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国权

作品数:28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东周
  • 6篇铜器
  • 6篇
  • 5篇东周时期
  • 5篇考古
  • 4篇遗址
  • 4篇谱系
  • 4篇青铜
  • 4篇青铜器
  • 3篇文化
  • 3篇西周
  • 3篇考古学
  • 3篇古学
  • 3篇春秋
  • 2篇东南
  • 2篇断代
  • 2篇断代研究
  • 2篇遗存
  • 2篇文化传播
  • 2篇金文

机构

  • 18篇山东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南山大学

作者

  • 25篇路国权
  • 1篇宋艳波
  • 1篇郎剑锋
  • 1篇栾丰实
  • 1篇徐天进

传媒

  • 7篇考古与文物
  • 5篇文博
  • 3篇西部考古
  • 2篇四川文物
  • 2篇考古
  • 2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江汉考古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东方考古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周楚二系:试论东周时期铜簠的分类和谱系被引量:7
2016年
根据口部形态特征,东周时期的铜簠可分为A型折沿和B型无沿两型,根据足部形态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八个次亚型以及不同的式。A型铜簠属于周文化系统,B型铜簠属于楚文化系统,它们时空分布格局的演化历程反映了东周时期周文化和楚文化此消彼长的历史过程。
路国权
关键词:东周时期谱系
“石北方”为“使鬼方”的考古学观察--“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历史与文化研究之二
2021年
《史记·秦本纪》记载"蜚廉为纣石北方",是秦族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献,蕴含丰富历史信息,但是历来没有通彻的阐释。本文结合考古和文献资料,揆诸商周之际的历史形势和山川地理形势,认为"石北方"应是"使鬼方",商周鼎革之际蜚廉因善走和保西垂的经历出使鬼方,目的可能是联络鬼方从背后牵制周人。
路国权
关键词:鬼方
邾国故城遗址2015、2017年度出土动物遗存研究报告被引量:3
2020年
邾国故城遗址2015和2017年两次发掘获得动物遗存14010件,可鉴定出蚌、鲤鱼、乌鳢、黄鱼、龟、鳖、鸡、鹰、猪、绵羊、黄牛、麋鹿、梅花鹿、马、狗、兔和鼠等。动物构成中明显以家养哺乳动物(猪、牛和狗)为主,从死亡年龄结构可以看出先民饲养这些家畜的目的是不一样的;除以饲养家畜获取稳定的肉食资源外,还会狩猎野生动物、捕捞少量水生种属作为肉食的补充资源;两个年度发掘区在不同时期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性质),其出土的动物遗存也显示出与这些不同的功能区相符的特征。
宋艳波王青路国权陈章龙郎剑锋
关键词:东周汉代动物考古
历史与评述:文献史学关于春秋史的分期和断代研究——考古学和文献史学“二重证据”视角下的春秋史分期断代研究(一)被引量:1
2017年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过渡时期,夏商西周以来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在这时期都发生了十分剧烈的变化。为了了解变化的具体过程,学者们对春秋进行分期断代研究,提出了数十种不同的观点,目前造成了一种混乱的局面。本文对文献史学界关于春秋史分期研究的成果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分类和归纳以了解研究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文献史料反映的春秋史分期和特征,提出将春秋史分为初期(前770—前680年)、早期(前680—前597年)、中期(前597—前530年)、晚期(前530—前453年),并概括了各期的特点。
路国权
关键词:东周春秋断代
家户考古视野下鱼化寨遗址仰韶早期聚落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鱼化寨遗址是近年来关中地区发掘的一处重要的新石器遗址,包含了从老官台到龙山时期的文化堆积,以仰韶早期最发达。大量房址、灰坑、墓葬等是关中仰韶早期聚落考古研究的重要材料。本文从家户考古的视角甄别鱼化寨遗址仰韶早期的家户构成情况,考察家户经济活动与社会分工的历时性转变;并根据房址面积基尼系数值,考察家户经济不平等程度的演变,推导聚落的发展情况。
姜仕炜栾丰实路国权
关键词:仰韶时代社会不平等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茶叶遗存分析被引量:16
2021年
本研究采用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GC-MS)、热辅助水解甲基化裂解气相色谱质谱(THM-Py-GC-MS)对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出土原始瓷碗中残留茶叶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证实为煮(泡)之后留下的茶渣,将茶文化起源的实物证据向前推了300多年,提前到战国早期偏早阶段。这是目前世界上首次发现的煮(泡)过的茶叶残渣,为研究茶的早期起源、利用、传播,及其在地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万里茶路研究和"申遗"等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路国权蒋建荣王青魏书亚
关键词:原始瓷器
基于情境分析法的青铜器功能、组合研究——以西周青铜盘、盉、匜为例
2023年
本文将纹饰、铭文、出土摆放位置作为情境分析的标准,发现青铜盘、盉、匜在西周时期存在功能、组合的时空变化,体现出内部形制变化和外部政治与文化双重因素的影响。盘、盉组合在西周早期初见端倪,中期逐渐形成规范形式,晚期明器化严重但在高等贵族墓葬中仍占据主体地位;盘、匜组合在西周中期产生,西周晚期迅速成为中小型贵族墓葬水器组合的主体;盘、盉、匜共出组合则反映出各地区水器组合的差异性。
贾楠楠路国权
关键词:情境分析
西周时期泾河流域的腰坑墓与秦族起源被引量:8
2009年
墓葬中设置腰坑、殉狗、殉人等习俗是商文化的特征之一,东周时期秦贵族墓中也流行这些习俗。本文考察泾河流域西周时期腰坑墓的分布、年代、墓主族属、身份等特征,确认其墓主属于殷遗民,首次辨认出其中两座属于西周早期秦族先祖的墓葬,证实了秦族来自东方。本文还提出一条区别关中西部及其以西地区商代和西周考古学遗存的断代标准,认为高领袋足鬲及相关遗存的年代下限已经进入西周早期。
路国权
关键词:腰坑
论太原金胜村1988M251铜器群的年代及相关问题被引量:6
2016年
太原金胜村1988M251铜器群在晋和三晋乃至整个东周时期的青铜器和考古学文化分期研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关于它的年代考古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青铜器形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太原金胜村1988M251铜器群的年代不可能早至公元前475年;通过与年代清楚的楚文化系统典型铜器比较可知,太原金胜村1988M251铜器群的年代与随州擂鼓墩1978M1曾侯乙墓铜器群的年代比较接近,约在公元前433年前后。从晋、楚两大文化系统青铜器和考古学文化分期来看,约公元前453年前后物质文化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以之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界年代更为可取。
路国权
关键词:东周时期青铜器
聚类与集群:再论铜的功能是水器
2023年
青铜器中铜[钅和]的功能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梳理不同地域和国别的墓葬,对其进行空间分析,考察考古出土背景中青铜器摆放位置和组合关系,铜[钅和])属于水器。东周贵族墓葬中随葬品普遍按照同类相邻、同功能相近的原则放置,呈现出“同类器物相邻,聚类分布;同功能器物相近,集群分布”的分布规律,器物按照功能单元分区放置。
路国权
关键词:东周聚类集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