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业涛

作品数:30 被引量:256H指数:8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骨折
  • 9篇股骨
  • 9篇关节
  • 5篇内固定
  • 5篇钢板
  • 4篇手术
  • 4篇髓内
  • 4篇髓内钉
  • 4篇髋关节
  • 4篇髌骨
  • 3篇治疗髌骨骨折
  • 3篇锁髓内钉
  • 3篇全髋
  • 3篇全髋关节
  • 3篇全髋关节置换
  • 3篇髋关节置换
  • 3篇髌骨骨折
  • 3篇骨头
  • 3篇股骨粗隆
  • 3篇股骨粗隆间

机构

  • 30篇海南省人民医...
  • 3篇东方市人民医...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0篇马业涛
  • 21篇陈世强
  • 20篇宋世锋
  • 18篇肖海涛
  • 16篇曾凡
  • 11篇姚伦龙
  • 10篇陈剑飞
  • 9篇刘福存
  • 9篇张光强
  • 8篇林坚平
  • 7篇姚理阳
  • 6篇黎早敏
  • 4篇林明侠
  • 4篇郑南生
  • 3篇许世忠
  • 3篇吴多能
  • 2篇李明东
  • 2篇沈宁江
  • 2篇覃俊君
  • 1篇林学平

传媒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海南医学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骨科
  • 1篇2005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199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性椎体的研制及相关研究
林明侠陈剑飞马业涛沈宁江林坚平姚伦龙
该研究项目是该院骨科在一系列生物骨研究基础上的又一专项研究,研究目的是探讨异种BVB的临床植入效果及其相关属性。研究方法是首先探讨异种BMG、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纤维蛋白(FG)(BMP/FG)、无机骨支架等的临...
关键词:
关键词:骨外科学异体移植骨移植材料生物材料
牵引床仰卧位与非牵引床侧卧位PFNA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33
2020年
目的比较牵引床仰卧位与非牵引床侧卧位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手术体位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50例,牵引床仰卧位行PFNA内固定治疗)和B组(52例,非牵引床侧卧位行PFNA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侧别、致伤原因、骨折AO分型、合并症、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A、B组间除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6,P=0.268)外,A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均显著大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3个月。A、B组分别有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A组有2例出现髋关节疼痛症状、1例出现伤口局限性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B组有2例出现髋关节疼痛症状、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两组患者骨折复位、内固定质量均良好,无主钉松动、断裂,螺旋刀片切割、退出及断钉等现象,无骨不连及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X线片示两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5,P=0.133)。术后1年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8,P=0.438)。结论与牵引床仰卧位比较,非牵引床侧卧位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术前准备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X线透视次数少、术后恢复效果满意的优点。
李明东陈剑飞马业涛黎早敏覃俊君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带锁髓内钉复合异种骨基质明胶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后内固定的选择,骨基质明胶(bone martrix gelatin,BMG)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16例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病人,选择带锁髓内钉固定,异种BMG植入骨折端周围;术前、术后检测血清中代表骨生成的标志物,包括骨钙素(osteocalcin,BGP),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alkaline phosphatase,BSAP),检测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IL-6、IL-10,监测免疫应答反应;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定期拍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6例骨折术后8~12个月骨折愈合;术后BGP、BSAP均高于术前,BGP、BSAP术前与术后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IL-2、IL-4、IL-6、IL-10术前、术后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是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后一种很好的固定方法,BMG可促进骨折愈合,可替代自体植骨。
马业涛陈剑飞姚伦龙宋世锋陈世强张熙民张光强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骨基质明胶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
部分臀中肌髂骨瓣重建青壮年股骨头颈部血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部分臀中肌髂骨瓣重建股骨头颈部血供的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20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25~56岁,平均38.6岁。股骨颈骨折组10例,男7例,女3例;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23d,平均14.3d。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10例,男8例,女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按Ficat分期:Ⅱ期6例,Ⅲ期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清除坏死骨、植骨治疗,两组患者均应用部分臀中肌髂骨瓣移植于股骨头颈部,以修复重建股骨头颈部血供。结果20例患者术后获1~5年(平均3.1年)随访。股骨颈骨折组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1~97分,平均92分;其中优5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0%。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3~95分,平均84分;其中优4例,良3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70%。3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加重,其中2例行关节置换术治疗。结论部分臀中肌髂骨瓣血供丰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且术后不影响臀中肌功能,是一种重建股骨头颈部血供的有效方法。
