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卫
- 作品数:55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治疗6例
- 2008年
- 目的:总结6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矫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6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施行了手术矫治,其中三尖瓣成形术、房间隔缺损修补6例,同期行右室房化折叠5例,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结果:全组死亡1例,早期并频发室性早搏1例,术后彩超示6例成形术患者中3例有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术后随访心功能均达I级。结论:应根据病变情况适期选用最佳方法矫治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同期治疗并发症。
- 陈红卫张润生
- 关键词:三尖瓣成形
- 常温和中低温体外循环对甲状腺素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甲状腺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各40例,分别于术晨、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6、12、24、48h抽取患者动脉血,测定血浆T3、T4和TSH。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温体外循环下甲状腺素T3升高水平低于中低温,恢复时间比中低温明显缩短。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甲状腺素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术后机体的恢复优于低温方法。
- 刘广文陈红卫潘砚鹏范太兵
- 关键词:体外循环常温甲状腺素
- 256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目前在我国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冠心病治疗的一个有效手段。现将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7年1月进行的256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体会报道如下。
- 王立成张向立陈红卫马为民李凯
-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冠心病治疗中老年人手术体会常见病发病率
- 114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治疗体会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总结法洛四联症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 ,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将 1998年以来我院手术治疗的 114例法洛四联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组近期死亡 3例 ,死亡率 2 .6%。术后并发症 ;灌注肺 6例 ,死亡 1例 ,低心排综合症 12例 ,死亡 2例。胸骨感染哆开 1例 ,室缺残余分流 10例。结论 法洛四联症早期矫治可降低慢性缺氧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潜在性危害。术中妥善解除右室流出道梗阻、完全闭合室缺以及完善的心肌保护是降低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低氧血症、提高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及利尿减轻组织间隙水肿极为重要。
- 张润生杨恒陈红卫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围手术期慢性缺氧呼吸道管理低氧血症
-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经验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总结经左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手术(Hybrid)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26例包括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54.3±8.5)岁。研究终点为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全部行左侧内乳动脉至前降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42枚,无院内及手术相关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0±9.2)个月,1例患者因钝缘支狭窄、1例患者因右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再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全组无心肌梗死及死亡。结论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 潘砚鹏陈红卫袁义强于力詹海波蒋艳艳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10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特点,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1998-02—2005-07在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10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03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2.9%。术后随访率100%,随访3~93个月,无晚期死亡。全部病例心功能皆恢复至Ⅰ或Ⅱ级(NYHA)。结论绝大部分法洛四联症患儿可施行一期根治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在于合理的体外循环灌注、严密修补室间隔缺损和恰当疏通右室流出道。
- 王宏山李凯张润生陈红卫杨恒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儿童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成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改良MazeⅢ手术)治疗房颤(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科室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共2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的患者瓣膜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A组:观察组24例)与同期选取24例未行房颤射频消融患者(B组:对照组24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全组无死亡病例,未发生与双极射频消融术有关并发症。A组术后当日、1周、1月、3月、1年的房颤转复率分别为94.1%、88.2%、84.3%、87.9%、78.2%,明显高于B组的22.7%、5.68%、5.51%、5.64%、5.21%,P<0.05。结论瓣膜置换(成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陈红卫潘砚鹏张磊磊
- 关键词:双极射频消融术
- 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8例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经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9.4±9.6)岁;心绞痛CCS分级为1.9±0.7,左心室射血分数0.58±0.12;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12例,稳定性心绞痛6例;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高血压病8例,2型糖尿病4例,既往PCI 2例。病例入选标准:前降支近-中段严重狭窄和/或合并钙化,无法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降支慢性闭塞;前降支经PCI治疗术后再狭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杂交手术治疗,前降支行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其他血管行PCI。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单纯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11例,前降支合并对角支病变2例,前降支合并回旋支病变3例,前降支合并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病变2例。经左前胸第4或第5肋间进胸,在乳内动脉牵开系统(FEHLING、Delacroix-Chevalier)辅助下游离左侧乳内动脉(LIMA),观察乳内动脉血流满意后应用7-0 prolene缝线完成其与前降支的端侧吻合。4例合并回旋支和(或)右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于术后1周行PCI治疗。结果 全组无死亡,无围术期心肌梗死、肺不张、胸腔积液、脑卒中等并发症,无手术切口并发症。手术切口长度(7.0±1.5)cm,术后胸腔平均引流量260 ml,无输血。术后疼痛分级为4.22±1.38,属轻-中度疼痛。全组获得LIMA时间(50±20)min,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7.10±3.58)h,术后住院日(8±5)d。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4例)或冠状动脉容积CT(5例)均提示LIMA旁路通畅性良好。18例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3~18个月,随访期间,全组无死亡、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结论 经左胸部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左内乳动脉-前降支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易于在临床推广。
- 潘砚鹏陈红卫陈文宽陈刚
- 关键词: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左乳内动脉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支血管病变并射血分数减低的临床研究
- 2022年
-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多支血管病变并射血分数(EF)减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CABG的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EF减低组(EF<50%)和EF正常组(EF≥50%)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 EF减低组围手术期体外循环占比、红细胞输注占比、 IABP使用率、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率、院内死亡率高于EF正常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EF正常组(P <0.05),但术后3个月复查EF及左心室内径明显改善。结论 EF减低患者手术风险和死亡率高于EF正常患者,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CABG可在短期内改善EF,缩小左室内径,减慢心力衰竭进展。
- 王娟郭亚军陈红卫潘砚鹏陈文宽陈刚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射血分数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 12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0例心上型横切右心房和左心房后壁,行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后壁吻合,2例心内型切开ASD与冠状静脉窦口之间的残余房间隔壁,自体心包补片将肺静脉开口与冠状静脉窦隔入左心房。结果患者均手术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3年,恢复良好,心功能明显提高。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术前确诊,术中吻合口应足够大,避免术后狭窄。
- 刘广文陈红卫潘砚鹏陈文宽
- 关键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脏外科手术先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