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朱俊

作品数:31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中历
  • 10篇试题
  • 8篇高考
  • 8篇初中历史
  • 7篇教学
  • 6篇情境
  • 6篇命题
  • 6篇命制
  • 6篇解题
  • 5篇新高考
  • 5篇历史试题
  • 5篇课程
  • 4篇选择题
  • 4篇育人
  • 4篇试题命制
  • 4篇高考命题
  • 3篇选拔
  • 3篇学科
  • 3篇育人方式
  • 3篇中考

机构

  • 28篇宁德市教师进...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0篇陈朱俊
  • 1篇代继华
  • 1篇陈善松

传媒

  • 10篇教学考试
  • 7篇福建教育
  • 6篇中学政史地(...
  • 3篇中学历史教学
  • 1篇中学政史地(...
  • 1篇中学政史地(...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0
  • 1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析新高考历史“应用性”试题的命制与考查
2025年
“应用性”,是新高考评价体系“四翼”的重要考查要求之一,亦是评价高考试题质量优劣的基本指标内容。时下,应用性试题的命制,已成为深化考试命题改革的重要实践,国家对此也予以多次强调。比如,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
陈朱俊
关键词:探究性试题育人方式命制情境设计《意见》
中外关联类历史试题的命制原理及解法启示
2022年
中外关联类历史试题,是指围绕某一历史探究主题,选取若干则中国和外国的历史材料为情境命制试题,运用综合、关联、比较等学科思维方式,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并获得新的历史认识或历史规律的历史综合题型。此类试题不论是在全国卷还是地方卷中,都被安排在非选择题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以凸显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因此,通过深入探讨中外关联类历史试题的命制原理,从中获得若干重要的解法启示,有助于提高对此类试题的全面认识和解题能力。
陈朱俊
关键词:历史试题非选择题命制解题能力探究主题
有一分证据,就说一分话——基于近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考及教学建议
2021年
近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坚持选取适宜素材,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有一分证据,就说一分话”,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陈朱俊
关键词:选择题教学
历史素养在初中历史试题考查中的呈现
2019年
历史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通俗地讲,“素养”可理解为与历史学科相关的各要素(包括历史知识、能力、方法、思维等)的养成。那么,各要素在历史学科中具体如何界定,又是如何在考查中呈现的呢?下面笔者结合几道例题,对此做一探讨。
陈朱俊
关键词:历史试题历史素养思维品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学科特征
基于“双标”内容的“三点”思路探析
2021年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高考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随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又将其写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作为新高考命题的实践指南。这意味着高三教师在高考复习备考中需力求依标而教,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教学、考试、评价三者的有机统一。
陈朱俊
关键词:高考命题育人方式人才选拔国务院办公厅高三教师
创造性使用初中历史教材的“三重”式设计——以“民族大团结”一课为例
2025年
初中历史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以课标要求为依据,准确把握教材主旨,确定教学目标,重构教学提纲、重组学习材料、重设探究问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达成核心素养培育要求。
陈朱俊
关键词:历史教材学习情境
2001年以来中学新课标“社会调查”问题研究述评
2009年
社会调查.是用某种技术并按一定程序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社会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基础性的、最广泛使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育部先后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陈朱俊
关键词:《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社会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地方贯彻国家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创新实践——以2021-2023年福建新高考历史之特色题为例
2024年
2021年,国家将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八省作为第三批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要求实施分省独立命题的新高考模式,并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有关深化考试内容改革,“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陈朱俊
关键词:考试内容改革优化情境新高考模式普通高校招生育人功能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三道门”解题路径探析
2020年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不仅强调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历史进行有意义、有创建的阐释",而且建议评价"考查的内容应体现历史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适当注意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杨雪金陈朱俊
关键词: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探究性
试析初中历史选择题的基本设问路径
2024年
学习历史,抑或探究历史,须先了解其在过去“有什么”,而后分析其缘何这样或那样,由此再推导其该有怎样的影响等,层层揭开历史的“面纱”,不断深化历史认识。这既是义务教育阶段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基本取向,也是初中历史问题设计或考查学生的基本维度。下面,笔者结合2024年各地的中考历史选择题,试从历史“有什么”“为什么”和“会怎样”三个维度,对历史选择题的基本设问路径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历史选择题和优化历史学习方法。
陈朱俊陈欲
关键词:初中历史设问历史选择题中考历史基本维度探究历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