宋世锋马业涛张熙民陈世强曾凡肖海涛许世忠张光强姚理阳
关键词:移植物血供重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5例(30髋)按病因分三组,A组酒精性17例,B组为激素性6例,C组潜水性2例,记录各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患髋功能,X片等,并进行Harris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三组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9.7±2.8)、(81.5±3.1)分、(87.8±2.9)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假肢松动髋数率分别为4.8%、16.7%、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随访3年总体髋部优良率分别为100%、83.3%、10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较好,对酒精性病因患者疗效最好。
肖海涛宋世锋郑南生马业涛张光强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
BO原理治疗下肢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的应用研究
宋世锋张熙民张光强曾凡陈世强马业涛姚伦龙许世忠肖海涛姚理阳
该研究将BO原理灵活地指导内固定材料在下肢粉碎性骨折的应用,减少骨折端的血供破坏,有助于骨愈合。术中不剥离骨膜及游离碎骨片,要求间接对线复位,探索出了保证对位对线的操作方法;将BO要求的整段骨相对稳定的理论,尝试为“固定...
关键词:
关键词:内固定材料
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4
2017年
目的比较髌骨环、克氏针张力带、髌骨环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285例髌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55例,女130例,平均年龄为45.5岁(18~70岁)。髌骨骨折分型:横形骨折176例,纵形劈裂骨折28例,粉碎性骨折81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3组:髌骨环组98例,采用髌骨环内固定;克氏针张力带组92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髌骨环克氏针组95例,采用髌骨环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患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膝功能应用Bostman评分标准评定。结果髌骨环组患者手术时间[(58.9±6.4)min]显著短于克氏针张力带组[(71.8±7.8)min]和髌骨环克氏针组[(74.4±8.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克氏针张力带组患者患膝功能优良率为100.0%(92/92),显著高于髌骨环组(90.8%,89/98)和髌骨环克氏针组(91.6%,87/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髌骨环组、克氏针张力带组、髌骨环克氏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2/98)、1.1%(1/92)、2.1%(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能更好地恢复患者患膝功能且价格低廉等优点。
李明东黎早敏陈剑飞裴国献马业涛陈世强覃俊君刘键
关键词:髌骨骨折内固定器病例对照研究
髌骨环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探讨髌骨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8例髌骨骨折患者应用髌骨环内固定。随访6~12个月。对骨折愈合、膝关节的疼痛及功能、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评估分析。[结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术后3个月,无骨折再移位和内固定失...
宋世锋肖海涛马业涛张熙民陈世强曾凡林坚平刘福存
关键词:髌骨骨折康复评定
文献传递
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被引量:23
2011年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已广泛应用,但是供区容易出现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越来越多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材料。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40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为2组:自体肌腱组为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异体肌腱组为应用由山西骨组织库提供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最长随访时间36个月。重建前后两组大腿周径患健侧差值、Lachman试验、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DT)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自体肌腱与单纯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疗效无明显差异。
马业涛宋世锋曾凡陈世强肖海涛刘福存张熙民许世忠姚理阳
关键词:前后交叉韧带关节镜自体肌腱同种异体肌腱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中期疗效。方法采用生物型假体治疗2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27髋)。临床评估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影像评估根据置换后随访双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臼杯、股骨假体位置及周围骨质改变,并测量臼杯内衬磨损速度与趋势。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3~5年。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5分±2.3分,术后平均93.2分±3.5分。假体均位于解剖位置,无术后感染及松动发生,术前患者双下肢长度差为1~5 cm,术后为≤1 cm。21例25髋疼痛完全消失,患者步态正常;2例2髋有轻度疼痛伴有轻度跛行,生活自理且恢复正常工作。结论生物型假体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晚期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能够提供理想功能效果,早、中期疗效满意。
马业涛宋世锋肖海涛张熙民曾凡陈世强刘福存姚理阳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生物型假体股骨头坏死关节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