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婷
- 作品数:42 被引量:35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大流行应对能力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流感大流行应对能力。[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调查全省21市州和183县区疾控中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等9个方面。[结果]疾控中心在岗人员以大专及以下学历为主(83.44%);98.04%市区(县)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能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流病、实验室和消杀人员占在岗人员比例分别为26.34%、11.46%和17.24%。69.11%市、区(县)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库/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各级疾控可同时派出应急小组平均3.7支;92.64%的疾控中心参加过流感相关培训。[结论]四川省突发事件、流感大流行应对能力建设有较大提高,但在流感大流行应对预案体系建设、各级疾病控制人员专业能力水平等方面需加强。
- 黄婷唐欣宇祝小平刘毅
- 关键词:流感大流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四川省南江县一起流感暴发疫情病例的症状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南江县一起流感暴发疫情中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流感疫情的判别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调查病例的基本信息和临床症状等。[结果]全校共发现流感病例1128例,罹患率达57.0%。各类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在55.5%~77.6%之间。早期和高峰期病例头痛/头昏、全身中毒和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较高(P﹤0.05);低年龄组病例的头昏头痛、全身中毒和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高于高年龄组;头昏头痛、全身中毒、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在发热程度高的病例中发生率更高。[结论]此次流感疫情中,临床症状以头昏/头痛和卡他症状为主,但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明显较高;各临床症状发生率高的人群中,该类症状的严重程度也更高。
- 刘磊刘学成黄婷曹一鸥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症状分析
- 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死亡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24
- 2005年
- 目的描述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死亡病例特征,探讨预防死亡发生的重点人群及其指示指标。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开展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存活病例为对照分析死亡病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死率最高的人群是40~49岁年龄组(病死率29.73%),97.37%的死亡病例有中毒性休克表现。死亡病例发病至入院平均间隔为0.76天,平均病程为2.11天,病程进展较存活病例更快。死亡病例中皮肤瘀点(斑) (73.68%)、腹泻(50.0%)、呼吸困难(21.05%)、眼结膜充血(34.21%)等临床表现较存活病例常见, 肝、肾功能损伤较存活病例严重。死亡病例的平均潜伏期、危险因素暴露率与存活病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休克是减少猪链球菌感染死亡的关键,40岁以上病例是预防死亡的重点人群。对病例开展肝、肾功能指标监测可有效反映疾病进展与结局。
- 祝小平祖荣强陈志海刘学成刘伦光钟文君王世文向妮娟袁珩孟玲欧阳兵高永军吕强黄燕安向东黄婷周兴余冯燎庞启迪杨维中
- 关键词:猪链球菌感染病例特征分析死亡病例存活病例人口统计学
- 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危险因素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1:M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疫情早期发病的29例人感染猪链球菌患者及其家属、邻居和一起处理过病(死)猪的个体共147名匹配对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危险因素重点是与病(死)猪及其制品的接触方式。统计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前一周内曾屠宰过(OR=11.978,95%CI: 3.355~42.756)和洗切加工过(OR=3.008,95%CI:1.022~8.849)病(死)猪是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估计屠宰和洗切加工暴露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91.65%和66.76%。在研究人群中,喂养、销售、埋葬和食用等暴露因素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屠宰和洗切加工病(死)猪是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余宏杰刘学成王世文刘伦光祖荣强钟文君祝小平向妮娟袁珩孟玲欧阳兵高永军吕强黄燕安向东黄婷周兴余冯燎庞启迪杨维中
- 关键词:猪链球菌病例对照研究猪链球菌病早期发病
- 四川省2006~2007年度甲3亚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甲3亚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的抗原性和基因变异情况,比较四川省2006-2007年度甲3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株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2006-2007年度北半球甲3亚型流感疫苗株甲/威斯康星/67/2005(H3N2)HA1区的基因差异,为评价流感疫苗免疫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四川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疑似流感疫情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用狗肾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选取来自不同时间、地点,且经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鉴定为甲3亚型的流感病毒分离株进行单向HI试验;提取病毒核酸,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A基因的HA1区,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并推导出氨基酸序列;将分离株的序列与甲/威斯康星/67/2005(H3N2)的HA1区序列进行比较,并进行基因进化特征分析。结果单向HI试验表明,2006-2007年度四川省甲3亚型流感毒的抗原性与中国甲3型流感标准株(甲/云南/1145/2005和甲/江西东湖/312/2006)相比,HI效价均无≥4倍的差异。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59%和99.47%,仅有4-6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替换,涉及2个抗原决定簇。结论四川省2006-2007年度甲3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未发生明显变异。
