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卿

作品数:22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增生
  • 6篇增生性瘢痕
  • 6篇瘢痕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合酶
  • 3篇烧伤
  • 3篇细胞
  • 3篇纤维细胞
  • 3篇合酶
  • 3篇成纤维细胞
  • 2篇信号
  • 2篇移植皮片
  • 2篇植皮
  • 2篇神经生长
  • 2篇神经生长因子
  • 2篇涂膜剂
  • 2篇皮片
  • 2篇中医
  • 2篇中医外治

机构

  • 9篇上海市第七人...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3篇贾卿
  • 12篇陈波
  • 12篇王爱丽
  • 11篇徐顺
  • 10篇顾耀辉
  • 10篇黄静
  • 7篇吴志宏
  • 4篇杨平
  • 2篇高微虹
  • 1篇陈瑜
  • 1篇徐顺顾
  • 1篇徐顺
  • 1篇罗前程
  • 1篇张春燕
  • 1篇黄静
  • 1篇耀辉
  • 1篇刘德武
  • 1篇朱建勇

传媒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中医学报
  • 1篇第五届全国烧...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2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重组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的可行性,以及转染后一氧化氮(NO)的生成和Ⅰ、Ⅲ型胶原的合成情况。方法体外构建人eNOS真核表达载体。取体外培养的人HSFb进行转染实验,根据细胞培养液中所加质粒不同分为pcDNA3.0空载体组、pcDNA3.0-eNOS转染组。另设未转染组,细胞按常规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eNOS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结果细胞转染后eNOS显著表达,pcDNA3.0-eNOS转染组eNOSmRNA相对表达量为5.92±0.21,明显高于pcDNA3.0空载体组(0.98±0.13,P〈0.05);pcDNA3.0-eNOS转染组Ⅰ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为0.76±0.15,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为0.79±0.08,均明显低于pcDNA3.0空载体组(0.98±0.15、1.02±0.12,P〈0.05)。pcDNA3.0-eNOS转染组NO含量为(36.1±0.8)μmol/L,明显高于pcDNA3.0空载体组(28.4±1.0)μmol/L和未转染组[(27.7±1.3)μmol/L,P〈0.01]。结论HSFb可作为eNOS基因转染的靶细胞,转染的细胞能表达eNOS并产生NO,并且对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有抑制作用。
杨平王爱丽刘德武徐顺顾耀辉黄静陈波罗前程贾卿吴志宏
关键词:转染瘢痕成纤维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对增生性瘢痕影响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itrogen oxide synthetase,NOS)在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差别,并通过应用NO供体或NOS抑制剂对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药物干扰,探索NO、NO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取临床增生性瘢痕手术病人的瘢痕组织及周围少许正常皮肤,体外培养获得皮肤和瘢痕成纤维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方法比较两种组织及细胞中NOS的表达及分布的差异。分别以100~500μM的NO供体硝普钠(Sodiu m nitroprusside,SNP)、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Arginine methyl,L-NAME)作用于瘢痕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增殖的变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比较作用前后成纤维细胞中I、III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及RT-PCR方法检测显示增生性瘢痕组织及细胞中NOS表达相对于皮肤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中明显减少(p<0.05)。瘢痕细胞经SNP作用后,细胞增殖显著降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Ⅰ、Ⅲ型胶原结果显示,从SNP200μM组开始Ⅰ、Ⅲ型胶原表达显著降低(p<0.05)。经L-NAME200μM作用后,Ⅰ、Ⅲ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组织及细胞中NOS含量较正常皮肤组织及细胞明显减少,NO供体SNP对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胶原表达起到抑制作用,NOS抑制剂L-NAME对其胶原表达则起到促进作用,结果提示NOS表达降低可能与瘢痕增生密切相关,因此改变NO的产生及NOS的活性可望调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王爱丽杨平徐顺顾耀辉黄静陈波贾卿吴志宏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硝普钠N-硝基-L-精氨酸甲酯
鼠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大张移植皮片感觉康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张移植皮片感觉神经末梢再生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小面积烧伤和需行瘢痕整形术的成年患者48例共60处创面,随机分为NGF组、对照组(各30处)。NGF组术前采用含鼠NGF的等渗盐水(9000 AU/100 ml)纱布包裹皮片,术后用100ml该盐水行皮片下冲洗;术后20d起,于移植皮片下多点微量注射NGF,隔日1次,持续1个月。对照组单纯用等量等渗盐水作相同处理。检测术后12个月内移植皮片的两点辨别比并行皮片感觉功能评级。采集再次行整形术患者的术区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神经末梢再生和分布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NGF组17处皮片达S_4级、两点辨别比为1.11±0.14,而对照组仅5处皮片达S_4级、两点辨别比为1.56±0.73(P<0.05或P<0.01);其余各时相点2项指标组间差异与之相似。术后6个月,NGF组可在皮片移植区的微血管床、瘢痕结节旁的疏松组织间隙和移植皮片下的瘢痕组织中,见到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附件结构也较为完整;对照组上述组织中神经末梢纤细,稀少。结论局部应用NGF可加速感觉神经末梢的再生,促进移植皮片的感觉恢复。
吴志宏黄静高微虹王爱丽贾卿陈波徐顺顾耀辉
关键词:皮肤移植神经生长因子感受器
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附32例报告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指深度烧伤伴肌腱及指骨外露患者32例共36指,应用带指动脉、神经蒂顺行岛状皮瓣推进术或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包含吻合指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运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标准和按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标准,对患者供瓣区及被修复手指的感觉、运动、外观以及生活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半个月36指皮瓣全部存活,所有伤指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关节活动受限;长度良好,色泽正常,外观不臃肿,指腹饱满,质地柔软;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及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感觉恢复好;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且恢复了工作。29例32指获完整随访,其中行带指动脉、神经蒂顺行岛状皮瓣推进术9指的术后3、6、12个月的平均综合评定均为优;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15指术后3、6、12个月的平均综合评定分别为良、良、优,吻合指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8指术后3、6、12个月的平均综合评定分别为良、优、优。结论:该类术式简单,可一次完成,皮瓣外形佳,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使手指保持良好的功能与形态,供区功能和外形也较好。
