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运才

作品数:29 被引量:126H指数:8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皮质
  • 8篇衰老
  • 8篇小鼠
  • 8篇脑皮质
  • 8篇海马
  • 8篇海马结构
  • 7篇突触
  • 6篇突触素
  • 6篇小脑
  • 6篇惊厥
  • 5篇源性
  • 5篇神经元
  • 5篇听源性
  • 5篇年龄变化
  • 5篇小脑皮质
  • 4篇树突
  • 4篇听源性惊厥
  • 4篇皮质内
  • 3篇胆碱
  • 3篇易感

机构

  • 7篇北京医科大学
  • 6篇湖北省卫生职...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长江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3篇陈运才
  • 6篇顾耀铭
  • 6篇姚志彬
  • 6篇于恩华
  • 6篇许鹿希
  • 5篇陈以慈
  • 4篇许本柯
  • 3篇邝国璧
  • 3篇何云
  • 2篇舒先涛
  • 2篇孙安邦
  • 2篇张纯清
  • 1篇周晓娟
  • 1篇邝国壁
  • 1篇刘洪涛
  • 1篇曾祥宏
  • 1篇刘兵
  • 1篇张颖芳
  • 1篇刘洋
  • 1篇苗莹莹

传媒

  • 5篇神经解剖学杂...
  • 5篇湖北省卫生职...
  • 4篇解剖学报
  • 3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广东解剖学通...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4篇1996
  • 5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育早期和成年大鼠背侧纹状体内CRF轴突终末的分布和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背侧纹状体(dorsalstriatum)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阳性轴突终末和CRF表达的分布特征及年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免疫印迹和体视学分析方法,观察分析出生后第1~21日龄(P1-21)及成年(P90)大鼠背侧纹状体内的CRF轴突终末及CRF蛋白含量。结果:背内、背外侧纹状体内含大量CRF轴突终末,背外侧纹状体内的CRF轴突终末更为丰富。这些终末集中位于纹状体的尾部区域,与纹状体主要神经元形成典型的环胞体支配。和成年比较,发育早期(P1—14)背侧纹状体内CRF轴突终末的密度较高(p〈0.05),CRF蛋白表达量以P7组相对最高(P〈0.05)。结论:发育早期背侧纹状体内富含CRF轴突终末,提示CRF是影响纹状体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因子之一。
许本柯孙安邦何云周晓娟刘兵陈运才
关键词:纹状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发育
听源性惊厥点燃诱导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加被引量:1
1998年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听源性惊厥点燃中的可能作用,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和Fos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惊厥和点燃后听觉核团和前脑结构内NOS-Fos双重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差异。结果显示:一次惊厥后,下丘内双重阳性神经元较多,近70%~80%的NOS阳性神经元呈Fos阳性,其他听觉核团和前脑结构内仅见少量NOS-Fos双重阳性神经元。点燃后,听觉核团和前脑结构内NOS-Fos双重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而且嗅周皮质第Ⅱ层浅部多数NOS弱阳性神经元呈Fos阳性,第Ⅲ层出现大量NOS-Fos双重阳性神经元。上述结果表明,听源性惊厥点燃诱导NOS表达增加。
于恩华陈运才许鹿希
关键词:惊厥听源性惊厥一氧化氮合酶
长期运动对小鼠运动功能年龄变化的影响──I.旷场试验被引量:13
1996年
以“跑转笼”运动方式观察C57BL/6J小鼠运动量的变化以及长期适量运动对探索行为年龄变化的影响。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2倍标准差做为运动有效标准。结果显示,小鼠的跑笼活动量呈与年龄相关的下降趋势。和5月龄鼠比较,13、24月龄鼠的探索活动明显降低(P<0.01),且24月龄鼠丧失了对新环境探索而形成习惯的特征。5月龄鼠经过8和19个月运动后,24月龄鼠保留了形成习惯的特征,13月龄鼠形成习惯的特征更明显。表明从青年开始的长期适量运动能够改善增龄引起的探索行为损害。本文讨论了探索行为与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关系。
陈运才姚志彬顾耀铭陈以慈邝国璧
关键词:中枢神经衰老小鼠
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惊厥和点燃后前脑结构内的c-fos表达被引量:4
1997年
为探讨听源性惊厥点燃和前脑结构的关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分析,研究了Wistar种系的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P77PMC)惊厥和点燃后,前脑结构内c-fos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1)正常Wistar大鼠接受一次强音刺激后,海马、齿状回、杏仁核、内嗅皮质、嗅周皮质和额-顶皮质内未见Fos阳性神经元;(2)P77PMC大鼠一次惊厥后,除海马、齿状回外,上述被检各区内可见广泛的Fos阳性神经元,其分布具有区域差异;(3)P77PMC大鼠点燃后,海马、齿状回内有大量Fos阳性神经元,其他的被检各区内,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更多,阳性神经元的光密度更大,与一次惊厥后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在点燃大鼠海马结构中,齿状回内的Fos免疫反应最强,海马CA1、CA2区次之,CA3区较弱。结果表明,听源性惊厥点燃可以导致海马结构参与到惊厥活动之中。
陈运才于恩华张颖芳许鹿希
关键词:听源性惊厥体视学杏仁核C-FOS表达
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点燃后海马结构内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被引量:2
