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莲
- 作品数:113 被引量:835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便携式果品内部品质无损检测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果品内部品质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样品仓、一电路仓、一外设计算机和一作为基准的由环氧树脂材料制作的中性参比样;所述样品仓的中部设置有LED光源,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光电检测器,靠近所述光电检测...
- 王忠义张录达严衍禄赵丽丽李军会赵龙莲
- 文献传递
- 一种便携式无损检测田间植物色素的系统和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无损检测田间植物色素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3波长光谱测量装置,其中3波长光谱测量装置中光源和检测器相对设置,并在光源和检测器之间放置中性参比样或待测叶片,光源和检测器分别与微控制器电联接,微控制器与...
- 王忠义严衍禄房徐赵龙莲李军会罗长兵张录达王纪华黄文江刘良云
- 文献传递
- 一种检测温室中植物电信号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温室中植物电信号的方法及专用设备,包括有以下步骤:1)用非极化电极作为参考电极和测量电极;2)采用电极连接装置将步骤一所述的电极和待测的植物茎或叶进行无损连接;3)采用输入阻抗大于10<Sup>12<...
- 黄岚王忠义刘志存徐志龙史银雪吕春利劳彩莲赵龙莲
- 文献传递
- 农作物品质近红外快速检测技术引进
- 孟兆芳赵龙莲程奕严衍录张玺李军会赵丽丽张录达范朝晖
- 该成果是天津市农业科技重大合作项目,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完成。建立了农产品品质指标的近红外快速检测方法并制订了天津市地方标准。该研究成果是在常规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物理分析方法。所有农产品...
- 关键词:
- 关键词:农作物品质农产品
-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早期诊断被引量:8
- 2013年
- 为实现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早期诊断,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定性偏最小二乘法(DPLS)建立了一种鉴别这两种病害的方法。试验将150片小麦叶片(健康叶片、条锈病潜育叶片、条锈病发病叶片、叶锈病潜育叶片、叶锈病发病叶片各30片)分为5类,扫描获得近红外光谱,建立小麦叶片DPLS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原始光谱数据经二阶导数处理后,在4 000~8 000cm-1范围内,当利用不同建模比建模时,建模集的平均识别率为96.56%,检验集的平均识别率为91.85%,证明了模型的稳定性。当建模比为2∶1、主成分数为10时,模型识别效果较好,建模集的识别准确率为97.00%,检验集的识别准确率为96.00%。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早期诊断的定性鉴别方法是可行的。
- 李小龙马占鸿赵龙莲李军会王海光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小麦条锈病小麦叶锈病
- 一种烟叶配方的改良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叶配方的改良方法。所述方法在检测获得原始烟叶配方以及其中所含各烟叶原料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的基础上,通过非负回归系数回归法计算处理,得到每种烟叶原料在原始配方中的比例系数,按照比例系数由大到小对烟叶原料进行排...
- 李军会王宇恒栾丽丽李雪莹李凯胡文雁赵龙莲张录达
- 文献传递
-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信息处理技术
- 介绍了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要点,流程,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优化层次与建模层次.最后,阐明了在我国应用与发展近红外技术的策略,即'产业化'与'民主化'相结合。
- 严衍禄赵龙莲李军会张录达闵顺耕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信息处理数学模型
- 文献传递
-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葛根中的五种成分被引量:14
- 2001年
- 本文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快速检测葛根中有效成分的方法。研究了优化分析葛根总异黄酮、葛根素、大豆苷、淀粉和粗蛋白含量数学模型的各种条件,结果表明:建模样品集的化学值(又称真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葛根总异黄酮R= 0.9752,葛根素R=0.9839,大豆苷R=0.9659,淀粉R=0.9628,粗蛋白R=0.9829;检验样品集的化学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8,0.9752,0.9772,O.9737和0.9798。说明所建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陈斌李军会赵龙莲严衍禄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分析葛根素大豆苷淀粉粗蛋白
-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信息处理技术
- 介绍了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要点,流程,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优化层次与建模层次。最后,阐明了在我国应用与发展近红外技术的策略,即“产业化”与“民主化”相结合。
- 严衍禄赵龙莲李军会张录达闵顺耕
- 关键词:民主化信息处理
- 文献传递
- 苹果早期瘀伤的近红外光谱和多波段相机成像检测被引量:1
- 2024年
- 苹果早期轻微瘀伤是影响苹果品质的重要因素。早期轻微瘀伤在可见光下肉眼无法识别,为寻找一种高效的苹果早期轻微瘀伤识别方法,以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倒立摆装置人为制造不同程度的苹果瘀伤。首先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80个无损样品、60个轻度损伤样品以及60个重度损伤样品各自在损伤后0、10、20和30 min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SNV作为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谱区范围选择4000~9000 cm^(-1);主成分个数为9,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SVM)两种方法建立“无损-有损”二分类模型,预测集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85.00%和89.80%,模型识别效果有待提高。在以上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使用波段范围为1000~2350 nm的近红外相机采集无损、轻度瘀伤、中度瘀伤和重度瘀伤的100个苹果样品的近红外图像,相机加装1150和1400 nm的滤光片后分别再次采集这些苹果样品的近红外图像,所有图像均在瘀伤产生后立即采集。共采集3个波段、4种瘀伤程度的苹果样本图像共1200张。提取图像吸光度信息并分别建立KNN、SVM和DT分类模型,DT法“无损-损伤”二分类模型和“无损-轻度-重度”三分类模型的识别率最高,分别为99.00%和94.67%。相比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苹果早期外部瘀伤识别方法,近红外相机多波段成像法在苹果表面早期瘀伤和瘀伤程度分类的应用中都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与此同时近红外相机成像方法方便确定瘀伤的位置,这为苹果表面瘀伤的实时在线检测与分类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新思路。
- 杨增荣王怀彬田密密李军会赵龙莲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