徐顺吴志宏黄静顾耀辉贾卿陈波王爱丽
关键词:指动脉岛状皮瓣
小分子RNA干扰Smad3基因对人增生性瘢痕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近年来对于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较多,TGF—β信号转导的中介分子Smad家族,位于TGF—β家族配体-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下游,通过调控核内靶基因的转录控制创面愈合和病理性瘢痕形成。本研究中,笔者利用小分子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抑制Smad3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瘢痕增生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等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基因治疗瘢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王爱丽吴志宏杨平徐顺顾耀辉黄静陈波贾卿
关键词:SMAD3基因RNA干扰技术人增生性瘢痕信号转导系统增生性瘢痕形成病理性瘢痕形成
烧伤镇痛油膏质量控制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建立烧伤镇痛油膏(主要为其中的蒲黄、黄芩、丹参、白芷)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该复方油膏中蒲黄、黄芩、丹参、白芷进行定性鉴别,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TLC鉴别分离度良好,专属性强,阴性样品无干扰;黄芩苷对照品在0.52~13.0μ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值为100.3%,RSD为2.6%;木犀草素对照品在0.13~3.3μ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值为103.8%,RSD为2.9%;黄芩素对照品在0.05~1.2μ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值为103.6%,RSD为2.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用于烧伤镇痛油膏的质量控制。
王爱丽朱建勇张春燕贾卿陈瑜徐顺
关键词: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
自制中药长皮膏在烧伤小面积深Ⅱ度创面中的应用疗效评估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长皮膏治疗烧伤小面积深Ⅱ度创面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科门诊治疗的小面积烧伤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创面处理加中药长皮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创面处理加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通过对比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创面疼痛程度、治疗21 d的创面愈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等,评估2种药物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为(20.3±2.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9±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中药长皮膏可促进创面愈合,明显减轻疼痛,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烧伤小面积深Ⅱ度创面。
陈波贾卿徐顺
关键词:中药烧伤中医外治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大张移植皮片感觉康复的研究
目的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局部应用促进大张移植皮片感觉康复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对感觉神经末梢再生过程的影响。方法将48例成年烧伤和整形患者的60处大张植皮创面,随机分为 NGF 组(30处)和对照组(30处),开展对照研究。...
吴志宏黄静高微虹王爱丽贾卿陈波徐顺顾耀辉
关键词:移植皮片神经生长因子感觉神经末梢
文献传递
苦参素涂膜剂对裸鼠增生性瘢痕作用及TGF-β/Smad信号通路调控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裸鼠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其有效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人源增生性瘢痕移植方法 ,制备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术后10 d,裸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苦参素涂膜剂组、阳性药组,药物组分别涂抹苦参素涂膜剂和阳性药,每天2次,连续8周;对照组涂抹基质。每周观察并拍照记录瘢痕的生长情况,于术后10、35、49、56 d测量瘢痕面积,RT-PCR检测组织中的TGF-β1、Smad3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瘢痕生长较快,愈合较慢,阳性药和苦参素涂膜剂组,瘢痕生长显著被抑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苦参素涂膜剂组的TGF-β1、Smad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苦参素涂膜剂能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并下调TGF-β1、Smad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表达可能是苦参素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机制之一。
王爱丽顾耀辉黄静贾卿陈波徐顺
关键词:苦参素涂膜剂增生性瘢痕SMAD3
抗休克合剂治疗烧伤休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抗休克合剂治疗烧伤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重度烧伤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鼻饲抗休克合剂。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后24 h、48 h、72 h的血乳酸值、碱剩余,心率、尿量及补液量等体征和临床症状情况。结果治疗组第1个24 h、第2个24 h补液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第1个24 h及第2个24 h每小时尿量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第3个24 h每小时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复苏后第1个24 h、第2个24 h及第3个24 h心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入院时血乳酸及碱剩余均相近(P>0.05);入院1 d、2 d及3 d治疗组血乳酸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入院1 d、2 d及3 d治疗组碱剩余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常规液体复苏同时加用抗休克合剂,有利于患者安全渡过休克期,降低死亡率。
徐顺王爱丽陈波陈波黄静贾卿
关键词:烧伤休克中西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