1997年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分析,研究了Wistar大鼠的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P77PMC)惊厥和点燃后海马结构内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1)P77PMC大鼠一次惊厥后,海马结构内有广泛的生长相关蛋白免疫反应产物沉积,其分布呈板层样;(2)P77PMC大鼠点燃后,生长相关蛋白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特征与一次惊厥后相比较,无明显变化,但是,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层生长相关蛋白免疫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明,听源性惊厥点燃能够诱导海马结构内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增加。本文还对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增加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陈运才于恩华许鹿希
关键词:生长相关蛋白海马结构惊厥
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胆碱能纤维的分布及增龄变化被引量:2
1998年
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方法和体视学测量技术,研究胆碱能纤维在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的分布及增龄变化。结果显示,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AChE阳性纤维呈不同的板层样分布,老年小鼠(24月龄)额-顶皮质第Ⅲ、Ⅴ层和海马CA1、CA3区分子层及齿状回分子层AChE阳性纤维密度明显低于成年小鼠(13月龄)和青年小鼠(3月龄)(P<0.01),后两组间除成年小鼠海马CA3区分子层纤维密度稍低外,其他各区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胆碱能纤维在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的分布具有年龄相关性和区域特异性。
舒先涛陈运才
关键词:乙酰胆碱酯酶大脑皮质海马衰老
运动对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树突结构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12
1993年
HRP—CB标记结合sholl分析方法分析研究5、13、24月龄三个年龄组C57BL/6J小鼠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树突结构的可塑性变化,以及不同时间的长期适量运动(跑转笼)对运动神经元树突结构可塑性变化的可能作用。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二倍标准差(X+2SD)做为运动有效标准。结果在三个年龄对照组中,老年鼠(对照组Ⅱ)神经元树突野缩小,树突分支数和总长度明显减少(P<0.05),以远离胞体的分支丢失为主。经过8和19个月运动训练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树突野扩大,分支数和树突总长度明显增加(P<0.01),甚至超过青年对照,以近胞体分支的增生更明显。结果表明,长期的适量运动能够延缓衰老过程中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树突的丢失,促进树突的可塑性增生。
陈运才姚志彬顾耀铭邝国璧陈以慈
关键词:脊髓运动神经元树突
运动延缓脑衰老的实验研究
1994年
运动作为抗衰老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有近100年的研究历史。尽管对运动的作用看法各异,但是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安排的运动训练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活力,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运动还能保护动物免受导致动物过早死亡的有害因素的影响,从而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运动对周围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陈运才
关键词:脑衰老突触素小脑皮质突触体海马结构膜流动性
运动延缓脑衰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1995年
运动是延缓脑衰老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跑转笼”方式建立运动动物模型,用行为学、形态学和生物学研究方法,研究从青年开始的长期运动(8mo,19mo)对运动相关中枢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的退行性变化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长期适量运动能够延缓运动相关中枢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退行性变化,通过促进神经元结构代偿而改善神经元功能。
陈运才
关键词:衰老脑衰老
早期应激对小鼠纹状体神经元发育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激对背侧纹状体多棘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新生小鼠(出生后第2~9天)的生长环境建立早期应激动物模型,采用原位杂交、Golgi染色和体视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应激小鼠背内侧纹状体和背外侧纹状体内神经元胞体、树突和树突棘的改变。结果 9d龄C57BL/6J小鼠的纹状体神经元含丰富的树突分支和树突棘。持续7d的应激主要影响背外侧纹状体,表现为纹状体神经元的近胞体树突分支增多(应激组9.50±0.38,n=8;对照组6.50±0.23,n=6;P〈0.05),树突分支上含大量丝状伪足(每20μm树突节段:应激组8.15±0.51,n=8;对照组3.85±0.33,n=6;P〈0.05),但树突棘数量减少(每20μm树突节段:应激组12.05±0.91,n=8;对照组20.02±0.73,n=6;P〈0.05)。结论早期应激主要干扰背外侧纹状体神经元树突的发育,导致树突棘的成熟延缓。
许本柯苗莹莹孙安邦何云刘洋陈运才
关键词:纹状体树突棘发育原位杂交小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