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江宁

作品数:23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10篇干细胞
  • 9篇基因
  • 8篇造血
  • 8篇造血干
  • 8篇造血干细胞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7篇干细胞移植
  • 6篇异基因
  • 6篇造血干细胞移...
  • 5篇骨髓
  • 4篇异基因造血干...
  • 3篇血液
  • 3篇血液病
  • 3篇髓系
  • 3篇髓系白血病
  • 3篇细胞移植治疗
  • 3篇疗效
  • 3篇慢性

机构

  • 22篇厦门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3篇赵江宁
  • 21篇鹿全意
  • 16篇牛小青
  • 15篇张鹏
  • 14篇王昭
  • 5篇蔡玉贤
  • 4篇李蒲
  • 4篇郭勇
  • 4篇胡嘉升
  • 3篇张可杰
  • 3篇洪秀理
  • 2篇林彬
  • 2篇陈小燕
  • 2篇张泽川
  • 2篇乔振华
  • 1篇叶静娴
  • 1篇林进宗
  • 1篇林晓燕
  • 1篇许莲蓉
  • 1篇周建锋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白血病.淋巴...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12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减低预处理剂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白血病复发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减低预处理剂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剂量强度弱于清髓性移植且又强于真正的非清髓移植,期望在降低毒副反应的同时能够减少复发。评价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①对象:选取2003—03/2005—06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3例白血病患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供者同胞HLA全相合10例,同胞或亲缘供者不全相合12例,非血缘1例。供受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23例白血病患者均采用减低预处理剂量方案,马利兰4mg/(kg·d),2-3d;环磷酰胺50mg/(kg·d),2d。其中19例患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氟达拉滨30mg/(m^2·d),3-5d;10例患者同时加用阿糖胞苷(1.0~2.0)g/(m^2·d),1~3d。供受者HLA位点不合时用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3.0~5.0)mg/(kg·d),3-5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行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4-5d后连续采集2次,23例白血病患者输入CD34^+细胞中位数为4.02×10^6/kg。采用骁悉+环孢素+短程甲氨喋呤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③实验评估:采用STR—PCR方法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证据。结果:①造血功能重建检测: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造血功能重建,无一例发生预处理相关死亡。经预处理后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值为(0.01~0.30)×10^9L^-1,血小板最低值为(5~20)×10^9L^-1;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1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1d,血小板恢复到30×10^9L^-1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2d。术后30d经STR—PCR检测22例患者为完全供者型,骨髓象均完全缓解,剩余1例复发患者未行STR—PCR检测。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23例患者中,9例(39.1%�
牛小青鹿全意王昭赵江宁张鹏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复发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临床研究
鹿全意牛小青张鹏欧阳华赵江宁王昭蔡玉贤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有效的,有时甚至是唯一根治的手段,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自2002年12月始结合该地区的血液病研究发展状况及该科室资源条件,在吸取国内外移植经验的基础上在闽南地区率先开展了《异基因造血...
关键词:
关键词: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治疗
Notch1通路活化抑制EC109细胞的增殖及机制探讨
背景:食道癌有两种常见的病理类型:腺癌(EAC)和鳞状细胞癌(ESCC),后者是中国常见的病理类型。有报道Notch1在ESCC中低表达,而在正常食道组织中高表达。提示Notch1通路的抑制与ESCC无限制增殖有关。EC...
张可杰鹿全意张鹏牛小青王昭赵江宁李蒲胡嘉升
关键词:NOTCHLEC109NOTCH1
文献传递
血浆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和凝血因子Ⅶ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探讨淋巴瘤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初诊淋巴瘤患者115例.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瘤诊断及疗效标准,将患者分为化疗缓解组(76例)和化疗未缓解组(39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38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凝血因子Ⅶ(F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等凝血和纤溶指标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法比较淋巴瘤分期及治疗结果分层患者间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D-D与LDH、疾病分期的相关性进行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D辅助诊断淋巴瘤并发血栓的效能.结果 淋巴瘤患者血浆D-D、vWF:Ag水平和FⅦ活性[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 240 ng/ml (1 610 ng/ml)比250 ng/ml(43 ng/ml),Z=-10.728,P<0.01;170 ng/ml(113 ng/ml)比105 ng/ml (28 ng/ml),Z=-6.425,P<0.01;120%(26%)比96%(26%),Z=-4.602,P<0.01];随着Ann Arbor分期升高,血浆D-D、vWF:Ag水平和FⅦ活性也逐渐增高(均P<0.05);血浆D-D、vWF:Ag水平及FⅦ活性在淋巴瘤并发血栓组高于未并发血栓组(均P<0.01),D-D和vWF:Ag水平在化疗缓解组均低于化疗未缓解组(均P<0.01).血浆D-D水平与LDH水平、Ann Arbor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4、0.530,均P<0.01).血浆D-D水平为1 735 ng/ml时,诊断淋巴瘤患者是否发生血栓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5.7%,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约登指数最高(0.675).结论 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浆D-D等凝血和纤溶指标评估淋巴瘤患者凝血和纤溶情况,实时监测血浆D-D水平可判断淋巴瘤患者血栓形成趋势,并可能对评估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林晓燕刘莉莉周建锋赵江宁
