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瞧勤
- 作品数:124 被引量:710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日本艾滋病预防财团资助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浙江省某市大学生艾滋病性病相关性行为描述性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掌握大学生艾滋病性病相关性行为状况,为制订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两所大学所有1-4年级学生参加匿名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自愿发生性行为,性行为起始年龄平均19.51岁,13.1%有性经历,平均性伴数1.54。10.7%自己或者性伴侣曾经怀孕,1.4%曾被诊断患性病。部分学生发生商业性关系,男女学生中均有同性或双性性行为现象,安全套使用率低,使用安全套主要为防止怀孕。结论大学生性态度开放,多性伴、商业性行为、同性和双性性行为以及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差等使大学生处于流产、艾滋病性病感染等危险之中。针对大学生开展性教育和性生殖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 马瞧勤丛黎明余飞颖潘晓红许国章张丹丹
- 关键词:性行为性传播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HIV预防干预策略探讨被引量:1
- 2004年
- 马瞧勤潘晓红杨介者
- 关键词:HIV干预策略艾滋病
- 浙江省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及妊娠行为干预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评价围绕大学生安全性行为需求开发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及妊娠行为干预模型的干预效果,探索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安全教育的有效实践。方法2006年和2007年,在浙江省两所大学3个学院2~3年级的学生中开展干预效果评估研究,1所学校为干预学校,另一所为对照学校,采用同一调查问卷,评估两所学校基线调查和追踪调查大学生安全性行为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的变化。结果干预学校基线调查人数和追踪人数分别为565和594人,对照学校分别为507和524人。过去三个月报告有性行为大学生,干预学校基线人数和追踪人数分别为63和57人,对照学校分别为40和34人。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妊娠知识、性病传播与流行知识、性病后果和艾滋病形势知识以及危险意识明显增加(P〈0.05);过去3个月每次/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显著上升;在曾经使用过安全套的学生中,使用安全套是为了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比例明显上升(P值分别为0.002和0.001);避孕药从不使用和有时、经常、每次使用的比例显著上升,采用避孕药作为避孕手段的比例显著下降,行为干预对大学生性态度没有影响。对照学校所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化。结论本调查结果表明行为干预模型能够提高大学生相关知识和危险意识,有效促进大学生实施安全性行为。
- 丛黎明马瞧勤董正权徐文贤潘晓红蔡高峰
- 关键词:艾滋病性病避孕行为干预高校学生
- 浙江某地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被引量:29
- 2005年
-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病/艾滋病有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对当前学校性教育的需求与评价,为制定适合当前大学生的干预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某市2所综合性大学所有在校全日制一~四年级学生22940人开展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性安全知识仍较缺乏,43.9%~49.4%的大学生接触过各种黄色性媒体,8.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可能会感染艾滋病,13.1%有婚前性行为,94.1%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中开展性教育。结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性生理和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态度和性行为。
- 丛黎明马瞧勤许国章潘晓红余飞颖张丹丹
-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
- 大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社会流行病学研究
- 丛黎明马瞧勤潘晓红许国章董正全傅利军陈中文张丹丹闵自强单杏仁徐文贤蔡高峰陈琳
- 本研究采用社会学(定性研究)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开展高校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危险意识和性行为研究,并发展适合大学文化、有针对性、操作简单、可推广的大学生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模型,包括“让我们成为健康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行为干预
