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敏

作品数:55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3篇文学
  • 15篇小说
  • 10篇叙事
  • 7篇代文
  • 7篇知识分子
  • 6篇文化
  • 5篇女性
  • 5篇文艺
  • 4篇新时期文学
  • 4篇文本
  • 4篇长篇
  • 4篇长篇小说
  • 3篇当代文学
  • 3篇性意识
  • 3篇学史
  • 3篇疏离
  • 3篇女性意识
  • 3篇文学批评
  • 3篇文学史
  • 3篇现代文

机构

  • 50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南昌师范学院

作者

  • 50篇颜敏
  • 3篇王龙洋
  • 2篇陈海艳
  • 1篇廖志华
  • 1篇马建珠
  • 1篇熊玫
  • 1篇李伟
  • 1篇汪雨涛
  • 1篇张明智
  • 1篇彭海宝

传媒

  • 10篇创作评谭
  • 7篇江西师范大学...
  • 5篇当代文坛
  • 4篇文艺争鸣
  • 4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当代电视
  • 2篇小说评论
  • 1篇声屏世界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景德镇高专学...
  • 1篇同舟共进
  • 1篇中国出版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荆州师范学院...
  • 1篇江西广播电视...
  • 1篇扬子江(评论...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问题研究
2024年
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其形成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其时,文学批评生态被改造,文学批评话语及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建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在根本意义上是新时期之初文学观念、文学批评理念变化的基本体现,它实现了批评方法从一元到多元的深刻变革,与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协和一致,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体性等现代性价值诉求。
颜敏陈海艳
关键词:文学批评现代性价值文学观念新时期之初话语体系
论1990年代以来大学叙事中的反讽修辞
2021年
反讽之所以能在1990年以来大学叙事中产生广泛影响,除了社会转型语境下文艺观转型带来的叙事策略调整需要外,还在于反讽的伦理倾向契合了知识分子"祛魅"化的现代性趋势。反讽内涵的复杂性与外延的迁延性决定了其文本形态种类繁多,纷繁芜杂,较为常见的文本形态有言语反讽与情境反讽。反讽以对话性的叙事结构使其伦理倾向显得暧昧不明,这种暧昧性决定了文本的多义性与丰富性,从而拉开了与非反讽小说的差距,显示出1990年以来大学叙事的创作实绩。
马建珠颜敏
关键词:大学叙事知识分子反讽
新时期文学的人道主义思潮综论被引量:2
2001年
从理论与创作两个方面论述新时期文学的人道主义思潮。第一部分对人道主义复归的社会和思想背景进行描述和分析 ,综述人道主义讨论的过程 ,并梳理人道主义的一般涵义及特定涵义。第二部分阐述人道主义思潮在文学创作中的三种形态 :一是就“文革”遭遇发出的对“人”的呼唤 ,二是关注苦难中的民间情义与憧憬美好的理想 。
颜敏
关键词:文学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女性意识
论新世纪乡村长篇小说的叙事策略
2022年
新世纪乡村长篇小说在叙事策略上改变了过去的宏大叙事模式和单一的现实主义手法,体现出向日常生活叙事的回归、多样化的叙事视角、隐微的反讽叙事及叙述“新时代”新面貌的典型特征。日常生活叙事揭示了乡村的原生态样貌、乡村主体精神状态和乡土世界的恒常与新变;叙事视角的多样化和第一人称叙述的频繁使用,使得乡村叙事更为真实、内涵更加丰富而独特,更具审美的冲击力;反讽叙事深刻地传达出乡土世界的存在状态和乡村现代化的悖论,启发人们思考现代性;“新时代”叙事则描绘了乡村现代性的美丽画卷。
廖志华廖志华
关键词:叙事策略
论文学现代性的三个维度被引量:3
2012年
近代以来,中国文学一直在追寻现代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但是,当前中国文学界对现代性的理解却存在着各自不同的观点。文学现代性是文学为实现现代化所追寻的现代属性,从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通俗现代性三个维度展开。文学现代性的三个维度对晚清文学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龙洋颜敏
关键词:启蒙审美通俗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问题研究
2024年
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方法论变革是一种重要的批评现象。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其形成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其时,文学批评生态被改造,文学批评话语及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建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在根本意义上是新时期之初文学观念、文学批评理念变化的基本体现,它实现了批评方法从一元到多元的深刻变革,彰显出一种时代性的、难能可贵的理论品格,其与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协和一致,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体性等现代性价值诉求。这一变革有力地冲击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模式,开启了新时期文学批评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并为当下文学批评理论探索包括文学批评主体性建设、批评话语与话语体系的建构及文学批评学科意识的持续增强等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颜敏陈海艳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批评
申报报馆稿酬制对文学副刊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稿酬制度是近代文学发展中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的确立对中国文学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稿酬制度的确立与《申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申报报馆稿酬制度的形成,对报纸文艺副刊的繁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新文学的品格。
王龙洋颜敏
关键词:稿酬制度文艺副刊文学转型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析柔石《二月》主人公的回归与离去被引量:2
2002年
《二月》讲述了一个漂泊者的故事。萧涧秋回芙蓉镇,是幻想用故乡与爱情,将养漂泊人生孤寂彷徨的疲惫心灵;他的离去,表明他的思想行为与沉滞的社会格格不入。小说既表现了中国特定历史情境中的波希米亚人的生命体验,又包含了对现实社会和国民性弱点的文化批判。小说的艺术特色,一是浓郁的伤感浪漫的主观抒情性,二是情节结构与情绪结构的完美结合。
颜敏
关键词:柔石《二月》现代文学史小说
何时再有新月派?——兼评黄红春《古典与浪漫——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
2015年
黄红春的学术专著《古典与浪漫—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是在她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充实而成的。作为她的指导教师,我见证了这部专著历经艰辛而成形的过程,也见证了一位青年学者对于学术的执着及其隐含的这个年代弥足珍贵的职业伦理精神。新月社是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自由主义文学社团,但与其在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意义和文学史地位相比较,关于它的研究。
颜敏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湘西世界文化心理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文化建设
从“裸体问题”到“风雅颂”--90年代以来的“大学叙事”:十部长篇小说读记被引量:3
2010年
一、魂归何处:自我认同的危机 近20年中国高等教育以1999年大学扩招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前10年是精英教育阶段,后10年则是大众教育阶段。
颜敏
关键词:大学扩招长篇小说叙事风雅裸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