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惟德

作品数:31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8篇肿瘤
  • 7篇细胞
  • 7篇病患
  • 6篇血液
  • 6篇急性
  • 5篇淋巴
  • 5篇急性白血
  • 5篇急性白血病
  • 4篇蛋白
  • 4篇血栓
  • 4篇血栓前状态
  • 4篇血液病
  • 4篇栓前状态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急性白血病患...
  • 4篇白血病患者
  • 3篇性关节炎

机构

  • 13篇扬州医学院
  • 10篇扬州大学医学...
  • 6篇江苏省苏北人...
  • 3篇扬州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30篇邓惟德
  • 15篇姜扬文
  • 12篇张育
  • 10篇顾健
  • 9篇张育
  • 6篇王晓铃
  • 6篇张育
  • 6篇顾健
  • 5篇顾健
  • 3篇汪中强
  • 3篇王晓铃
  • 3篇管俊
  • 3篇沈詹岳
  • 2篇顾沈阳
  • 2篇管俊
  • 2篇刘晓强
  • 2篇刘扬
  • 2篇王晓玲
  • 2篇王茜
  • 1篇张之南

传媒

  • 5篇山西白血病
  • 2篇江苏临床医学...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 5篇1994
  • 7篇1993
  • 5篇1992
  • 3篇199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CHOP方案和CHO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比较
1998年
何斌邓惟德顾健
关键词:非何杰金淋巴瘤CHOP方案疗效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可溶性IL-2R的测定及意义
1995年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可溶性IL-2R的测定及意义管俊,邓惟德,顾健,张育,姜扬文,王晓玲,王茜,解松刚1988年Nelson等首次报告IL-2R不仅存在于细胞表面,而且出现于血液和培养基的上清液中,称之为SIL-2R。后者的研究已迅速引起医学和免疫学界...
管俊邓惟德顾健张育姜扬文王晓玲王茜解松刚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
苯中毒致获得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2
1994年
苯中毒致获得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顾健,邓惟德,张育,姜扬文,汪中强现将我院基本治愈苯中毒致获得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guiredAcuteAplasticAnemiaAAAA)存活3a年)以上4例报告如下:4例女性患者,71~23岁,3例为蜡光纸...
顾健邓惟德张育姜扬文汪中强
关键词:苯中毒获得性贫血
Evan’s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
1995年
作者报告Evan’s综合征24例,女性多于男性,未明确病因者21例,以血小板减少起病最多见。coombs试验阳性率75%,治疗结果显示对AIHA总有效率为83.3%,ITP发病在先者对AIHA的疗效(85.71%)优于ITP(71.4%),4例合并妊娠后症状均加重,可致早产、死胎。
邓惟德张育顾健姜扬文管俊
关键词:EVANS综合征溶血性贫血
肺部炎症及肿瘤血栓前状态测定
1993年
本文对86例慢支肺心病感染、哮喘、气胸及肺部肿瘤患者观察血栓烷 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a(6—K)、维勒布兰德因子(VWF)、抗凝血酶Ⅲ∶C(AT—Ⅲ∶C)等指标变化,反映肺部炎症及肿瘤引起血栓前状态,为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抗凝血酶Ⅲ相互作用的病理过程,其结果对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顾健邓惟德张育宗文九刘扬
关键词:肺部感染肿瘤血栓前状态
急性白血病患者催乳素的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用EIA方法分别测定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催乳素(PRL)的浓度和1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RL的浓度,结果发现正常人血清PRL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40岁和>40岁组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的患者血清PR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5和0.001)和缓解组(P<0.05和0.001),而后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血清PRL测定可作为急性白血病复发与缓解的间接观察指标。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培养上清液PRL测定,初治、复发组明显高于缓解组(P<0.005),提示急性白血病高PRL血症可能系白血病细胞异位分泌所致。
邓惟德张育顾健王晓玲姜扬文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催乳素
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血清铜氧化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1993年
81例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血清铜氧化酶的活性被检测,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铜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正常(P<0.05~0.001);急性白血病患者,急非淋与急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血清铜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对急性白血病类型无判别意义;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治和复发患者治疗前明显高于正常,而经治疗缓解后下降,提示血清铜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对于观察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邓惟德张育顾健姜杨文王晓玲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瘤铜氧化酶
尿铁蛋白测定对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
1991年
本文报道用醇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91侧恶性肿瘤及60名正常人的尿铁蛋白浓度,发现各组恶性肿瘤患者的尿铁蛋白值均高于正常,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组患者在治疗前尿、血铁蛋白呈正相关(Υ=0.638 P<0.001)。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组、恶性淋巴瘤组及其它肿瘤组患者尿铁蛋白值高于正常值上限者分别占84.6%,80.0%和84.0%,而血清铁蛋白则分别为76.9%,60.0%和64.0%。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及复发时尿铁蛋白值升高;缓解期下降。尿铁蛋白测定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监测白血病化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张育邓惟德沈詹岳顾健王晓铃王茜
关键词:恶性肿瘤
血液肿瘤血栓前状态测定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对8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观察了血拴前状态表现。发现急性白血病化疗前临床出血症状明显,除血小板生成受肿瘤细胞干扰外,血管内皮细胞 PGI_2异常释放亦参与形成急性白血病的出血因素,故6—酮—前列腺素(6—酮—PGF_(1a))增高为主。慢性白血病及其它血液恶性肿瘤对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及肝功能的作用,导致血拴烷 B_2(TXB_2)、VWF 升高,6—酮—PGF_(1a)、抗凝血酶—Ⅲ(AT—Ⅲ:C)降低,形成肿瘤患者血拴前状态的另一个特点。
顾健邓惟德沈詹岳张育姜扬文王晓铃
关键词:血栓前状态血液肿瘤6-酮-PGF1APGI2血小扳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及抑制物被引量:4
1994年
利用TNF细胞毒生物学活性检测法和TNF抑制物(TNFINH)生物活性检测法,检测2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TNF和TNFINH水平。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TNF水平明显增高。达11.42±6.02u/ml。抗人TNF-α单抗能完全中和M_4、M_5、M_6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TNF活性。部分患者血浆中同时存在TNP和TNFINH。TNF阴性的患者血浆中亦单独存在TNFINH活性,和正常人相比明显增高。其对rhTNFα活性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测定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TNF及TNFINH可能为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治疗提供新线索。
季明春姜扬文邓惟德童鲲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物白血病血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