- 浙江省263对男性HIV抗体阳性配偶间艾滋病传播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分析浙江省男性HIV抗体阳性的配偶间HIV传播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3年1—7月,以浙江省所有地区新检测发现的男性HIV阳性的单阳家庭(单阳家庭)和男性先感染HIV的双阳家庭(双阳家庭)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单阳家庭210对,双阳家庭53对。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情况(仅男性)、HIV感染意识、HIV检测意识和检测行为、性关系权利、女性的安全套使用效能、性行为等。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单阳家庭和双阳家庭上述信息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男性HIV抗体阳性配偶间HIV传播的相关因素。结果263对研究对象中,男性以30—50岁为主,占57.8%(152例),女性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79.1%(208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共占41.1%(217例)。单阳家庭中,疾病病程为HIV感染者、发生男男性行为和听说过艾滋病的男性分别占61.9%(130例)、38.3%(80例)和81.9%(172例),均高于双阳家庭[47.2%(25例)、7.5%(4例)和64.2%(34例)](x^2值为3.80、18.33和7.86,P值分别为0.051、0.001和0.005);单阳家庭和双阳家庭中,最近6个月感染过性病的女性占9.3%(19例)和18.9%(10例)(x^2=3.89,P=0.049)。与疾病进程为HIV感染者的男性相比,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感染HIV的0R(95%C1)值为2.93(1.05~8.21);与感染之前未听说过艾滋病的男性相比,听说过者的配偶感染HIV的0R(95%CI)值为0.13(0.04~0.41);与未发生男男性行为者相比,发生该行为者的配偶传播HIV的OR(95%CI)值为0.14(0.03~0.73);与最近6个月未感染过性病的女性相比,感染过的女性被配偶感染HIV的OR(95%CI)值为4.86(1.23—19.11)。结论浙江省男性HIV抗体阳性家庭�
- 陈琳潘晓红杨介者徐云王憓周欣蒋婷婷马瞧勤
-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影响因素
- 浙江省2006-2013年HIV相关死亡病死率危险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和晚发现的交互作用对病死率的影响
- 目的:探索浙江省2006-2013 年HIV 相关死亡、病死率和影响因素,探讨抗病毒治疗和晚发现交互作用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下载的数据库,以2006 年初尚存活及200...
- 陈琳潘晓红马瞧勤杨介者徐云郑锦雷王憓周欣姜婷婷何林蒋均蒋健敏
- 浙江省户籍居民HIV/AIDS现况调查
- 2004年
- 潘晓红卢巧玲丛黎明杨介者马瞧勤
- 关键词:HIV/AIDS艾滋病病人医疗保健服务户籍
- 浙江省2785名有性行为大学生艾滋病感染危险感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的调查被引量:44
- 2006年
- 目的调查有性行为大学生对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危险感知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研究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和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3年在浙江省1个沿海城市2所综合性大学开展的艾滋病有关知识、危险意识和性行为调查资料,对回答曾有性行为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785名大学生回答曾有性交行为史,47.0%没有对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危险感知,有危险感知的学生中51.3%认为感染的危险非常低。曾经使用安全套的学生占80.5%,而始终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只有16.0%。危险感知与是否使用和始终使用安全套没有关联,但与是否选择安全套用于预防性病关联。危险感知的主要促进因素有认同学生中性病上升(OR=1.356)和认同经性途径感染人数上升(OR=1.487)以及最后一次性行为对象不是男朋友/女朋友(OR=1.497)。始终使用安全套的促进因素有发生性行为时能说使用安全套(OR= 6.523)、使用安全套用于预防性病(OR=2.174)等因素。结论有性行为大学生的艾滋病感染危险感知水平偏低,曾经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高,但始终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很低。需要进一步采取广泛深层次的预防教育来提高大学生艾滋病感染危险意识,促成安全性行为的形成。
- 潘晓红丛黎明马瞧勤许国章余飞颖邹艳
- 关键词:艾滋病安全套大学生
- 浙江省16~24岁感染HIV的男男性行为者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浙江省16~24岁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青少年男男性行为者(MSM)的社会支持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考察感染HIV青少年MSM的社会支持现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该人群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社会支持总分为(24.31±6.20)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得分在社会支持总分(β=-3.691)、主观支持(β=-2.867)及客观支持维度(β=-0.877)低于非独生子;学校范围内交友得分在社会支持总分(β=2.133)及主观支持(β=1.382)维度高于其他途径交友;感染年份>1年的青少年MSM在社会支持总分(β=1.776)、主观支持(β=1.129)及客观支持维度(β=0.532)高于<1年的;吸烟的青少年MSM在主观支持维度(β=0.998)得分上高于不吸烟的目标人群;本省户籍的青少年MSM在客观支持维度(β=0.867)得分上高于外省户籍人员;感受到歧视的青少年MSM对支持的利用度(β=-0.638)低于未感受到歧视的人员,学生群体对支持利用度(β=0.314)高于其他人群。结论感染HIV青少年MSM的社会支持状况显著低于常模,并低于其他HIV感染人群,在未来针对该人群的关怀干预中,应重点关注独生子、感受到歧视以及感染初期的青少年MSM,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水平。
- 姜婷婷陈琳周欣王憓陈婉君马瞧勤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青少年男男性行为者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