- 李天舒潘明何超童文彬黄婷杨超美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基因
- 四川省霍乱防控成本效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在霍乱防控工作的投入与产出情况,分析霍乱防控措施的成本效益,为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川省既往霍乱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近年来的防控经费投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结合四川省近年来霍乱防控取得的成效,对四川省近年来霍乱防控的投入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结果 1998-2002年四川省霍乱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为3273.80万元,2003-2008年平均每年损失339.06万元,2003年以来平均每年为国家减少经济损失2934.74万元,而四川省2003-2008年平均每年投入的霍乱防控经费为68.5万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42.84。结论四川省采取的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防控策略值得推广。
- 袁珩祝小平吕强刘伦光曹一鸥郝彩霞黄婷唐欣宇
- 关键词:霍乱
- 四川省463例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症状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了解COVID-19病例临床症状,为早期识别病例和调整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模块"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数据,并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对截至2020-02-27四川省报告的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四川省463例COVID-19确诊病例中,以发热(71.49%)、呼吸道和全身症状为主;有病例报告消化道症状,以恶心(8.42%)和腹泻(7.34%)较多。有发热症状的病例中仅62.32%体温高于38.0℃,其中56.49%伴咳嗽,16.38%伴咽痛;不发热但伴干咳和/或咳痰症状的病例构成比高于发热病例(P<0.001);四川省2月发病的病例,单一症状构成比较1月明显上升,且发热(χ^2=41.52,P<0.001)、乏力(χ^2=4.70,P=0.03)等症状构成比较1月有明显下降;咳嗽(χ^2=0.86,P=0.35)、咽痛(χ^2=0.51,P=0.48)和流涕(χ^2=0.03,P=0.87)症状构成比2月较1月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体温筛查病例会有遗漏风险;不能通过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有效发现COVID-19病例;应重视不发热但咳嗽和/或咳痰病例的发现与管理;随疾病传播,病例全身中毒症状逐步减轻,但数据有限,需持续观察。
- 黄婷周丽君程秀伟马雷粟小燕毛素玲
- 关键词:临床症状流行病学
- 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潜伏期初探被引量:4
- 2006年
- 向妮娟钟文君孟玲高永军祖荣强刘学成刘伦光祝小平袁珩欧阳兵吕强黄燕黄婷周兴余冯燎庞启迪王世文
- 关键词:猪链球菌病潜伏期疫情
- 四川省5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学基本特征。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就诊和暴露等情况,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用Excel、EpiInfo分析数据。结果四川省5月11日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病例以输入为主(62%),无性别差异,以10~30岁为多,且症状轻;旅游及旅游服务人员占62%;38.24%病例在发病后2d及以上就诊;报告地区主要集中在成都。结论四川省病例年龄分布、临床症状与美国等报道一致;需加强群众及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旅游及旅游服务人员的防控;加大成都等交通枢纽和旅游地区的防控力度。
- 黄婷唐欣宇刘伦光尹仲良李天舒刘学成郝彩霞祝小平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病例
- 2011-2015年四川省流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9
- 2016年
- 目的了解2011-2015年四川省流感流行情况,为制定流感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流感样病例(ILI)及病原学监测数据、流感/ILI暴发疫情资料并分析。结果四川省ILI%有明显冬春和夏季高峰,但冬春高峰较全国其他地区提前5周。2011-2015年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68281份,核酸检测阳性率11.63%,以2012年最高(15.36%),各年度标本核酸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1);阳性标本集中在1-2月、7-8月以及11-12月,各月份标本核酸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2011-2015年我省H3N2亚型、B型、甲型H1N1流感交替流行,且毒株亚型时间分布与全国监测结果一致;ILI%与标本核酸阳性率高峰时间吻合,二者呈正相关(r=0.277,P<0.001);报告流感/ILI暴发疫情34起,97.06%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结论我省ILI与流感病毒活动趋势一致,有明显冬春和夏季高峰;儿童和老人是防控重点对象需强化流感疫苗接种;学校是暴发疫情重点关注场所;需加强流感病毒基因检测,并结合ILI综合分析,以更客观反映流感病毒活跃程度、准确预测流行趋势。
- 黄婷潘明周丽君程秀伟杨慧萍徐佳楠李天舒曹一鸥
- 关键词:流感病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