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蔚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诱发电位联合心理智能测验检测肝癌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的研究
- 2003年
- 目的用脑诱发电位联合心理智能测验的方法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并发亚临床肝性脑病 (SHE)的情况。方法用视觉诱发电位 (VEP)、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P30 0 )、数字连接试验 (NCT)、数字符号试验 (DSY)与数字广度试验(DSP)等检测对 81例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患者及 5 0例非肝病患者及部分健康志愿者对照进行研究。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各检测值存在明显差异 ,81例患者中检出VEP、P30 0、NCT、DSY及DSP异常例数 ,分别为 5例 (6 .2 % )、17例(2 1.0 % )、19例 (2 3.5 % )、12例 (14 .8% )与 10例 (12 .3% ) ,共检出亚临床肝性脑病 33例 (40 .7% )。肝功能Child PughB级组亚临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hild PughA级组。并发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患者死于肝性脑病的比例明显高于不伴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患者。结论亚临床肝性脑病在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患者中有一定的发生率 ,其发生情况与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
- 李薇吴积坰李惠芳顾海蔚
- 关键词:肝肿瘤脑诱发电位
-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和对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1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0例)及辛伐他汀组(31例),随访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经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和斑块面积的变化,测血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记录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颈总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辛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颈总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在6个月的随访观察期间,阿托伐他汀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3%,辛伐他汀组为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逆转粥样硬化斑块及抑制斑块内炎性反应、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中,阿托伐他汀较辛伐他汀可能更具有优势。
- 杨倩红陆洁程小文冯琳顾海蔚吴积炯苏静英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降血脂药C反应蛋白质动脉粥样硬化腔内超声检查干预性研究
- 亚砷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亚砷酸(ATO)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5例难治性复发性MM患者,给予ATO(10mg/d)及维生素C(2g/d)静脉滴注,连续应用14d,每28d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沙利度胺口服,起始剂量为50mg/d,1周后逐步加量并调整至100~150mg/d,长期维持。连续应用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有效患者继续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并随访观察无进展生存(PFS)。采用参照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小组骨髓瘤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并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判定不良反应。结果ATO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复发性MM总有效率71.43%(25/35),完全缓解2例(5.71%),部分缓解12例(34.29%),微小反应11例(31.43%),无效10例(28.57%)。25例患苦进入维持治疗后,中位随访期为11个月(2~31个月),中位PFS9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手足麻木等,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ATO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复发性MM有效、可行,并有较好的治疗顺从性。
- 程晓文陈瑜王焰蒋克敏顾海蔚陈钰沈志祥
- 关键词:亚砷酸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难治性复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