C:N比值与磁化率信号呈显著负相关(r=-0.54,P<0.01和r=-0.67,P<0.001),且全岩C:N比值与无机碳含量(P=0.15)无显著关系,反映了耕作强度的增加可能促进了水体富营养化和内源输入的增强.在两个湖泊中,营养水平的上升和内源生产力的增加促进了有机碳含量的快速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近百年来长湖有机碳与无机碳含量变化的同步性明显(r=0.54,P<0.001)而在月湖中无显著关系(P=0.20,P>0.05).两个湖泊中沉积通量的变化均与全岩C:N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48和0.45,P≤0.001),且有机碳与无机碳埋藏通量均呈现同步变化的显著特
王露陈光杰黄林培孔令阳李蕊韩桥花李平索旗周起
关键词:植被退化
75 ka以来黄土高原蜗牛生长季节长度的变化
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在年际尺度上是通过季节变化或季节长度的调整来实现的,如何揭示冰期-间冰期期间季节长度的变化,是深入探索气候变化过程和机制的新课题.蜗牛生长季节的壳体同位素具有记录季节性气候特征的潜力.通过对黄土...
黄林培吴乃琴顾兆炎陈晓云
关键词:末次冰期
文献传递
近百年来异龙湖有机碳和无机碳埋藏响应水体富营养化的协同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23年
湖泊碳埋藏模式及其动态变化对陆地碳汇通量与全球碳收支估算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有湖泊碳埋藏评估主要基于有机碳的埋藏模式,缺乏对无机碳埋藏以及有机碳-无机碳协同变化过程的系统评估.本文通过对云南岩溶区异龙湖开展沉积物岩芯样品的多指标分析和湖盆3个点位的记录对比,结合210Pb、137Cs年代学序列,识别了1900年以来异龙湖有机碳和无机碳埋藏通量的变化历史和空间特征,并甄别了二者协同变化的主要特征及其转化路径.结果表明,近百年来流域开发导致的营养盐长期输入(如沉积物氮和磷的持续富集)显著提高了异龙湖的内源初级生产力,表现为1900~2020年间沉积物藻类色素含量持续增加,蓝藻叶黄素浓度由~7.02μg/g显著增加到~38.99μg/g.同期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埋藏通量均出现持续的上升趋势,且两者的同步变化特征显著(r=0.98~0.99,P<0.001).回归分析表明,藻类生物量是碳埋藏通量上升的主要驱动因子(R^(2)=0.33~0.91,P<0.001),指示了藻类光合作用以及“生物碳泵”效应对碳埋藏过程的驱动作用.在流域地表物质输入强度总体下降(如磁化率信号和沉积物C:N比值的减小)的背景下,藻类生物量和内源有机碳的持续上升导致了有机质矿化过程中自生碳酸盐的转化作用明显增加(如无机碳δ13C信号的持续下降),进而促进了有机碳与无机碳埋藏通量的协同增长.上述结果表明,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促进形成了有机碳和无机碳埋藏通量同步增加的长期模式,加强了异龙湖有机碳和无机碳埋藏过程的耦合作用.因此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持续的背景下,对岩溶地区湖泊碳埋藏模式的科学评估需要关注无机碳埋藏过程及其对陆地碳汇通量的动态影响.
李平陈光杰陈光杰黄林培黄林培杨关绍索旗李静李静韩桥花周起郭雯李蕊李蕊
关键词:富营养化无机碳
滇中阳宗海流域13000年来的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和森林火灾
阳宗海地处西南季风边缘的滇中高原,其流域环境对气候变化敏感。本文以取自阳宗海的YZH-1钻孔1020 cm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以7个树叶和木屑测得AMS 14C测年建立钻孔年代框架,对阳宗海湖泊钻孔沉积物进行高分辨率的花...
