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娜 作品数:7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化学工程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绿色碳源合成多响应碳量子点用于铁离子和L-抗坏血酸的检测 2025年 以生物质橙子皮为原料,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制备了橙子皮基碳量子点(orange peel-based carbon quantum dots,OP-CQDs),并用荧光分析法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P-CQDs水溶性好、荧光强、在生理pH范围内性能稳定。OP-CQDs对铁离子(Fe^(3+))有特异性猝灭反应且灵敏度高,同时,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能够使OP-CQDs-Fe^(3+)体系的荧光部分恢复,形成了“开-关-开”的荧光检测体系。Fe^(3+)和L-AA的检出限分别为1.1和31.8μmol·L^(-1)。 钟丽娜 陈晶玲 赵青华关键词:荧光分析法 铁离子 L-抗坏血酸 季铵盐型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被引量:14 2011年 一步法制备了4种季铵盐型离子液体,并用FT-IR和1 H NMR表征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离子液体符合其理论结构;以它们为催化剂进行了乙酸正丁酯的合成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乙酸正丁酯的产率顺序为[Et2NH2][HSO4]>[Et3NH][HSO4]>[n-Pro3NH][HSO4]>[n-But3NH][HSO4],并且[Et2NH2][HSO4]和[Et3NH][HSO4]与产物不互溶,而[n-Pro3NH][HSO4]和[n-But3NH][HSO4]与产物互溶,表明季铵盐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和极性都随阳离子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以三乙胺硫酸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醇酸摩尔比和离子液体用量对乙酸正丁酯产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n(正丁醇)∶n(乙酸)∶n(离子液体)=1∶2∶0.25,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90℃的条件下乙酸正丁酯的产率达到81.94%。采用减压蒸馏,除去离子液体相中的水、乙酸正丁酯和未反应的原料,将离子液体进行循环使用4次,结果表明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没有明显下降,说明离子液体的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较好。 林文俊 钟丽娜 陈艳秋 林金清关键词:酯化反应 乙酸正丁酯 单源聚合物先驱体法制备SiC基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 2017年 在碳化硅(SiC)陶瓷中引入异质元素可赋予其更优异的性能,如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独特的电磁性能。采用单源聚合物先驱体法制备陶瓷,通过合成不同结构的单源聚合物先驱体,可在原子尺度设计、调控陶瓷的组成和微结构等方面,达到优化陶瓷性能的目的。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单源聚合物先驱体制备Si-B-C、Si-M-C(M=Ti,Zr,Hf)和Si-M-C(M=Fe,Ni)复相陶瓷的研究动态,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杨乐 陈晶玲 钟丽娜 雷廷平 余兆菊关键词:碳化硅 复相陶瓷 高分子材料表征实验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4 2018年 针对高分子材料表征实验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多元化实验教学团队和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合理化授课时间、精炼预习资料、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授课能力等方式丰富课前准备,通过增加参观学习环节、以考核带互动、精英教学、规范示范跟踪全程、科研融入教学等方法趣味化教学方式,通过实验报告梯度化以及课程论文和报告结合考核等形式新颖实验成绩评定,对构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专业型综合人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 钟丽娜 赵青华 李四中 林志勇 杜振波关键词:高分子 材料结构表征实验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2022年 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材料表征实验教学中探索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首先从教学团队、教学平台、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开展思政教育的支撑条件,然后以“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化合物结构”实验项目作为案例,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到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钟丽娜 陈珺 赵青华 李四中 骆耿耿关键词:实验教学 “分析化学实验”中融合信息化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2024年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制药、材料、环境、生物等专业的基础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教学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介绍了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教学团队的业务能力、多元化教学手段三个方面,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信息化技术与分析化学实验的融合,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专业兴趣,培养了学生初步进行科学研究应具备的能力,为其它实验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钟丽娜 骆耿耿 于亚明 魏晓峰 沈江珊 杨传孝 方艳红 连惠婷 洪碧绿关键词:实验教学 分析化学实验 信息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