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改革
- 作品数:13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金匮肾气丸药理及临床研究概况被引量:6
- 2007年
- 整理了金匮肾气丸近年来在药理及临床方面的研究概况,发现该方在多个方面皆取得较为满意效果,同时结合自身体会讨论该方今后的发展前景。
- 郭改革吴水生
- 关键词:金匮肾气丸药理研究
- 种子与生态环境对泽泻块茎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种子与生态环境对泽泻药材品质的影响。方法将建泽泻与川泽泻种子交叉在四川与福建两地种植,以23-乙酰泽泻醇B为指标,测定建建、建川、川建、川川四个样品的块茎密度与指标性成分含量。结果产于原产地的建泽泻与川泽泻密度高于交叉种植的产物;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分别呈现川川〉川建〉建建〉建川的变化。说明建泽泻与川泽泻有其适宜的生态环境,种质差异与异地种植明显影响23-乙酰泽泻醇B含量。
- 郭改革李长伟黄振军吴水生
- 关键词:种子生态环境泽泻23-乙酰泽泻醇B
- 中药“疾病缩减效应”假说与理中丸抗消化性溃疡多成分多靶点整合协同作用的实验验证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为了验证疾病缩减效应假说: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在一定的有效药物浓度范围内,以低于其某一单体成分治疗剂量进入人体后,有选择地反复作用于与某种疾病有关的多个直接靶点或间接靶点,此后,以整合、协同等形式,通过"疾病缩减效应",达到治疗疾病、减轻病痛的药理作用。方法:选用大鼠束缚寒冷应激性胃溃疡模型,以溃疡指数、胃液游离酸、总酸度、胃泌素等为指标,考察理中丸及其拆方的抗胃溃疡效果。结果:理中汤组、人参组和白术组与模型组对比溃疡指数、游离酸与总酸度有显著性差异,理中汤组理论疾病残留度为0.372,实际疾病残留度为0.320,理论值与实际值十分的接近。结论:表明了理中丸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整合、协同作用达到了对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证实了中药复方疾病缩减效应的客观存在。
- 吴水生郭改革李长伟吴符火陈朝元
- 关键词:中药复方多靶点消化性溃疡
- 复方泻脂平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郭改革吴水生
- 关键词: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血脂
- 大孔树脂法纯化泽泻总萜醇类成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探讨用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泽泻总萜醇类成分的方法。以乙酰泽泻醇B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泽泻提取物及不同树脂洗脱部位的总萜醇类成分含量。结果:以AB-8型树脂的富集纯化性能最佳,最优组合:半径、柱高比为1∶10;药液浓缩比为1∶1;药液上样与洗脱速度为10 ml/min;药材与树脂的用量比为4.6∶1;洗脱溶媒为70%乙醇;洗脱液量为4倍床体积。结论:AB-8大孔树脂可有效用于泽泻总萜醇类成分的富集与纯化。
- 吴水生郭改革王玉芹
- 关键词:泽泻
- 中药复方“疾病缩减效应”假设及其验证实验被引量:4
- 2010年
- 提出了疾病缩减效应假说,认为这一假说可解释中医用药规律及中药配伍提高疗效的机制。并以胃溃疡病作为病理模型,理中汤为对象,进行拆方实验,以验证疾病缩减效应是否存在,揭示疾病缩减效应假说的科学性及其研究的可行性。
- 吴水生郭改革李长伟吴符火陈朝元
- 关键词:胃溃疡理中汤假说
- 刺梨不同提取部位对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2)胆固醇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吴水生郭改革王宏David Lee
- 关键词:胆固醇代谢肝癌细胞株刺梨维生素C缺乏症降血脂作用
- 种质与生态环境对泽泻块茎密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种质与生态环境对泽泻块茎密度的影响。方法将建泽泻与川泽泻种子同年交叉在四川和福建两地种植,得到福建产建泽泻、川泽泻,四川产川泽泻、建泽泻共四种样品,测定四样品的密度。结果产于原产地的建泽泻与川泽泻密度高于交叉种植的同类产物。结论种质与生态环境是影响泽泻地道性的主要因素。
- 郭改革吴水生王英豪
- 关键词:种质生态环境泽泻道地性
- 初加工对泽泻药材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不同烘烤温度对泽泻球茎中泽泻醇B23-乙酸酯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的影响。
方法:采用HPLC检测,色谱条件为Kromasil—C18柱(200×4.6mm,5μm);乙腈-水(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
- 吴水生魏丽萍陈娟娟刘容飞郭改革
- 关键词:泽泻泽泻醇高效液相色谱
- 文献传递
- 泽泻提取物Alisol Monoacetate A和B对HepG2细胞株胆固醇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7年
- 目的:考察泽泻有效成分Alisol Monoacetate A和B对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2)胆固醇合成与代谢的影响。方法:以HepG2细胞为模型,Lipitor为阳性对照,加入不同浓度的Alisol Monoacetate A和B,培养24h后分别收集与测定培养液及细胞内的胆固醇含量。结果:Alisol Monoacetate A和B在10μM、20μM浓度时开始出现10%左右的细胞毒性,但线粒体代谢活性却增强约50%。而当浓度超过50μM时细胞毒性显著增强达70%以上。随着Alisol Monoacetate A和B浓度的增加(0、3、10、20μM),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也显著升高,分别为24.4、26.7、32.3、38.3μg/mg蛋白质,存在正量效关系;但培养液内的胆固醇含量无明显不同。结论:Alisol Monoac-etate A和B可能具有增强细胞的线粒体代谢活性而促进HepG2合成胆固醇的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吴水生郭改革施红王宏David Lee
- 关键词:泽泻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