王敏孙启发蒙红卫黄林培张虎才沈才明
关键词:花粉植被演替气候变化森林火灾
文献传递
滇西南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
现代花粉与植被和气候之间的关系是化石花粉数据准确解释古植被和古气候的关键,在滇西南地区由于季风和海拔的影响分布着多个植被区且每个植被区内植被类型差异较大,为了给滇西南湖泊钻孔的化石花粉提供准确的类比物,必须进行湖泊(水库...
张国富沈才明蒙红卫黄林培
关键词:滇西南湖泊表层沉积物气候因子
文献传递
玉米和小麦作为碳氮同位素工作标样的可行性实验分析
2015年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碳氮同位素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玉米和小麦籽粒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与两种稳定碳氮同位素国际标样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工作标样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小麦籽粒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实验值呈现良好的稳定性,具有作为稳定碳氮同位素工作标样的潜力;同时,不同的进样量对样品的质谱峰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温雯雯黄林培王磊
关键词:玉米小麦可行性
阳宗海硅藻群落对水体污染和水文调控的长期响应模式被引量:15
2016年
在人类活动持续干扰的背景下,云南部分湖泊面临着污染物输入增加的环境压力,特别是营养盐富集和重金属污染。以云南地区遭受过严重工业污染的阳宗海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硅藻群落、砷浓度、营养元素与稳定同位素、粒度等多指标分析,结合文献记录和湖泊调查结果,揭示了阳宗海硅藻群落对湖泊富营养化和砷污染的长期响应特征,并识别了不同时期的主要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强度。结果表明:长期的营养盐累积使得浮游硅藻逐渐占据优势地位,且耐污染的底栖硅藻种的快速增加与砷污染出现的时段一致。在阳宗海长期富营养化的背景下,当水体砷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水平后,硅藻群落结构的改变和多样性的降低都指示了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了灾难性的转变。同时1965年开始的湖泊引水工程导致了贫营养种的突然增加。因此,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与湖泊水文调控是导致阳宗海硅藻群落长期变化的主控因子,对阳宗海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胁迫因子的长期影响与驱动作用。
陶建霜陈光杰陈小林陈丽黄林培刘园园施海彬胡葵王教元康文刚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硅藻富营养化砷污染
云南阳宗海流域过去13000年植被演替与森林火灾被引量:28
2020年
以云南阳宗海1020 cm长的湖泊沉积物岩芯为研究对象,由7个木屑和树叶残体样的AMS14C测年建立岩芯年代框架,以18~19 cm间隔获取52个样品作花粉/炭屑分析,重建了阳宗海流域过去13000年的植被、气候以及森林火灾历史。研究结果表明,过去13000年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和森林火灾可分为5个阶段:1)13200~11000 cal.a B.P.,植被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气候温凉湿润,森林火灾多发,后期(12300~11000 cal.a B.P.)随着温度和湿度的降低,森林火灾发生愈加频繁;2)11000~8000 cal.a B.P.,松林扩张,阔叶林缩小,气候较上阶段温暖偏干,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明显降低;3)8000~5000 cal.a B.P.,松林和常绿阔叶林占优势,且出现暖热性的枫香林,流域内气温升至13000 cal.a B.P.以来的最高值,湿度进一步降低,但森林火灾发生频率低;4)5000~800 cal.a B.P.,松林扩张至最盛,常绿阔叶林收缩,落叶阔叶林成分增加,气温和湿度均明显下降,森林火灾发生频率有所增加;5)800 cal.a B.P.至今,松林和常绿阔叶林收缩,落叶阔叶成分增加,草本植物中禾本科迅速上升,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森林火灾发生频率低。阳宗海花粉/炭屑记录重建的植被、气候和森林火灾史表明,在滇中地区,落叶阔叶成分易引起森林火灾,冷气候导致多发的森林火灾,冷干气候是宜森林火灾发生的气候条件。
王敏王敏蒙红卫黄林培张虎才沈才明
关键词:花粉植被演替气候变化森林火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