关键词:淋巴瘤D-二聚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肾病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2006年
鹿全意赵江宁张鹏牛小青郭勇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并发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恶性血液病CGVHD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特征
2007年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因素。方法: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于2002-12/2005-04对27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均无肺部疾患史,胸部X射线检查肺功能均正常。随诊截止时间为2006-04-30。预处理均采用以马利兰+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采用骁悉、环孢素及短程甲氨喋呤方案,移植前给予更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有呼吸道症状(干咳、呼吸困难)但无严重感染证据,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量小于预计值的80%及1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小于80%,胸部X线片显示可正常或过度通气,高分辨CT可表现为弥漫性肺泡实变,支气管、细支气管扩张。分析患有阻塞性肺病患者的造血功能重建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阻塞性肺病的发生情况、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27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根据临床诊断标准,7例患者患有阻塞性肺病,发生率为26%,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300d(110~390d),均伴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②主要表现为干嗽(57%),呼吸困难、双肺呼吸音弱(100%),胸片未见异常,胸部高分辨CT分别显示正常、下肺少量较淡的模糊小片状影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均显示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③抗生素治疗无效,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有效,但于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可加重,3例死于呼吸衰竭,4例症状好转,但肺功能无改善。结论:阻塞性肺病是移植后严重并发症之一,部分为进行性发展,死亡率较高,定期的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其原因可能主要为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牛小青鹿全意郭勇赵江宁王昭张鹏林彬蔡玉贤陈小燕
关键词:肺疾病阻塞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外周血和骨髓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白血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新方法。方法23例白血病患者,HLA配型全相合9例,1~3个位点不相合14例,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采用环孢素A(CsA)和霉酚酸酯(MMF)及短程甲氨蝶呤(MTX)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1例植入失败,22例完全植入,HLA全相合受者未发生急性GVHD,13例HLA不全相合受者中Ⅱ~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46.2%。20例可评估的患者中,慢性GVHD13例,广泛型5例,累积发生率65%。随访6至32个月,预期一年生存率86.6%。结论骨髓和外周血联合移植对HLA配型全相合和部分相合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移植方法。
鹿全意牛小青张鹏郭勇赵江宁王昭蔡玉贤陈小燕林彬
关键词:异基因外周血骨髓白血病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被引量:4
2007年
张鹏王昭赵江宁鹿全意牛小青
关键词:紫癜血小板减少症
氟达拉滨联合白消安预处理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氟达拉滨和白消安组成的预处理方案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以来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13例,包括急性白血病11例,慢性髓性白血病1例,地中海贫血1例。移植类型分为亲缘全...
鹿全意林进宗赵江宁胡嘉升洪秀里
关键词:氟达拉滨白消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异硫氰酸苯已酯抑制骨髓瘤细胞Notch信号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研究异硫氰酸苯已酯(phenylhexyl isothiocyanate,PHI)在体外对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抑制的分子机制,用不同浓度PHI与RPMI8226细胞共同孵育,用MTT比色法检测PHI处理后细胞增殖抑制;用DAPI染色观察PHI处理后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HI处理后瘤细胞Notch1、Jagged2、BCL-2和p-Ak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PHI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抑制瘤细胞增殖,诱导瘤细胞凋亡,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HI可以下调瘤细胞中Notch1和Jagged2蛋白的表达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同时降低BCL-2和p-Akt的表达。结论:PHI在体外能够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发生与PHI抑制Notch信号及其下游靶基因p-Akt和BCL-2的表达有关,PHI可能成为新一代的Notch信号抑制剂,是一种潜在的骨髓瘤治疗药物。
洪秀理张泽川赵江宁鹿全意
关键词:NOTCH信号PI3K/AKT多发性骨髓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